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瑾 《教育探索》2011,(12):121-123
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是德育的时代课题.批判精神是对德育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彰显,是德育中的不可或缺的理性风格与探究工具.积极地实施主体性的德育,锻炼学生的批判性的思维,有效地开展社会批判与自我批判等是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2.
迈克尔·W·阿普尔是批判教育研究的杰出代表,在国际教育界颇具影响力,被誉为世界上致力于建立一种批判性及民主化教育的最杰出的学者之一.阿普尔的批判课程理论为批判性地审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其批判课程思想主要包括课程的本质是合法化的官方知识、课程知识具有意识形态的潜在性和遮蔽性、课程标准的制定要群策群力、课程评价方式要多元化、课程传递要实现“反思性实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六部分.作为一名批判理论的代表,阿普尔的思想具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与民主取向的优点,但也有一定的泛意识形态化、缺乏批判性实践的缺陷.据此,作者提出返璞归真,追寻公正;构建网络,实现对话;多元评价,适当放权;加强培训,赋权于师等四点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批判不仅是一种思维的方法与技巧,更是一种精神气质和人格特质,是生活方式的呈现。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必须致力于建构批判性的大学教学生活。然而,由于大学教学制度的工具化、大学教师生存状态的鸵鸟化、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化,大学教学生活的批判性付之阙如。要复归大学教学生活的批判性,必须推进教学制度改革,保障教学自由;教师坚守大学精神,保持批判人格;引导学生树立高远理想,提升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4.
诚然,化的发展不能与社会实践相脱节,要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然而决不能忽视化研究对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化研究的真正科学态度必然是批判性的,但这种化批判精神必须是建设性的“批判”,必然是实践批判和理论的批判的辩证统一。富有批判性的化研究能把新问题的探索和理论上的创新当作不可替代的任务,使化研究成为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和建设性工作,成为社会主义化建设的精神动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批判性话语的构建以主体间性、互动论为基本理念,以现实具体案例进行逻辑分析与讲解,强调在对"审慎选择的批判对象"的批判中实现对知识、价值观的建构。批判性话语代表了当代教育的价值理念和信息社会对于创新理念的现实诉求,连通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是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德育价值提升的支撑点:关注人的生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主体的人是具有自然属性、精神属性、社会属性的生命体.不断超越与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是人之生命永恒的追求.德育是建立在人的个体生命基础上的活动,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的一种活动.德育价值应关注生命教育,提高生命认识,培养生命情感,磨练生命意志,引导生命行为,实现贡献社会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的成长往往是在"批判"中实现的,"批判"就是"否定之否定",就是超越、发展和成就自我。"批判的精神"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秉持"用古人的智慧来启发自己的智慧"的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自强"和"包容"是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所揭示的现代大学德育的基本理念.自强就是一种自胜自立、革新图强的精神和实践,也是国家民族生存、发展之根本,更应成为现代大学研究生德育不可或缺的要目.对于研究生德育来说,"自强精神"意味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信念和生活态度,应通过培养研究生自尊、自信、自知、自立、自制的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9.
知识化与生活化是德育在当前社会转型中遭遇的两种困境。德育的知识化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论研究者在对知识化的批判中提出"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德育的生活化是对这一理念的误读。基于德育过程的展开考察这两种德育困境,无论是知识化还是生活化的德育都缺乏过程性的德育自觉与反思,困境之根本在于德育的精神性问题,即德育过程的真实的道德价值立场以及过程中学生主体生命的存在样态。知识化的德育专注于客体化的精神,师生在德育过程中无法展开交互的、内在深层的精神性活动;生活化的德育无力触碰时代精神生活矛盾,难以关照师生在德育过程中的内在精神冲突。  相似文献   

10.
彭丽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10):41-45
批判教育学,作为一种对教育的政治学研究,将学校日常进行的知识传授活动"问题化",并对这种作为"政治的实践"的知识传授过程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展示了学校教育是作为一种主要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的工具.在对学校教育进行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批判教育学主张在学校实施一种解放的教育学,即是说,把以往作为"统治的实践"的教育改造成为一种作为"自由的实践"和"解放的实践"的教育,并倡导通过教育变革来实现社会变革,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批判性、民主性的"公民",从而以个人的解放来实现社会的解放. 论文旨在对批判教育学纷繁芜杂的文献进行一次梳理工作.论文着重从意义分析的角度,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以"公民"和"解放"为核心类属的意义分析模型.然后,论文以"公民"和"解放"的意义分析为基础,对"公民"和"解放"两个主题进行了意义的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