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杨华 《教育艺术》2002,(8):48-49
历史教学 ,除了传授历史知识之外 ,应当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增强美的情操 ,这不仅是中学历史学科的一项重要功能和任务 ,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历史课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这里仅就个人在近几年历史教学中的初步探索和思考谈些看法。一、全面挖掘中学历史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历史之美是辉煌的。中学历史教材中的美育内容主要集中于社会美、艺术美方面。教学中 ,历史教师应该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把历史之美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感受美 ,理解美。(一)历史的社会美。社会美是指人的美和以人为中心的有关社会…  相似文献   

2.
刘琛 《陕西教育》2001,(11):17-19
美育 是通过现 实生活和 艺术中的 美来打动 学生的感 情,使学生 在心灵深 处受到感 染或感化, 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意识和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不仅能完成美育自身的任务,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提倡美育,实施美育,可以促使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塑造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以及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能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之完成者也。”可见,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历史教学除完成德育、智育任务外,还应结合美育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将美育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呢?一、社会美和艺术美──历史学科美育的两大内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是一座蕴含着丰富美育素材的艺术宝库。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白,一切能推动社会…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德育的一个方面,它融汇于各学科的知识之中。历史本身可以说是创造美、完善美、发展美的过程,因此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也是历史教师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体验,多次听课、评课活动中的学习,对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本人略有所感,初步摸索出如下几种做法。 一、以“美”展现美 这是教师用历史的“美物”、“美事”、“美人”正面对学生进行的美育。如原始社会一章,介绍了人之初低下的生产力──简陋粗糙的石器。怎样使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界的根本区别”、“劳动创造人本身”这惊天盖世…  相似文献   

5.
美育是德育的一个方面 ,它融汇于各学科的知识之中 ;历史本身可以说是创造美、完善美、发展美的过程 ,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 ,也是历史教师值得探索的一个课题。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体验 ,多次听课、评课活动中的学习 ,对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本人略有所感 ,初步摸索出如下几种做法 ,敬请专家赐教。一、以“美”展现美这是教师用历史的“美物”、“美事”、“美人”正面对学生进行的美育。历史教材涉及的美物很多 :中国史中雄大的司母戊鼎、精美的四羊方尊、浪漫的马踏飞燕 ,奇巧的长信宫灯……马王堆汉墓的丝帛云锦、栩栩如生的绘画 ,各代…  相似文献   

6.
美育,是培养人们在正确审美观指导下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亦称审美教育。美育是一种特殊教育手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文化的形式美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折射出的精神美,以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美育作为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关注,发挥历史学科优势实施美育,美育作为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关注,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发挥历史学科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创设审美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同时,美育过程中应体现历史学科特点,注重历史情感的积淀,正确认识反面事物的历史审美作用,重视对审美个性的培养,还原历史学科应有的魅力,引领学生在求真中向善、审美、创美,在对知识的渴求中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心,实现审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利用历史中的插图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能使学生不断受着自然美、古典美、思想美、创造美的熏陶,受着艺术形象的感染,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鄙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创造力。下面我的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谢宗飞 《贵州教育》2009,(21):29-29
一、羹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育是一种人的基本素养教育。通过美育,最终是要美化人自身,形成完美的人格。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认识,而且能促使学生产生创造美的激情与灵感。  相似文献   

10.
健美操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教育是健美操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观念,而且能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美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及对美的欣赏水平,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来展示音乐的美,形成了以音乐欣赏和音乐美学为核心内容的音乐教育观,包括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智力结构、伦理结构的建构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探究对象,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化身。长期从事教育实践的音乐工作者,在学生音乐教育启蒙时期,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意愿。其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相当重要。丰富学生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对音乐技巧的掌握,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涉及中国传统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艺术史及艺术理论等,它对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渗透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有重大影响,表现在: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追求高尚理想、完善人格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重视生命美与自然美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追求"意境"审美的影响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体育运动是展现人体美的运动形式,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美学特征。高校武术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通过对学生姿势美、气韵美、风格美、劲力美和精神美的教育,提高学生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从而促进大学生审美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该课程教学的研究和改革也从未间断过,可是教学效果一直都不大理想。探究该课程教学与美育的有效结合,促进其美育化发展,可以充分发挥美育的功能,让该课程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实效性,培养大学生认知美、判断美、构建美的能力,使其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从人脑结构、美学观点以及数学与绘画的相互影响与促进等几方面分析数学与绘画的联系和契合,从而揭示数学与艺术相通、相容以及共映生辉。并提出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师范生的艺术美和科学美的全面素质,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类创造美的活动领域之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开拓新思路,将美学理论及其规律引入其中是一个非常好的视角。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必须不断提高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体美、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美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美。  相似文献   

17.
法国作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体育运动中的美是客观存在的,但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或参与体育运动时不能很好发现体育美的存在,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对体育美的忽视或者说是没有能力发现体育美的存在呢?通过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对体育美学专家的访谈,对比分析等方法,发现大学生不能发现体育美的存在是因为大学生缺乏体育审美素养,为此,提出提高大学生体育审美素养的意义、价值以及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以其特有的形式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提出了音乐欣赏与塑造大学生个性与人格的关系,阐述了音乐欣赏较强的审美育人的功能及如何提高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最终达到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朱熹伦理美学的主要范畴是“文”和“美”。“文”在朱熹的学说中是个宽泛的概念,有众多的解说,但在朱熹美学中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含义,几乎涵盖了朱熹美学中的所有审美现象。“美”在朱熹的著作中也有不同的解释,但与审美现象也有密切的关系。“文”和“美”共同组成朱熹伦理美学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20.
幼儿美术教育担负着培养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质的重要任务。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应以"自然发展"理论为指导,尊重幼儿个性发展,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美术教育成为陶冶情操的素质教育,让幼儿在学习中自主地去发现美、感受美和表达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