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体育   10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92年全年的训练工作是从1991年11月18日至1992年11月6日,全区运动会结束。总时间为51周,287训练日,463次训练课。 1 专项成绩完成情况、比赛名次、比赛次数、运动负荷。 2 全年训练工作的收获与体会 1992年训练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加强速度训练,提高有氧代谢机能水平,力争提高专项成绩。通过一年的训练实践,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田径运动的现状: 建国四十年来,我国田径运动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蓬勃发展,为祖国的荣誉屡建功绩,先后有十五人次打破六项世界纪录,有107人次进入世界前十名或相当同年奥运会前八名的水平。1984年和1988年分别参加了第二十三和二十四届奥运会,以及1987年参加了第二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二十三届奥运会上,男子跳高获第三、七、八名,三级跳远获第四名,跳远获第五名,女子铅球和铁饼分别获第八名。在二十四届奥运会上,女子铅球获第三、八  相似文献   
3.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女子中长跑的成绩,又有了新的进展,不断刷新与创造一批全国纪录,使这个项目的运动技术水平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成绩增长的幅度和后备力量的培养仍是不够理想的。我国女子中长跑项目的全国纪录距亚洲纪录还有一段差距,距国际水平则差距就显著了。需要尽快的迎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世界女子800米赛跑成绩的增长是惊人的,特别是21届奥运会以来,这个项目的成绩已达到1′54″9(相当于第9届奥运会男子800米决赛的第六名的成绩)的高水平。那么我国女子800米赛跑的现况如何呢?我们认为是: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5.
1989年可以说是我国田径的丰收年,在走向世界的征程中,我国田径迈出了极其可喜的一步。我国选手第一次夺得世界三大赛(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世界杯田径赛)的金牌;获世界女子15公里越野赛团体冠军和个人冠、亚军;世界杯竞走赛女子10公里团体亚军;世界杯马拉松赛女子团体第三名;在第十五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夺得两枚金牌和两枚铜牌;获亚洲田径锦标赛22枚金牌、15枚银牌和6枚铜牌;并创造了两项男子、五项女子亚洲纪录,16人打破14项全国纪录,28人达到国际运动健将标准,这  相似文献   
6.
1训练情况陈学慧1985年11月入广西田径队,成绩逐年提高,这主要是多年来坚持较正常的系统训练,合理掌握,控制训练的节奏,并能根据任务不同、时期不同,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的结果。陈学慧的训练从整体方面来看,可分为业余和系统训练两部分。陈入队以前,在梧州市业余体校和自治区运动技术学校训练多年,打下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项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亚洲自1950年开始举行“亚运会”至今已经十一届,实际效果表明,这一举动极大地调动了亚洲各国人民的热情与积极性,对推动亚洲田径事业的发展意义深远。从第七届(1974年)亚运会我国派团参赛开始近五届的近二十年中,看亚洲及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状况。亚运会的田径比赛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亚洲水平,也代表着亚洲的最高水平。因此,研究近五届(七、八、九、十、十一)田径发展的特点,并通过它来回顾历  相似文献   
8.
第六届全运会田径决赛,场面空前、竞争激烈,新手辈出,佳音频传,呈现出群星璀璨的兴盛局面、创造了一批佳绩,使我国的田径运动水平向前推进了一步,为我国的田径运动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将永久地载入我国田坛的史册。在四十五项(女21项)角逐中,有二人二次破一项世界纪录;一队七人十次破七项亚洲纪录;一人一次创一项亚洲最好成绩;二队九人十四次破六项全国纪录;十人十次创两项全国最好成绩。以下就三部分(一、径赛、二、田赛——  相似文献   
9.
陈学慧,广西女子中跑优秀运动员,入队九年,专项成绩较好,比赛名次1993年800m以1'58"48排世界第16位,七届全运会预赛800m冠军。本文着重简述了对陈学慧近几年的训练安排情况,略谈一下笔者在多年训练工作中的体会以及对中长跑训练的一些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新的突破——2′5″07。这是我国优秀女中跑选手郭桂梅在一九八一年九月全国锦标赛上,打破了保持十六年之久的全国纪录。新纪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女子800米训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