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中国的法治语境下,由"法制"向"法治"过渡具有现实必要性。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公民法律意识、法律法规及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因素,在现实中国法治语境中由"法制"向"法治"的过渡还面临困难,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实现"法制"向"法治"的过渡,以推动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传统文化教学反例要立足品德学科的育人功能,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传统文化教学反例要把握"选择度""数量度""分析度",从"效度""信度""限度"三个方面展开策略探寻,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传统文化的生长性.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博大精深,时至今日,仍在影响和制约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座巨大的思想宝库,它对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那些积极向上的因素融入到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中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在探讨马克思的实践思想时,我们首先要遇到的是关于"实践"的定义问题.但在马克思的论述中,从来就没有给实践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实践"呢?这对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塞林格的创作,尤其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可以看到塞林格人生梦想中所孕育的"生命超越"情结.霍尔顿的流浪及其寄于"孩子"身上的那份承担与保护,倾注了作家以内心的片刻安宁和生命的瞬间升华来求得一生生命超越的精神参悟.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有着微妙的关系.塞林格对东方文化的向往,不仅深化了他的创作,也成就了他的神秘人生.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规划的出台为我们未来五年绘制了美好的发展蓝图,同时也对社会各领域提出了切实要求.如何为社会发展构筑制度化空间则是法治的重要课题.其中频发的公共危机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我们应如何进一步总结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以弥补目前的不足,从容应对不测之危机,行政法治应当作出积极的回应.对此应当从行政法基础理论到具体制度构架予以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代是中国"破旧立新"的时代,也是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又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当时的知识分子纷纷叛离传统,走入西方,学习西方文明,以图改造发展中国社会.本文即以胡适和傅斯年为例,从他们幼时接受传统教育到青年叛离传统再到暮年回归传统,来分析"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群体与传统文化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传统音乐文化的流变一直是音乐学者研究和探讨的话题.这些或是历史的自然淘汰,或是被迫的人为选择,都使得传统音乐文化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或多或少的改变.尤其是当代社会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被进行"商品化"的包装.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作为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重要音乐文化变迁现象,着实应该引发今人对这种包装下新的戏曲音乐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是针对论文《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中虚实关系这一章节而引发的以下思考,从戏曲的舞台变迁、音乐艺术的"商品化"、不变的商品属性与审美、消费需求等方面来探讨传统音乐文化的流变现象.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正处于传统"礼法"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调查研究当前国民的法制观念,分析传统观念与现代法制精神不尽一致的东西,为现代法制社会建设提供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0.
何成 《华章》2011,(10)
笔者认为,对鲁迅的研究,应该以人的生命本身为基点,以人本身为基点,把鲁迅对人的关怀内在于学术研究中,内在于我们当下的时代精神中,引发对如何建设人的思考,展开建设人这个漫长的事业,而不只是轻描淡写地指出鲁迅具有人道主义精神,这才是对"鲁迅精神"的真正的继承.这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何谓大学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和中国加入WTO,中国大学面临的国内国际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大学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当前高教界对大学核心竞争力有一些探讨,但是未能将大学核心竞争力与大学竞争力、大学资源、大学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做明确阐述。本文试图对大学核心竞争力与这些方面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07年7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首届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是近年来关于通识教育讨论的理论深化和推广实践。这次讲习班的课程设置将学术思想探讨中对"古今中西之争"的关注贯彻到教育实践中,强调将教育当作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来思考和发展。讲习班以经典阅读和小班讨论为重点,以核心课程推动对文化经典的理解,引导学员进入对文化实质问题的理解和讨论,从而在更根本上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本科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概况,提出了核心文献资源的新理念,探讨了其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制度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其自身建设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体系本身的丰富和发展程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律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遵循体系建设的这一特点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生成和发挥作用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制度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从顾客满意看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心能力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能力,其形成有很多途径,顾客满意是其中的一种,而顾客满意的取得主要表现在增加顾客让渡价值、贯彻全面质量营销战略、进行以顾客为导向的组织创新,实施组织保证等方面。同时企业核心能力的取得、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是一个构建、保护、更新到再保护、再更新的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然有轻重缓急,而且全国各地情况各异,切不可千篇一律。川东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农业科技落后等原因,决定了其在新农村建设的初期,应该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核心;应立足川东地区的资源特色、地域特点、劳动力情况和基础设施状况,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劳务经济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及理论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代社会科学领域,“现代性、后现代性、全球性”已经形成了一条特殊的逻辑线索,并以主题的形式进入了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教育社会学在现代性的主题思考与建构中,其理论如同社会学理论一样形成了“宏大叙事体”和“基础主义”;后现代性试图在超越现代性的同时,将教育社会学理论变成多元和具有反思性; 当一种扩展的现代性——全球性进入我们的视野时,教育社会学家不得不把自己的研究视野从传统单一的“民族”、“社会”、“国家”扩展到国际乃至全球社会,并在研究范式上打破以民族国家中心论、人类中心论、西方中心论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性研究范式”,使得建构一种适应全球的教育社会学概念和理论体系日益成为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釆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科技与出版》2005-2015年的载文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可视化揭示了《科技与出版》载文的时间分布、单位分布、基金资助等的变化趋势;釆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高产作者合著网络结构,揭示拥有较为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并较全面地揭示了期刊作者队伍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20.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就是通过发展生产力 ,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 ,在致力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 ,把实现现代化作为国家和政府的发展目标 ;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想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发展观。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 ,是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展开、全面推进、全面发展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