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探讨“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价值转向、现实困境、运行模式和推进策略。研究显示:“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在管理维度由教育部门向体育部门转变、时间维度由学科培训向体育培训转向、空间维度由学科培训场域向体育场馆场域转向、经济维度由教育培训业向体育培训业转向、社会维度由成绩资本向健康资本转向;现实困境表现在行政壁垒阻碍相关政策执行效率、监管主体缺失导致市场监管乏力、标准缺失阻滞体育培训规范化运营、师资薄弱遏制体育培训供给服务质量、坪效不高降低体育培训运营效率五个方面;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创新可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中高考体育培训、体育+学校结合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校内+校外结合的社会体育组织进校园、教育+体育结合的购买第三方服务、体育+社会结合的体育培训公益配送、社区+体育结合的社区公益培训、学校+体校结合的体教融合等多种运行模式;提出了围绕体育场馆为中心开展注册普查、赋权体育单项协会出台评价体系、授权体育部门成立培训市场监管处、建立培训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构建家校社培训共同体、赋能体育培训业数字化转型等六项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20,(7):601-603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出发,审视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旨在提出推进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相关政策较少、部门职责不清;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程度差异较大,社区青少年健身设施不足;青少年体育组织管理欠规范,体育赛事受众狭窄等方面。并从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政策体系、供给体系、体育组织服务体系等3个方面提出推进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力度三个维度建立分析框架,对我国体育公共投资政策内容进行多维和交叉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明确我国体育公共投资政策的特征和效用。纳入2012~2022年43部相关度较高的政策文本生成102个政策文本编码发现:1)X维度,供给型政策工具表现强势,内部结构呈现均衡;环境型政策工具偏向运用,策略性措施使用过溢;需求型政策工具“运用失重”,体育采购缺失。2)Y维度,体育公共投资政策以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为主,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为辅。3)Z维度,我国体育公共投资政策平均力度为2.7。4)三个维度交叉特征为政策工具使用失衡,内部子工具使用差异较大;政策目标领域多维覆盖,但内部结构缺乏协同性;政策力度整体偏弱,政策目标领域、工具和效力间不匹配。建议:优化政策内部结构,提升策略效用;注重政策工具维度与体育公共投资目标领域维度的有效衔接;完善政策顶层设计,提高整体政策力度。  相似文献   

4.
研制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既是我国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发展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综合测评工具的学理需要。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的产生背景、构建应用及未来发展。在前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针对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进行构建,23名国内外专家参与并完成专家咨询,形成以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和体质水平为主要维度的测评体系,并计算各维度和指标的具体权重。构建的测评体系已在上海进行初步应用,其是在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进行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评价、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从长远看,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还需要在测评内容、测评应用、测评实施、测评结果、测评推广方面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计量学等方法,以政府注意力、政策工具理论为基础,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对2012—2022年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文本进行了实证分析,阐释了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政策发布主体在政策数量、得分上的注意力具有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存在协同性、战略性及合作性不足的问题;2)政策内容中的体育活动、体育服务、体育保障使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产生正向显著的注意力特征,存在实践差异化及内部要素分布非均衡的问题;3)政策工具使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产生正向显著注意力,呈“重环境、轻供给、乏需求”特征,供给-环境型政策工具交互和供给-需求型政策工具交互使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产生负向显著效应。新时代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纾解之策是:1)以问题为靶点,聚焦政策数量的同时注重政府部门协同联动的注意力;2)完善优化政策内容,推动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向高质量发展的注意力;3)优化工具趋向差异,深度耦合政府对工具、内容与工具间适配性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及政策分析方法,对我国学校体育政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程序规范、层次性较好,呈自上而下的精英决策特征,但民主参与度不够,协调性不强,约束力较弱。(2)执行过程是"运动式"和"碎片式"的,梗阻现象严重。(3)评估阶段则反馈通道单一,以内部评估为主。为对学校体育政策过程进行优化,文章提出了扩大政策制定的民主参与性、创新执行方法、完善学校体育政策评估体系等措施,实现学校体育政策的科学化和效益化。  相似文献   

7.
英国体育政策受人文地理、政党更迭、学者思想和法律等影响,在体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其发展重心偏向于社区体育,体现节约、实用、决策民主化、操作标准化和财政收支公开化,且每10年微调体育政策目标方向。现阶段英国体育政策发展的核心是为民众提供平等参与体育的机会和提高参与率,以及办好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国体育政策在"利民"和"利国"之间维持相对平衡。我国体育政策的发展,可以借鉴英国确立体育发展目标及制定程序和决策上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体育师友》2022,(1):47-50
以乡村振兴与教育现代化为背景,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了农村学校体育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平衡不充分的成因及表现,从三个维度探索农村学校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宏观维度是政策精准引导和指挥;中观维度是地方政府有效支持和省思;微观维度是学校坚决执行和改革,以期提升农村学校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9.
一、争取政策、形成合力,为学校体育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省委、省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泛征求意见,省教育厅起草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建立了学校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教育厅等11个省直部门参加,每年组织1~2次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设立了省财政学校体育设施配备经费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关于体育事业发展的注意力配置,反映了政策主体的总体取向,决定和保障着政府资源对体育事业的倾向。基于注意力和政府决策理论,该研究以湖北省各级政府工作报告(2006-2020)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算法,利用Python软件对政府关于体育事业发展的注意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十一五"至"十三五"时期,湖北省体育事业发展经历了"群众体育奥运同行协调发展""城乡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体育产业结构性改革与融合发展"三个阶段。进一步通过构建政府关于体育事业发展的注意力配置分析框架发现,体育发展理念、科层组织规则和外部环境禀赋是导致湖北省体育事业发展注意力配置差异的关键因素。研究揭示了地方政府关于体育事业发展注意力配置的行为逻辑,为研究体育政策变迁提供了新视角,对推进我国区域体育协同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安宏 《体育科技》2014,(1):21-22
在"以人为本"、公益性配置原则、计划与市场协调配置原则、重视效益兼顾效率的科学依据下,河南省在体育源配置中在资金、政策上对群众体育进行扶植,利用区域、民间、民族特色体育资源,加强学校、企事业、社区间体育资源的整合开放,打破资源占用上的条块分割和部门封锁,提高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2.
曾伟刚 《体育风尚》2023,(2):152-154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正式建议综合改善“学校、家庭、社区青少年体育网络”的概念。其建设和开发的重要性,从中央政策层面强调。学校作为青少年提高体质体能的重要基石,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和大课间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认真开展,家庭里落实学校布置的锻炼计划,学校为社区提供体育设施作为保障,促进青少年在家庭和社区中的体育活动,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建立起一种联合力量,并建立一种改善青少年健康的制度,把制度和相关政策落到实处,从而推动青少年体质体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注意力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市场资源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体育冠名权就是运用注意力资源的典型,企业利用被冠名载体所吸引的注意力资源宣传自身品牌形象扩大自身影响力,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商业模式且还有不断发展壮大之势。以恒大单方面更换球衣胸前广告产生的违约成本和产生的商业价值来分析体育冠名权的法律保护迫在眉睫。分析认为,体育冠名权是一种私权并兼具公共属性;体育冠名权属于名称权的一种扩张,有其独特属性,易受到新闻媒体的侵害,更易受到来自于物主的侵害,需要针对体育冠名权的独特属性配置一套直接的保护规则。  相似文献   

14.
宋学岷  冯欣欣 《精武》2012,(14):5-7
学校体育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关健环节,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是,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却持续下降。本文以辽宁省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法、文理统计法等,对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制约我国学投体育政策执行的因素,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是贯彻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体育方面的直接体现,是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响应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青少年体育素养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全面梳理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相关成果,并从以往研究中发现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具体途径和相关对策,同时也为后续加强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育、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以及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提供参考和样本。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成果集中在青少年体育素养的概念界定、提出的背景、构成要素、培育现状、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的国际经验以及青少年体育素养的促进策略等8个方面。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在研究内容上集中在概念辨析、要素构成、评价指标以及培育现状及策略上;在研究方法上集中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证研究方法偏少;在研究理论上集中在素质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认知主义理论上。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未来展望如下:第一,体系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青少年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第二,途径上采用多种措施协同发力共同培养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责无旁贷;第三,目标上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改革必须把培育青少年体育素养放在重要位置和关键环节;第四,效果上全面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可靠人才。  相似文献   

16.
探究大学生炫耀性体育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从而引导大学生培育理性的体育消费观念;为学校制定政策提供意见和建议;为商家更有针对性对大学生群体提供体育服务、生产体育产品提供参考。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大学生炫耀性体育消费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取影响大学生炫耀性体育消费意愿的3个公因子,组成了包括4个潜在变量和22个观察变量的大学生炫耀性体育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影响大学生炫耀性体育消费意愿的因子包括身份与社交属性、财富象征属性和新符号属性,其中财富象征属性对大学生炫耀性体育消费意愿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等方法,深入研探“双减”颁布后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双减”颁布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市场化运行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了市场有效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了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转型升级,加快了该行业与学校体育的融合发展。同时,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也面临市场秩序紊乱、供需难以匹配、全行业要素流通存在壁垒以及行业准入和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创新盈利模式,引导培训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培训机构质量,满足消费群体多元需求;推进要素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健全体育培训行业准入制度,构建多元协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研究江西省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现状,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提供理论支撑,并从体育核心素养3大维度设计调查问卷,对江西省8个地市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江西省青少年体育运动能力、健康行为方面发展一般,体育品德方面的发展较好。3大维度之间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且在学段和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各维度得分与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家庭与学校对于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以体医融合为出发点,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界定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主要维度,分析了深圳“脊柱健康服务站”模式、上海“体教医”相结合模式、常州“健康促进新模式”的主要经验。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体医融合政策与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关联性不强;政策主体模糊,主体参与的协同性不足;体育健康促进内容松散,标准性缺失;体育健康促进的运动处方库建设滞后。结合体医融合模式,提出优化路径:强化法律效力,完善政策体系,提升政策的契合性;明确实施主体,形成多主体协同参与模式;完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内容结构,建立规范的内容标准;强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运动处方库”,全方位提升共享能力。  相似文献   

20.
法治保障是实现青少年体育现代化治理的关键。运用文献资料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系统阐释了青少年体育现代化治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中“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章名和内容修订的基本要义。研究认为:当前青少年体育面临健康促进效果不显著、运动技能培养路径不畅、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质量不高等困境,应将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基础工程、青少年健康素质提升工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建设精品工程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品牌工程等作为未来青少年体育的重点工程。基于“理念-体系-能力”分析框架,在治理理念现代化方面,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作为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的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体现了以青少年健康、教育、体育治理推动青少年体育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在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体育法》提出一系列青少年身体素养培育策略,以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治理目标,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在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体育法》围绕强化多部门、多领域和多层级协同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作能力,充分保障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权利,并通过不断推进法治建设等举措夯实青少年体育治理现代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