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业已证明,大负荷训练后肌力增加是由于肌纤维粗细变化和神经肌肉适应的结果。现在人们普遍应用组织活检法来定量分析肌纤维的变化情况。但由这种技术获得的形态参数要求用一定的体积表示(即肌纤维的体积),因此,推测结构变化的总量,需要单独测算这一体积值。如力量训练引起的肌纤维形态变化用总量来阐述,就显得繁杂了。本次实验由于采用了计算机层面x光照像术定量测定训练后的某些肌肉体积变化,故可用相对值和绝对值  相似文献   

2.
年龄和性别因素对力量训练后肌肉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力量训练后,年龄和性别两个因素对人体肌肉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青年男、女各8名,以及年龄在65~75岁之间的老年男、女各8名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组成不同年龄及性别的4个实验组,对下肢主要肌群实行为期5个月的力量训练计划,要求每周训练3次.在实验前后,采用核磁共振(MRI)对大腿及股四头肌中部肌肉横断面积(MCSA)进行扫描与测定,并计算相应的肌肉量.结果:实验结束后,各组股四头肌肌肉量较实验前均有显著增加(P<0.0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股四头肌与大腿总肌肉量之间存在正相关(r=0.65;P<0.01),大腿肌肉量与大腿中部MCSA也存在正相关(r=0.76;P<0.01).结论:1)力量训练后,年龄和性别两个因素均不对人体肌肉量的变化产生影响;2)与测量大腿中部MCSA相比,大腿或股四头肌肌肉量的测定对研究力量训练引起的骨骼肌肥大更为精确和恰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压力量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增强下肢肌力方案、探索新的有效的训练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验法,筛选身体健康,无下肢运动损伤及其它限制上下肢运动的疾病的专项排球运动员1人,对其下肢进行加压力量训练。使用Biodex System3.0等速测试系统测量他训练前后的伸髋肌群,屈髋肌群,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的最大肌力,比较训练前后肌力的变化,从而确定加压训练对排球运动员的下肢肌力的影响。结果经4周加压力量训练后,受试者下肢肌肉力量均明显增强。结论 4周加压力量训练对排球运动员下肢肌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骞 《冰雪运动》2014,(4):80-83
在竞技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是决定运动员发展潜能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白肌纤维在肌肉中比例、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肌肉的牵拉角度、肌肉收缩的形式、神经过程的频率和强度、神经中枢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解能力,以及心理状态等是影响爆发力表现的主要因素,力量训练的方式对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起到关键性作用,将肌力转换成专项能力是力量训练质量的难点。教练员必须把握住这些力量训练的疑难问题,训练中时刻注意影响力量表现的因素,注重核心区域的力量训练,力量素质训练要系统、科学、不间断、循序渐进地安排,正确的技术动作与专项结合,把握提高训练质量这几个关键结点,才能提高力量训练效果,达到力量训练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5.
等速技术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力是影响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技术是一项用于肌肉功能评定和肌肉功能训练的新的和有价值的技术,研究表明,等速肌力测试可对肌肉功能进行定量和客观的评价;而等速肌力训练不仅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而且可用于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等速肌力训练所特有的顺应性阻力可减少康复训练中损伤和再损伤的发生。因此,等速肌力训练在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治疗中即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6.
与衰老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力量下降称为衰老性肌萎缩.衰老时骨骼肌内氧化应激增强会导致线粒体机能下降、分子炎症,这些因素相互作用诱导肌纤维凋亡,并干扰蛋白质代谢平衡,这可能是衰老性肌萎缩的重要机制.遗传操作研究和运动锻炼研究已证明转录辅激活因子PGC-1α表达增强有利于降低ROS生成并增强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炎症基因转录.激活蛋白激酶Akt可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还可抑制蛋白质分解和凋亡.通过运动训练调节PGC-1α、Akt的表达和活性可能是运动干预部分地逆转衰老性肌萎缩的内在机制.探讨衰老性肌萎缩的细胞分子机制及运动干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力量练习对老年人神经肌肉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老年人神经肌肉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老龄性萎缩,肌肉力量下降和运动单位减少。老年人内分泌的改变也不利于肌肉代谢,其主要特征有血清睾酮总量、血清游离睾酮和血清生长素下降,而血清皮质醇上升。这些衰老征象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但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加老年人肌肉质量和力量,改变肌纤维百分比,也能引起内分泌产生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在沙滩这种特殊的介质上进行排球训练对运动员膝、踝关节肌群肌力的影响.在1998年沙滩排球训练周期前后.对我国12名兼职沙滩女排运动员的膝、踩关节屈伸肌群进行了等速向心收缩肌力测试。结果表明。沙滩训练后.膝关节屈肌群快肌纤维的爆发力.伸肌群快肌纤维的最大肌力和爆发力,踝关节跖肌群慢、快肌纤维的最大肌力和爆发力增长有显性意义。这是沙滩训练后原地纵跳成绩提高的重要肌力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5名被试者在7周等动力量训练前后肌肉中酶的活性与肌纤维类型组成的变化。在训练中,被试者的一条腿作每次持续6秒钟的最大伸膝运动,重复10次;而另一条腿则作每次持续30秒钟的最大伸膝运动,重复1次。所以,实际上两腿所做的总工作量是相等的。每周训练4次。7周训练结束后,以训练速度(3.14半径/秒)或低于训练速度进行测验,发现两条腿获得最大力距是相同的;此外,还用60秒钟运动试验来检查训练后伸膝肌的易疲劳性,结果表明,两条腿的易疲劳性也是相似的。肌肉活组织检查表明,这两种力量训练的安排导致Ⅰ型和Ⅱα型肌纤维的面积百分比发生显著的改变。而肌肉中的酶活性的变化则只有以30秒钟训练的那条腿的肌肉中的糖酵介酶、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水介酶和线粒体氧化酶的活性升高。尽管发现这些变化,但这些变化中没有一种变化是与肌肉最大等动收缩时力量的增加或肌肉的易疲劳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人体在劳动、工作中所表现的各种力量,尤其是体育运动中所产生的力量均来源于肌肉。因此,力量与肌肉的关系甚为密切。一、影响力量的解剖学因素力量的大小,主要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初长度、肌肉起止位置和肌拉角有关。(一)生理横断面肌肉生理横断面,是指横切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横断面的总和。肌肉是人体发力器官,一般讲,肌肉力量的大小,与每块肌肉所包含的纤维数量和纤维粗细成正比关系。即纤维数量越多、越粗,生理横断面越大,肌力则越大。  相似文献   

11.
<正> 力量、速度、耐久力是田径运动员重要的身体素质,发展这些素质则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它们的生理学基础,有助于提高教学、训练工作中的自觉性。力量表示肌肉紧张用以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其表现形式又可分为最大力量,爆发力量和力量耐力。肌肉力量的大小受到下述一些因素的制约,而运动训练又或多或少地能给这些因素以积极的影响。 1、肌肉纤维的类型和它们在肌肉中的比例。研究发现,骨骼肌由机能不同的两种类型的肌纤维组成,即白肌纤维和红肌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国45~60岁中年男性肌肉力量的增龄性变化的规律,以及最大肌肉力量及爆发力随年龄变化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等长肌肉收缩功能检测系统,对总共240名45~60岁中年男性进行肌肉力量等长肌力测试,包括左右肘关节、左右膝关节屈伸最大肌力及爆发力的测试,同时采集肢体形态指标(包含体质量、瘦体质量、上臂及大腿围度)的数据信息。对每一年龄段受试者采集到的肌肉力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相对应年龄段受试者肌肉力量及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5岁以上中年男性左右肘、膝关节屈伸肌肌肉力量呈现逐年缓慢下降的趋势,其中肌肉爆发力下降趋势最明显。对45~60岁中年男性上、下肢最大肌力与体质量、去脂体质量、上下肢体围度等身体形态指标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45~60岁中年男性左右肘、膝关节屈伸最大肌力与体质量、去脂体质量、上下肢体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性。结论 45~60岁中年男性肌肉力量、耐力及爆发力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性;与体质量、去脂体质量、上下肢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PHYSIO PLATE振动训练台,对北京优秀垒球、女子游泳及女子跳水运动员进行同振幅下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力量训练,并采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实验前后以及实验中运动员下肢肌力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抗负荷力量训练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能够以相对较小的负荷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同振幅下,次高频(35Hz~50Hz)振动刺激对肌肉最大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肉耐力的训练效果显著高于中低频(25Hz~35Hz)振动刺激。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沙滩排球训练对运动员膝、踝关节肌群肌力的影响,沙滩排球训练周期前后,对我国12名兼职沙滩女排运动员的膝、踝关节肌群进行了BIODEX肌力测试。结果表明,沙滩训练后,膝关节屈肌群快肌纤维的爆发力,伸肌群快肌纤维的最大力和爆发力,踝关节跖肌群慢、快肌纤维的最大肌力和爆发力增长有显性意义,这是沙滩训练后原地纵跳成绩提高的重的肌力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刺激训练前后力量测试的方法,获得了前臂屈肌群的最大等长力量、一般力量、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的变化数据,分析和探讨了电刺激训练前臂屈肌群对其伸肌力量的作用,为科学地应用电刺激训练法提高肌肉力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影响弹跳力的肌肉力量因素 1、构成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弹跳力,强壮与弹跳有关的肌肉无可非议,但怎样去做,则是我们日常训练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许多教练感到。在同一个队里,用相同的训练方法发展弹跳力,在效果上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这一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现代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解答: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构成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上存在着差异。肌肉中有可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强大力量的白肌纤维(又称快肌纤维)和长时间维持  相似文献   

17.
速滑运动员的力量骨骼肌是由许多肌纤维(即肌细胞)所组成。每条肌纤维都有具有收缩功能的肌原纤维。在肌原纤维缩短时肌肉收缩。多数情况下,伴随肌肉收缩出现肌肉紧张状态。肌肉紧张程度是随负荷加大而增大,在肌肉达到最紧张的程度时可以判断肌肉活力的大小。有规律的训练可使肌肉力量得到提高。腿部肌肉力量的增长使运动员获得了更大的蹬冰力量和速度。因此、在滑跑中合理分配力量并使力量得到不断提高,是改善功能水平、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肌肉力量的大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有:肌肉横断面的大小、神经支配能力的强弱和肌肉用力的条件。因此,教练员在给自己的运动员下达提高力量性  相似文献   

18.
笔者采用电刺激训练法 ,旨在观察停训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进一步探索肌力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 ,停训可使训练的股前肌群所增加的肌肉力量保持 2周 ,而交叉迁移所增加的股后肌群的肌肉力量却难以得到保持。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衰老引起的肌肉减少症和生活质量下降问题,甚至导致的跌倒风险、残疾等严重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针对上述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力量训练能显著影响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最大限度减小功能下降,并降低跌倒的风险。该文就力量训练改善老年人肌肉功能障碍等的理论基础、训练方法、运动处方及应对策略进行相关文献综述分析。相关证据表明,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质量,同时还能起到降低骨质疏松症风险、防治慢性疾病、改善睡眠、减少抑郁等作用。采用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合适的力量训练方法及有效的应对策略,引导和激励老年人参与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引起的老年人群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肌肉特异性microRNA在骨骼肌中表达的影响及其与骨骼肌衰减的关系。方法 3月龄雄性C57BL/6小鼠36只,随机分为年轻组、老年组、抗阻训练老年组(尾部负重爬梯训练)、有氧训练老年组,每组9只。17个月饲养训练结束后,检测小鼠股四头肌湿质量(mg)与体质量(g)的比值(SI),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miRNA-1、miRNA-133a/b、miRNA-206进行检测,同时检测IGF-1、PGC-1α、MAFbx及Myostatin等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老年鼠SI值显著下降,呈现肌肉流失征象,miR-1和miR-133a下调,IGF-1mRNA表达下调,而MAFbxmRNA表达上调,提示老年小鼠骨骼肌质量下降可能与IGF-1、MAFbx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或降解的调控有关,推测miR-1和miR-133a参与了这一调控过程。而运动可显著增加老年鼠的SI值,延缓肌肉衰减,表现为运动训练的老年鼠其骨骼肌miR-1和miR-133a表达均有显著提高,IGF-1、PGC-1αmRNA表达上调,MAFbx及Myostatin mRNA表达也上调,但年龄因素或运动训练因素对所观测基因的蛋白表达影响均不如mRNA明显,且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调控亦未呈现一致性,反映出miRNA对基因调节作用的复杂性。结论长期有氧运动或抗阻运动可有效延缓肌肉流失,肌肉特异性microRNA可能通过对涉及肌再生或肌萎缩的关键基因IGF-1、PGC-1α、MAFbx转录后或翻译水平的调节而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