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视语文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先后多次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语文教学要把语文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把抓丰富学生语文积累作为重点,让学生的语文积累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一、制订一系列完整的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语文知识的积累。初一上期积累成语,下期积累歇后语;初二上期积累广告词,下期积…  相似文献   

2.
宋海禄 《课外阅读》2010,(11):192-192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丰富语言积累”。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教材中也把积累作为一种方法教给学生。的确,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而自主积累则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源动力,只有为学生架设起自主积累的桥梁,才能使学生自主、能动地去读书,从而真正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本作为语文教学的载体,教师要充分利用它,开发出学生的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5.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呢?目前它已成为人们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重要内容。在此,笔者谈谈教学中对“语文积累”理解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6.
兰星  黄雪梅 《广西教育》2005,(7B):66-67
语感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规定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感受能力”,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基础上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符春燕 《云南教育》2008,(11):18-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要做到这一点,对语言积累的丰富性、准确性和迁移性的把握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高琳 《青海教育》2014,(7):34-3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本作为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呢?目前它已成为人们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重要内容。在此,笔者谈谈教学中对“语文积累”理解的几个误区。以语言积累代替语文积累,混淆了二者的区别。具体来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积累的基本理念,正是对语文“核心知识”、“核心知识课程”的确切描述。它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和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等,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注重传授知识.较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作出了如下具体解说:“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2.
学习语文要注重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综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试卷,语言积累的考核已成为考查的重点,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细细审视当前语文试卷中关于语言积累的试题,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值得思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胡学英 《陕西教育》2005,(8):22-22,2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学习中学生应能感受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所以,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语言的揣摩与学习作为语文教学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在教学中能“灵活的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并感悟语言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规律,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觉的迁移和运用,本人工作中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智能素质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何谓语文素养?它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等内容.应该说,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那么,中低段阅读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做积累,才能让语言落地生根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教学承担着学生积累语言的任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如果不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又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呢?语言的贫乏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积累语言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  相似文献   

19.
陈锋 《考试周刊》2013,(76):40-40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光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20.
例谈化归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面对语言积累还不丰富的低年级学生,该如何扎扎实实地进行词语、句子的教学,以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