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能源汽车技术作为汽车行业一种破坏性创新出现的前奏,将对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而我国汽车企业可以通过破坏性创新,追赶与发达国家在传统汽车技术上的差距。基于破坏性创新理论框架,从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对丰田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研究结论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电子技术与汽车传统技术的融合发展,成为当前汽车技术的创新主流。汽车产业发展推动了新能源创新与技术,反过来创新也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本文探讨了基于工业4.0时代的新能源汽车创新制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具体状况;运用SWOT方法重点分析了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以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为主体,研究创新驱动发展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促进作用;为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出几点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突破性创新的视角,通过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不同阶段技术轨道的动态选择,短期应以混合动力汽车作为过渡,持续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中长期则重点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它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流路线.  相似文献   

5.
从新能源汽车专利的基本发展形势、国际专利分布、企业间的专利引证率和知识流动网络等角度来比较分析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创新程度和专利位势,以期能够评估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内的竞争态势。为我国各级政府新能源汽车政策制定、汽车企业的研发合作、技术引进等提供更好的依据和参考,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专利计量分析,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新能源与汽车产业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可行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钟文京 《科技广场》2014,(8):231-236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迫切需要走清洁化和节能化道路,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初期的技术保障与政策支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南昌市作为我国重要地方区域及工业城市,应抓住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机遇,探索出一条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之路,即政府与企业间、技术与市场间的良性互动的运作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应用的现状,提出了继续优化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提倡新能源汽车"公交先行",以项目示范推动产业升级,以产业化促进市场化进程,提升消费需求刺激技术创新等相关建议,以推动南昌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应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知识的网络溢出效应在产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文章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活动为研究对象,基于新能源汽车专利数据构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城市合作矩阵,并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网络的结构及其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计算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基于创新网络关系的溢出效应,并将结果与基于城市距离关系与邻接关系的溢出效应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示:(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活动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创新网络,但城市间、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并不密切;(2)新能源汽车的创新活动主要集中于规模较大的城市中,并且此类城市拥有更强的辐射带动能力;(3)企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是推动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但整体上并未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作为以技术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突破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构建需要足够的知识产权支持。2005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得到了迅速发展,专利申请量不断增长,产销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本文通过对CNPIR中外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上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专利的分析,重点研究了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发明专利的现状,并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良好发展提供借鉴。1  相似文献   

10.
为了配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要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立足于国内的能源现状和市场需求,尤其是在电池应用技术的研发上要加强创新,制定出真正有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对此,本文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应用状况进行探讨,以便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开发方向,创新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商业化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云创新模式是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更加开放的开放式创新,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显著特征。在总结梳理云创新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应用云创新的动力机制以及云创新发展模式,并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应用云创新活动进行说明,从而为云创新模式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S曲线对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前处于成熟阶段,尤其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在2000年前便已进入成长阶段。依据S曲线发展的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阶段分为“要素-结构-功能-成本”四个阶段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个阶段提出了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中介、国外等的多主体协同创新战略,以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提供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改善能源短缺及环境问题,但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上中下三游的产业现状,同时对中国与国外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出了一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汽车工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整个经济体系的核心和支柱。近年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使得汽车工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与传统汽车相比,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技术优势。因此,本文就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做了分析,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S曲线对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前处于成熟阶段,尤其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在2000年前便已进入成长阶段。依据S曲线发展的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阶段分为"要素-结构-功能-成本"四个阶段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个阶段提出了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中介、国外等的多主体协同创新战略,以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提供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解读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海彦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29-32,41
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出发点,详细梳理了党中央在各个时期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剖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导向和连续性,以此提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制约因素,进而认为核心技术的突破、制定行业统一标准、完善融资渠道等措施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可为汽车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湖南省正大力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本文深入分析了湖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提出聚焦“电芯轻智”四个关键赛道、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更是我国应对石油短缺的战略抉择;同时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解决我国大中城市空气严重污染的根本途径。2010年我国正式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各项消费补贴政策先后出台,大批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热潮到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果。但现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困境突显。本文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困境中面临的政策问题、技术研发问题、电池问题、成本问题、产品问题、标准问题、基础设施问题及商业模式问题这八大难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登峰  王丽萍 《软科学》2010,24(2):14-18
在回顾美国节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过程和评述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应该包含目标体系、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创新环境及服务体系四个部分,并认为这四个部分作为一个体系结构,是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同时认为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体系的一部分,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及完备程度将直接决定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任务紧迫性。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首要任务是创新,结合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较为全面的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