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纵观全国杂技行业,无论节目类型还是技巧,同质化现象部非常严重。即使有一些形式和技巧的创新,也很快被学习和模仿.当然每个团也都有一些代表性节目,可大多只能靠编排来区分、而一些优秀的节目和精彩的杂技剧,因为抓住了本地区民风民俗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余家杂技《空中大飞人》近日入驻福建厦门灵玲国际马戏大剧院,精彩的表演让观众赞叹不已。《空中大飞人》,是河南余家杂技近两年排演的创新节目,它把体操、杂技两种不同的艺术技巧高度提炼,混合编排,在动作和技巧上有所创新,在道具上进行了改革,更加突出了其特有的勇敢惊险的气质。该节目曾在法国"明日"世界杂技  相似文献   

3.
“复合型杂技节目”是指由两个(两种)及以上不同类型杂技节目的技巧,融合到一起成为一个新作品的杂技节目形式,是杂技节目创新的一种手段。这其中起码有两层意思:第一,必须是两个(两种)或多个(多种)不同节目的不同技巧之间的重新组合;第二,这种组合后的节目必须是一种好的创新,这种新节目其实就是杂技创新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杂技道具的科技化备受关注,也逐步成为杂技追求创新与技艺提升的另一突破口。道具科技化创新的全部意义是推动杂技技巧和杂技艺术的发展,借助道具科学的功能设计增加杂技技艺舞台展现力,提高技艺水平,丰富节目形式。多年来,笔者和多位国内知名编导、道具师交流、合作,对杂技道具科技化创新形成了一些认识和理解。一、道具科技化创新面临的困境一些传统的杂技道具样式陈旧,工艺粗鄙,功能单一,不能很好地配合演员的技艺展示。  相似文献   

5.
当今,我们意识到单纯的杂技技巧已很难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了,于是一批以杂技技巧为主体,融音乐、舞蹈等于一体的新型杂技出现在舞台上,让人们感受到了较高文化层次和艺术修养在节目编排中产生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形成了技与艺相结  相似文献   

6.
杂技的创新,体现在它要革新几千年来的传统表演与教学方式,要靠杂技工作者革故鼎新、标新立异、敢为天下先的敬业精神。为了舞台上瞬间的惊艳绽放,不惜经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钻研与求索,在失败中苦苦追寻成功。一、赋予节目表演新的内涵。作为一名杂技演员,几十年来我曾多次到世界各地巡演。在我参与的2000多场演出中,我感受到中国杂技与国外杂技的差距不在技巧,主要是演员的表演、节目的包装和与观众的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7.
四川杂技在上世纪50年间,崛起于西南一隅,活跃于国内外的舞台,可以说在四川杂技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进入21世纪的四川杂技与全国的情形差不多。一方面是技巧的不断创新、艺术含量的不断提高,使杂技在观赏性和“综艺”化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舞台杂技也从单一的节目发展到出现主题晚会、情景剧、杂技剧的时代。杂技本身的艺术创新取得了新的成果,极大地满足了杂技观众审美的多元需求。这是新世纪之初杂技景象令人惊喜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喜中有忧,  相似文献   

8.
中国杂技经过了三千多年历史的发展,至20世纪80年代,虽然完成了由地摊走上舞台、由较单一的技巧表演到表演形式多样化的变革,但也长期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使得一部分人仍然认为杂技"难登大雅之堂"。 改革开放后,中国杂技艺术创作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追求技巧创新发展的同时,开始更多地注入杂技的审美要素,提升杂技的文化内涵,结出了主题晚会、意境杂技、复合杂技、杂技剧等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杂技艺术的演出实践中,杂技形式、技巧的创新,是我们久谈不衰的话题。反映到理论领域,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纵向继承与横向借鉴对杂技形式和技巧在创新中的不同作用,作一肤浅的论述。一、纵向继承在杂技艺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马克思说:“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和革命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辩证法要求我们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一切事物运动,其中包括一切物质形式和思维形式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增加,杂技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以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成为艺术百花园中一朵奇葩。实践证明,杂技艺术的发展繁荣,同杂技人的创新精神分不开,创新是杂技艺术发展的灵魂。一、杂技艺术创新的必然性近几年,文化艺术领域中的改革将杂技演出团体从地方政府财政供养序列中剥离出去,推向市场,成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文化企业,呈现出激烈的社会竞争性和强烈的产业危机感,杂技团体在最初走向市场时,没有经验四处寻觅  相似文献   

11.
大型情境杂技《SPLENDID·一品一三绝》是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转企改制后,倾全团之力精心打造的一台精品杂技晚会。该晚会集合了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以《十三人顶碗》和《俏花旦——集体空竹》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金奖节目,并在情节编排、整体包装、技巧难度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12.
<正>杂技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其中大部分节目是通过演员与道具的高度配合而完成的。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文化审美意识的不断增强,在中国文联、中国杂协及各省市级杂协与各方杂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产生了大量优质新颖的杂技作品,其中很多经过了道具的改造、升级和创新,杂技道具进入了机械化、智能化时代。  相似文献   

13.
从现代杂技艺术及其发展的趋势中,我们看到了杂技艺术的高精尖、式样上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在纵向继承与横向交流中不断地丰富、创新,扩大了表现手段。它以本体的技巧为核心,采用新的观念、新的角度、诸多新的手法给我们以全新的感受。它不仅展示了杂技艺术质的飞跃、量的倍增、花样的丰富多彩,而且反映了杂技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文心理结构的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9月,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在山东蓬莱举行。近三十支杂技劲旅同场角逐,五百多杂技同仁共襄盛举,共同分享中国杂技最高奖赛场的辉煌时刻,见证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以来中国杂技取得的重大进步。本次比赛参赛作品整体素质较高,节目从编排、表演到道具、舞美的设计都非常精彩。观看A组B组比赛,不仅令人感觉激动和兴奋,带来愉悦、  相似文献   

15.
杂技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和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从内容到形式,以至舞台美术(包括服装、道具、灯光、音响)都在出现新的内涵,这是新时代与时俱进的需求所致,也是杂技艺术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今天走进剧场欣赏杂技,首先映入眼帘的不再是单调的舞台灯光,而是色彩纷呈、明暗交替的气氛光;演员的服装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杂技服装,而变得款式各异,奇幻多彩。时至今日,杂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单纯表现技巧的表演形式,对杂技节目实行全方位包装,成为新世纪杂技创作的首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一、综合艺术手段的创新现代杂技艺术的传承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杂技最早的改良是对表现形式的改良,特别是加入了民族特色,即加入民族服装和民族舞蹈,背景音乐也以民乐为主,还有就是加入了地方特色,这种加入了民族元素和地方特色的杂技让观众眼前一亮,引起人们的兴趣。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杂技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加入了灯光的应用,利用灯光变换辅助杂技,对观众形成视  相似文献   

17.
从本世纪初始,杂技剧从无到有,自少至多,由粗向精,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如今,杂技剧作为一种新颖的舞台表现形式走进大众视野,一部部主题风格各异的杂技剧不断呈现,它既是广大杂技人励精图治、求新求变、主动作为的结果,也是杂技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今时代文艺发展的迫切需求。随着影视产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移动终端的异军突起,当今杂技要吸引观众的眼球,满足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求新、求美、求智的要求,创新就成为摆在广大杂技人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代杂技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杂技与演技     
在第十一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期间,我有幸观赏了很多中外优秀节目。同时,我也发现中外杂技艺术的一些差异。论技巧,国内节目比国外节目拥有很多高难度的技巧,杂技技巧已是炉火纯青,惊险度数很高。而国外杂技节目的技巧看起来有些平淡。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观众的文化品位也在逐渐提高,杂技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地追求技巧难度,而是更加注重艺术的表现力。人们对杂技的审美要求也从单纯的欣赏技巧提高到整体审美,再升级为要求有文化意境的内涵。如今,杂技正逐步从挑战身体极限潜能的表现形式,趋向于技与艺相结合的舞台剧目演绎。可以说,当代杂技融汇着古今中西的多种艺术元素,秉承着探索创新的艺术精神,借鉴着不同的艺术类型,经历着继承、创新与发展的蜕变。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的第15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广西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编排的杂技《瑶心鼓舞——蹬鼓》,在众多的参赛节目中,不畏强手,发挥稳定,经过激烈紧张的角逐,最终脱颖而出,荣获银狮奖。为了在本届比赛中取得佳绩,广西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对参赛节目进行了精心的编排,在道具和技术技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创新;在服装设计和音乐创作等方面添加了更多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