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范真教授,是一个迷恋形式美的画家,选择女性题材和水墨材料,使他的艺术观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醇厚的艺术手法,传统绘画元素的现代表达,是他水墨作品的整体面貌。
  他认为,女性的美,就在于曼妙的姿态与神韵。因此,他的作品中始终追寻女性转瞬即逝的动态美感,以传统的水墨材料或点、或线、或面,满怀爱意地表现女性形象。他的女性题材的水墨作品,陶醉于女性曲线、体态、动感和神韵。通过他独特的视角,运用水墨特有的材料性能,充分表达女性动态美。他突破了对年龄、身份的限制,将笔墨着意在女性的动态与神韵。唯有饱满的姿态、雍容的造型,才能充分表达东方女性特有的情感和仪态。  相似文献   

2.
《淞滨琐话》作为王韬最成熟的文言小说,本文在分析它的成书时间、版本问题以及创作动机的基础上进入其具体作品的分析,把《淞滨琐话》女性形象进行细致分类,以题材为标准,用表格的形式对女性形象进行统计分类,分为志怪题材中的女性、爱情题材中的女性、世情题材中的女性、武侠题材中的女性、宗教题材中的女性、历史题材中的女性和非小说篇目中的女性,使读者对作品内容和众多女子形象的特点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王昌龄女性题材诗歌作品中,对不同人生阶段与处境的女子所做的描写,并与前代女性题材作品对比,浅谈其此类诗歌的风格与特色,融分析与鉴赏于一文。  相似文献   

4.
丁敏锐 《文教资料》2014,(30):102-104
刘庆邦以短篇小说创作享誉文坛,他的作品主要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现实,其中煤矿工人题材所占分量很足,看似平凡甚至琐碎的矿上生活其实包含着诸多波折与艰辛,作者细致入微地体察其中滋味,展示矿场上工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人性中的善恶好坏,饱含悲悯之情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方娜 《文教资料》2012,(4):11-12
中国女性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在近二十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女性创作群体不断扩大,作品数量增多,值得肯定。但是纵观这些女性文学作品的题材,基本局限于城市题材,乡村题材严重缺乏。正视题材缺失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对当下女性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品信息     
正刘庆邦推出最新长篇力作《女工绘》近日,作家刘庆邦讲述煤矿女性工人之不灭青春与爱情的长篇力作《女工绘》由作家出版社推出。该书是刘庆邦第四部煤矿题材的长篇小说,也是其目前唯一一部书写矿场女工故事的长篇小说。《女工绘》中,她们结束了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走进煤矿的工人阶级队伍,当上了矿场女工。青春的光华到哪里都会闪亮,她们的到来,使古老沉寂的矿山一下子变得生机勃发,春风荡漾。青春总是伴随着爱情,  相似文献   

7.
何淼 《文教资料》2009,(18):171-173
新生代女导演李玉一直坚持着女性题材的创作,其作品选材大胆,深入女性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本文通过对她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叙事策略以及她的写实主义手段,来简要分析其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情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系统分析了中西方两部女性觉醒题材代表作《莎菲日记》和《觉醒》。一方面,两部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觉醒过程中展现出相同的模式,是进步与倒退、解放与孤立的并存。女性回归本真的向往受到男权社会的束缚,自我解放的过程也意味着自我孤立。另一方面,两部作品深入探讨了女性觉醒后所面临的困境以及造成这种困境的社会和个人因素。对两部作品的对比分析体现出中西方女性觉醒题材作品的共性和不同。  相似文献   

9.
[简评]荆楚大地,物华天宝。小作者饱蘸深情,通过不同场面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这几幅作品题材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与思  相似文献   

10.
对于底层民众命运的关注和对纯文学的追求,是刘庆邦小说鲜明的创作精神品格,他的作品关注农民和矿工的生存状态及生命价值,真实反映了他们艰辛的生活,在人性美与人性丑的对立中建构起自身的人文理想和价值追求,这些都体现出了刘庆邦作品中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体现了他对底层人民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美国19世纪作家爱伦.坡的作品常以死亡为主题。他笔下的死亡充满了悲伤之美、恐怖之美和浪漫之美,他认为死亡之美才是极致之美。他如此钟情于死亡之美,有这么深的死亡情结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对死亡的描写也体现了他在失意的人生中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12.
爱伦·坡的诗歌如同他的小说一样,具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他诗歌中的哥特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其叙事诗中,其诗歌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气氛、意象、词汇、故事情节以及主题都具有哥特式风格,而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极强的哥特式风格又与其生活经历和文学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美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诗人和文艺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在其诗歌创作中显示出强烈的唯美主义倾向。著名短诗《致海伦》无论在结构、意象上,还是在音韵、主题上都很好地体现了坡的唯美思想。这首诗结构美,表面结构工整对仗,内部结构环环相扣,紧凑凝练,首尾呼应,和谐统一;意象美,意象“归航”中的各种要素无一不美;音韵美,坡为了使诗歌音韵动听,和谐悦耳,与诗中主题相匹配,在选词造句上是极尽雕琢之工;主题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而且表露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抗议,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济慈认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对于和谐之美的追求是济慈诗歌的永恒主题。文章通过对济慈诗歌美学意蕴的总体分析,指出“和谐之美”是济慈诗歌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夏洛特·勃朗蒂的<简·爱>和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讲述的都是女人的故事,反映的都是女性的主体意识.但由于两位作家的性别不同、所生活的年代不同以及对女性美的理解不同,使得他们对女性角色的刻划呈现出各自的鲜明特点,更因为他们对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认识程度不同,使两部作品反映的女性主体意识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诗骚女性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诗经》、《楚辞》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异同,并以之窥视了南北文化的审美趣味,比较了自然美与修饰美、动态美与静态美、明朗美与愁怨美、白描勾勒美与工笔重彩美的差异,并分析了原因。文章从文化学、诗学等角度审视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7.
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将东方传统美于西方现代派手法相结合,创作了传世之作《雪国》。作品的核心是淡定的美学追求,充满着纯净、空灵、忧郁的色调,集中展示了一种东方式的空虚美。这种空虚美的构筑源自于作者自身固有的审美意念,展现在作品悲美的主题和唯美的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18.
朗吉努斯对崇高这一概念进行了详述,认为崇高美存在于伟大的作品中。梭罗是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其自然主题作品《缅因森林》所选的题材、所蕴含的思想、所使用的语言、所运用的结构都体现出了崇高美。这种崇高美使《缅因森林》这一作品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刘子毅散文的题材在美国华文文学中别具一格。真的赤诚与善的关爱是他的作品的突出特征。通过真与善的追求而实现美的创造则体现了他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0.
埃德加·爱伦·坡是一位天才诗人,他的身世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主题死亡--"美女之夭亡和失美之哀伤",忧郁和悲伤是其基本基调.其诗歌代表作--<乌鸦>是一件纯艺术品.诗中调用各种意象对忧郁感伤、阴森可怕的气氛浓墨重彩的烘托,使诗歌具有一种油画般凝固的意象美;而语音、韵律的巧妙使用,则构成了流动的音乐美,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爱伦·坡"唯美主义"的创作艺术,使该诗产生了非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