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价值把握并不能仅仅简单地讨论它的当代价值,而应透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本内容,进而分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主要特征,在明确了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后,通过透视得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带给现代社会的启示,才能真正意义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近30年的研究中,学者们在马克思幸福观的思想来源、内容、实现幸福的条件及理想状态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不系统研究。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围绕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和唯物史观展开研究是全面理解马克思幸福观的关键。要立足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背景探寻其幸福观的形成原因,从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范畴出发,通过考察这些范畴的形成路径找寻马克思幸福观的发展轨迹,厘清马克思幸福观的基本概念和命题,在对马克思幸福观的系统梳理基础上阐明马克思幸福观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3.
儒、道、释三家所述的幸福观中存在着合理成分,但也有其局限性,通过将马克思的幸福观与中国传统幸福观的比较,不仅能够克服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局限性,更能够为马克思幸福观理论的形成提供理论阵地。将马克思的幸福观与儒家、道家、佛家的幸福观相比较,可以看到马克思幸福观是具有革命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的。  相似文献   

4.
劳动幸福观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从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出发,对人类劳动与幸福关系这一问题的独特认识和思考.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诠释了人类文明社会生产的本质.基于当前社会发展问题,做好对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进一步解析,有利于更好地提高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时代影响力,同时,也是解决信息化时代下工人阶级部分社会矛盾问题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5.
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核心内容,是从其诞生至今,仍然保持生命活力的关键。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体体现在:"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梦"对马克思关于"人本思想"的发展和运用上、"中国梦"对马克思关于"幸福观"的承继和运用上,以及对"中国梦"的正确定位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理论基点,深刻解读了社会转型中幸福的时代价值。认为要积极树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促使人们追求和谐富足的幸福社会,推动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人学视阈下的幸福观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把人放在实践中,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现实的反思。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出发,分析制约中国人民幸福的因素,提出个人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国家要保障人民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全面科学的幸福观,本文旨在通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基本理论以课堂教学形式来指导当代"90后"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形成,纠正其生活中幸福观的误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幸福观的主要内容包括需求是人追求幸福的内驱力;劳动是创造幸福的源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获得幸福的重要保障;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幸福的理想社会形态。中国共产党的当前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正是马克思幸福观当代价值的体现。因此,对马克思幸福观形成过程的梳理及对其内容的再认识,对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实现人民幸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幸福观在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以无产阶级的自由解放运动为实现方式等方面超越了同时代的其它幸福观,这凸显了马克思幸福观的阶级性、革命性与世界历史性等特征。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呈现这一独特特征的马克思幸福观仍然具有鲜活的时代感,为我们追求幸福、实现幸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批判性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模式。马克思思想的创造与发展,是在批判性的论辩中实现的;马克思思想的生命与活力,也是在科学批判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和验证的。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这些探讨都是从某一侧面对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进行论述,缺乏对这一思想的系统梳理,不利于对马克思思想的全面理解。鉴于此,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论述做一整理,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生活与奋斗的毕生追求。与资产阶级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幸福观不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科学的、实践的、大众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作为我国青年的特殊群体,其幸福观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该文拟在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在马克思幸福观视域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与当今并存的传统的幸福观和西方的幸福观中片面极端张扬个人利益和某种需求的消极性不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追求物质与精神、享受与劳动、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倡导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和创造幸福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会主义(亦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流派之一。它认为,以"消费主义"为特征的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主流幸福观是一种"他者性"的幸福观,不仅在质底上不能真正实现,而且还会造成个人人生意义的异化、社会生产目的与消费手段的异化、自然从生存根基到谋利工具的异化。据此,后资本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应改择马克思的"自由劳动"作为"自为性"幸福观的内容。其重要意义在于: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个人只有选择了"自由劳动"的幸福观,才能克服"消费主义"所导致的幸福的异化;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们只有选择了"自由劳动"的幸福观,才能复归正常的"生产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只有选择了"自由劳动"的幸福观,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对"幸福"观所作的探讨,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但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历史性"困境"。这需要当代全体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努力奋斗来加以"解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人学视阈下的幸福观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把人放在实践中,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现实的反思。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出发,分析制约中国人民幸福的因素,提出个人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国家要保障人民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西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马克思主义其他理论具有重要影响.马克思认为社会结构主要是一种关系性的结构,并以社会结构的构成社会要素为起点,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面来建构他的社会结构理论的,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体现了层次性和系统性、动态性与稳定性、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白芳  焦健 《宜宾学院学报》2011,(7):45-46,56
马克思对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给予强烈的精神投入和价值关注,并力求从对理论问题和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中把握时代的根本问题———资本主义存在的合法性问题,因为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在对问题的不断追问中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马克思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以问题为导向的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马克思的"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当代发展的内在诉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幸福观是“人的主体论”视域下的人民幸福观,是“人的本质论”视域下的实践幸福观,是“人的发展论”视域下的整体幸福观。其生成发展具有对中国传统幸福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幸福观继承创新的历史逻辑,对马克思斗争幸福观和唯物史观汲取借鉴的理论逻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积极呼应的现实逻辑等多重维度,旨在为实现中国人民现实幸福提供行动指南,为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0.
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奠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交往作为推动社会发展重要动力,它与生产力一起推动社会发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深入学习,发掘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旨趣所在,对交往的内涵进行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