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王士禛在其诗学中虽然没有系统研究过楚辞,但在赞扬楚辞作家、探讨楚辞源流、运用楚辞尺度、推崇楚辞价值等方面皆有高见.与此同时,他在其诗歌中不时地怀念楚辞作家、引用楚辞题目、融汇楚辞字句、品评楚辞题画以及模拟楚辞咏物,表现出对楚辞的多角度、多侧面的接受,从而使其诗歌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士禛在其诗学中虽没有系统研究过楚辞,但在赞扬楚辞作家、探讨楚辞源流、运用楚辞尺度、推崇楚辞价值等方面皆有高见.与此同时,他在其诗歌中不时地怀念楚辞作家、引用楚辞题目、融汇楚辞字句、品评楚辞题画以及模拟楚辞咏物,表现出对楚辞的多角度、多侧面的接受,从而使其诗歌达到较高的水平.可以说,他在楚辞学史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姚芳 《现代语文》2011,(7):83-85
【背景】 上了苏教版的《离骚》之后,我们结合人教版的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主要了解诗歌的另一源头《楚辞》,并了解楚辞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屈原,  相似文献   

4.
"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是一种文体,也是一类作品的总称。屈原作为楚辞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及其所反映的精神成为当时和后世的标杆。"度"作为屈原作品思想的融合所阐释的正是楚辞所要表现的精神旨归。在楚辞中,"度"的思想横亘其中:君臣关系有度,季节与情感之抒发有度,水与情理欲之关系有度。也正是因为作品内质以"有度"为准则,楚辞的魅力才能绵亘苍穹。  相似文献   

5.
<正>商务印书馆于近年出版了熊良智先生的最新力作《楚辞的艺术形态及其传播研究》,其中汇集了熊先生多年的思索与心血,可以称得上是"十年磨剑"之作。是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分别通过楚辞的文体、叙述角度、"重著"的言说方式和艺术意象这几个方面,来研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作家的文学创作和楚辞本身的艺术形态,进而探讨屈原诗歌由音乐艺术向语言艺术演进和口传文学向作家文学演变的过程,并得出屈原的诗歌创作标  相似文献   

6.
西晋文学家夏侯湛的诗歌多数亡佚,结合夏侯湛现存的十首诗歌及史料中关于其亡佚作品的论述,全面考证和评述夏侯湛的三言体诗歌、四言体诗歌、五言体诗歌及楚辞体诗歌。  相似文献   

7.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先秦诗歌的双璧,一为现实主义的源头,一是浪漫主义的滥觞。关于二者的承继关系,历来聚讼纷纭。产生于南方的《楚辞》是否真的受了北方中原地区《诗经》的影响,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考察楚国及《楚辞》代表作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并涵咏文本可知,《楚辞》是受《诗经》的影响并承继了《诗经》的传统的。  相似文献   

8.
屈原的"楚辞"对中唐诗人李贺有深远的影响。这同李贺与屈原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和遭遇有关。李贺对屈原的"楚辞"诗歌艺术既有自觉的借鉴、传承,又有超越。这在诗歌形象,诗歌语言,修辞和结构等几个方面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究其实质而言,"楚辞"应为"楚诗"。主要根据"楚辞"名称最早可见的史料,将其置于汉武帝初年刘安时代这个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察为"楚辞"命名者不能也不愿以"楚诗"为之命名的可能性原因,以及"楚辞"一名可能性的来由。  相似文献   

10.
鲍照的人格追求与屈宋相似,现存的文言语汇系统是赋家创作的前提,鲍照赋中语词、句式、抒情方式都可以在《楚辞》中找到源头,鲍照赋的化用表现出文学语用的历代传承,有关鲍照诗歌对《楚辞》的借鉴不乏精辟分析之文,然而有关鲍照赋与《楚辞》之关系,却鲜少详细论述之作。因此试从鲍照赋与《楚辞》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其语词上对《楚辞》的祖述、句式上对《楚辞》的化用、艺术精神上对《楚辞》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健 《茂名学院学报》2009,19(5):60-62,65
辛弃疾的俳谐词,寓庄于谐,以其思想内容的深刻丰富,表现出作者独特的个性气质、博大的精神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辛弃疾作俳谐词,发挥了与诗文同等的社会功效,极大地提高了俳谐词的品位,使俳谐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汉代骚体赋中儒学意蕴浓厚,推动了骚体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因违背楚辞本身重自由抒情和摹写的特质,而陷入文体僵化的局面;魏晋骚体赋由汉代的重讽谏劝教原则向重抒情、个性和生活化等方面转变,儒家经典中文学性最强的《诗经》、《周易》与楚辞深度融合,促进了骚体赋的时代新变。  相似文献   

13.
词选对女性词人的选录在中国女性词史乃至整个女性文学史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宋人词选中,李清照词备受青睐和关注,但女性词人群体整体上处于被遮蔽的状态;明代中后期,随着女性词坛的活跃与词选家女性意识的增长,女性词人群体受到关注,出现了第一部女性词选《名媛诗纬初编诗余集》,其编者王端淑关注本朝的女性词创作,并且着意提升女性作家的文学地位,这一演进历程颇堪玩味。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的文学成就主要以词创作为主,而在词学理论方面遗留下来的材料比较少,因此向来被人所忽视。但作为南宋词坛巨擘,辛派词人领袖,缺少思想和理论支撑的辛弃疾是难以令人置信的,辛弃疾对词体的观念大概有以下几点:以气论词,人词为一,风格雄健;词以陶写,记写行藏,不平则鸣;书寻旧锦,词裁新碧,锤炼出新。深入探讨辛弃疾的词学思想,对于研究其人以及辛派词人的创作乃至南宋词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宋文学家晁补之在揭示诗歌的非功利本质属性基础上,张扬和倡导纯文学、真文学观念,推崇不为名利所撄的作家作品;认为好诗“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作品的质量根本上取决于作家人格境界的修养和完善。认同苏轼诗画相通的观点,又敢于提出修正意见。从理论上自觉为苏词革新张本,要求保持诗词的界限和词的当行本色,推崇闲雅蕴藉、清新自然的词作特色,词学观念逐步与苏轼靠拢。肯定散体大赋的形式体制、艺术特质和讽谏作用,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明确提出融通、变通的文艺创作思想,进行诸多打破文体界限的尝试,为其文学创作带来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屈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作品中有许多涉及东西部的文化意象,而这些文化意象包含着屈原的三种文化情结:东西部神游之地是屈原追念祖先之旅,寄托哀思之路;东西部神话意象是屈原讽喻现实之境,追寻理想之所;东西部历史回顾是屈原治国安邦之主张,对楚国命运之担忧。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关于《离骚》总的观点为:《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仙真人体的寓言诗或歌舞剧,并以此解诂《离骚》。这一观点是受了近代经学大师廖平“离骚是仙真人诗”的启发,但青出于蓝,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闻一多对《离骚》作这样的理解,与其神秘主义气质、浪漫主义性情、艺术观、宗教观都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尊体"是历代词史的核心讨论话题。唐代词有别于诗主要表现在配合燕乐而歌,五代时以《花间集》为代表,奠定了传统词学柔媚婉约的本色基调,北宋词人主要在内容上对词作新的突破,南宋词人则主要在词乐、词律上将词体与诗体区别开。清代是词学的总结期,集成式词学文献总集的汇纂、词韵词律的考订、杂体词的大量涌现,都表明词这一诗歌体裁最终取得了独立的文学地位。本文对历代词学家的尊体观念进行了概览式考查,给"尊体"说以一个比较明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以缠绵清绝的《秋梦庵词钞》成为独秀一时的词坛“春兰”、将岭南诗的雄直之气与浙西词派的审美观念融合为自成一格的词学趣尚、以承上启下的词学交游活动推动近世广东词坛的去边缘化进程,是构成叶衍兰词学贡献紧密相连的三个方面。有效推动近世广东词坛的去边缘化进程是叶衍兰最主要的词学贡献,也是其词学贡献文化意义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苏轼创作的诗词数量丰富,影响深远.苏轼的寄赠诗词比较可从寄赠对象、寄赠内容、风格审美三个方面进行.苏轼努力践行自己“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由此可一窥宋代诗词无限靠近却又壁垒天然的客观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