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幸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生活与奋斗的毕生追求。与资产阶级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幸福观不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科学的、实践的、大众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幸福论是科学的幸福观思想,对当今大学生理性、科学的幸福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启示。我们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论的指导下,敦促大学生努力树立追求精神自由更幸福,劳动、创造最幸福,奉献本身就是幸福,社会的、大众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等幸福观,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道德是幸福的前提,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结合,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这种科学的幸福观,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为我们追求幸福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理论基点,深刻解读了社会转型中幸福的时代价值。认为要积极树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促使人们追求和谐富足的幸福社会,推动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从人类社会的实践过程中提炼出来的。马克思幸福观着重关心人民的疾苦,追求全人类的幸福。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幸福观的思考是一种更贴近现实的人生哲学,内容上更为系统科学,直到今天依然对我们追求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指导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幸福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本质属性,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是以努力奋斗为重要支撑的幸福观、以人民幸福为价值取向的幸福观、以面向未来为长远追求的幸福观、以人类解放为宽广胸怀的幸福观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幸福观,要求必须加强新时代青年奋斗观教育,坚持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价值目标,引领青年学生志存高远、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全面科学的幸福观,本文旨在通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基本理论以课堂教学形式来指导当代"90后"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形成,纠正其生活中幸福观的误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幸福是个美好的词,也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本文从幸福的含义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容,探讨了幸福观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对幸福观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并形成了系统化的幸福观哲学理论,即《尼各马可伦理学》。幸福是至高善的,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每个人对自己幸福的理解和感受不同,所追求的幸福层次不同,归结来讲,精神幸福才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幸福。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使人们生活的更加幸福,是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强调幸福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辩证统一,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辩证统一,是创造和享受的辩证统一的科学的幸福观。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置于中国实际,指导中国幸福社会的建设,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嬗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幸福观是人们对什么是幸福 ,以及如何追求幸福等问题所持态度的系统观念。调查表明大学生普遍重视精神生活、品格修养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追求金钱、物质享受摆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幸福观问题 ,就如何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我国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问题也甘益凸显出来.本文从幸福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以及我国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过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合理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与创造是幸福的源泉,道德是幸福的前提,奉献是追求幸福的终极归宿,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幸福中国,应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民幸福为本;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让幸福成为百姓的普遍感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幸福质量;加快完善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筑牢幸福的基础;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增强幸福感;建设生态文明,造福后代.  相似文献   

14.
张珂 《河南教育》2011,(6):60-61
幸福分为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在当今高校,部分大学生过多追求物质幸福而忽略了精神幸福,存在着病态的幸福观。高校班级建设的重要指标是集体成员内部的幸福感。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以积极的心态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建设幸福班级。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思想极为丰富,以“五福”幸福观、儒家的德性主义幸福观、道家的自然主义幸福观和佛教的“涅槃”幸福观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对于幸福的自觉追求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幸福与痛苦是相反相成的,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和体验痛苦,对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既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又要批判传统思想中对个人幸福的忽视。对道德人格的至善追求,也是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全社会大力开展人文素质的教育对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柴素芳教授所著《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一书概括以来有如下主要特点。大跨度、宽领域的研究定位。作者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财富增长与幸福远离、物质进步与精神倒退给人类带来的双重影响为切入点,以大学生群体的幸福困惑为研究对象,以中外幸福思想史为理论渊源,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指导,以自己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元素,从广义和狭义、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层面,全面剖析了幸福的内涵外延,论述了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进行幸福观教育的理论意义和  相似文献   

18.
儒家和谐思想与青少年幸福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佳状态;幸福,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美好生活境界。儒家的和谐思想主要包括心身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三个方面。儒家的和谐思想对当代青少年幸福观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和谐幸福观认为幸福是物质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协调地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而当前许多青少年的幸福观存在三类需要“失和”状况。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知和谐幸福观,积极创造和谐幸福,学会体验和谐幸福。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关于奋斗与幸福的许多重要论断,比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等,形成了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一脉相承又独具魅力的"奋斗幸福观"。幸福观属于人生观和价值观范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故引导大学生践行"奋斗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在"微"风蔓延的新媒体时代,微电影因具有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导大学生践行"奋斗幸福观"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0.
《邢台学院学报》2020,(2):21-26
新时代奋斗幸福观是在对西方传统哲学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奋斗幸福观、中国传统文化奋斗幸福观、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幸福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提倡奋斗幸福观在新时代具有时代必要性。弘扬时代旋律,纠正价值观错位是其时代必然;解决社会矛盾,推动深化改革是其内在动力;应对时代难题,完成使命担当促其创新发展。新时代奋斗幸福观蕴含十分深厚的当代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为新时代树立了奋斗幸福与奋斗光荣的价值观,为个人实现真正幸福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