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城雄  赵兰香  李美桂 《科学学研究》2016,33(10):1569-1575
本文以A股34个行业2436个上市公司为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描述统计等方法在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创新与并购之间相关关系方面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表明:(1)创新水平的提高对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参加并购的公司相对于未参加并购的公司而言,创新能力一般较弱,并且在并购前几年创新能力的提高速度明显低于未参加并购的公司。然而创新对公司并购并没有显著影响,即中国企业并购还没有以创新为动机。(3)参加并购公司,第三年创新能力增长的速度要高于未参加并购的公司,并且相较于创新能力强的公司而言,先前创新能力较弱的公司通过并购提高创新能力更为有效。长期来看,在我国并购促进企业的创新,增加了企业的绩效。  相似文献   

2.
一个成功的并购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融资活动在企业并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并购活动中,并购企业可以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获得并购所需的资金。如果并购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本结构通过一种合理的渠道获得资金。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融资渠道选择不当,就有可能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甚至可能会影响企业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3.
以2007~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银监会(现银保监会)要求递延支付银行高管绩效薪酬政策这一事件窗口,通过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外部融资依赖与企业创新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低的企业而言,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在债务融资渠道受阻后,会更加依赖股权融资的方式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提高了企业创新水平。在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受到管制后,相比于国企,非国企的创新水平通过股权融资得到显著提高。此外,上市公司对创新能力较强公司的收购也是其提高自身创新水平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信号传递理论的视角研究创新能力强的标的公司在并购中的行为。基于2014—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并购事件,本文以标的公司的专利被引情况度量其创新能力,采用Logit模型检验了标的方的创新能力对其签订业绩补偿承诺意愿的影响。进一步地,本文考虑并验证了投资风险的中介效应、专利诉讼环境的调节效应,借此从发生机制上系统解释本文的主要发现。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强的标的公司更倾向于签订业绩补偿承诺,且该现象在未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的地区更为明显,表明业绩补偿承诺对于创新能力强的公司可能更类似“锦上添花”的作用;本文还发现创新能力强的被并购方往往具有较低的投资风险。同时,标的公司创新能力越强,则越有可能达成承诺的业绩目标。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创新能力和业绩补偿承诺的研究,为业绩补偿承诺的流行提供了可能的解释与证据。在现实意义上,本文为并购方识别具有价值潜力的标的公司提供了新思路,即愿意做出业绩承诺的标的企业更有可能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也为监管机构合理分配监管资源、维持并购交易秩序并防范重大金融交易风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王宛秋  邢悦 《科学学研究》2017,35(6):886-895
本研究以2008-2013年主并企业为A股上市公司的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法,证实了企业的后续研发投入对技术并购后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进而,论文研究了并购支付方式、主并企业融资约束与并购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以及主并企业所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融资约束的主并企业在技术并购后的研发投入力度反而更大,原因是高融资约束使它们在并购中更倾向于选择非现金支付,从而减少现金流量的外流,提高并购后加强研发投入的可能性。同时,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能够削弱主并企业融资约束对并购现金支付的负向影响以及并购现金支付对研发投入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异质性知识重要性与跨界搜索高难度、高成本的现实矛盾是制造企业在通过服务创新进行转型升级面临的两难困境。构建了营销知识、渠道学习与服务创新能力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浙江162家企业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营销知识、渠道学习对服务创新能力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渠道学习起中介效应;企业规模在营销知识对渠道学习、服务创新能力两条影响路径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产业类别在营销知识对渠道学习影响路径中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相关理论,以2007-2015年上市公司的跨界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了主并企业并购前技术多元化对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内部研发投入、外部研发合作在二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对于进行跨界技术并购的企业,并购前技术多元化水平对并购后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购后企业内部研发投资、外部研发合作会强化技术多元化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此外,主并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进步速度加强了研发投入、研发合作对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对外资本输出。动机之一是为了进入东道国市场、获取战略资源;其二作为新兴市场企业,获取先进技术、实现技术的逆向溢出从而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才是更为重要的目的。同时,企业内部研发也是实现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了深沪股市中346家上市公司从2000—2016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作为样本,并收集了这些公司专利申请数目,以及这些企业内部研发数据建立模型。结果发现,对于新兴市场企业而言,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其技术创新绩效的显著提高,但仅限于跨国并购和国际合资这两种模式,绿地投资不会产生显著影响,而且跨国并购相对于国际合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内部研发活动与对外直接投资间不存在协同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家电企业营销渠道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营销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家电行业营销渠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国美和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家电连锁企业的不断扩展与壮大,家电制造企业日益失去了对渠道的控制权和话语权.在与家电连锁渠道的博弈中,家电制造企业只有创新营销观念,进行渠道创新,以多元化渠道分散集中在家电连锁业的风险,才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实现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文献和案例为基础,采用问卷法搜集得出影响技术并购协同的主要因素,形成了一个基于Vensim的技术并购协同SD模型来模拟技术并购协同的形成机理,最后,利用该模型对技术并购协同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方式进行了分析,发现技术进步速度、获取技术的创新程度、获取技术的工艺可行性、并购后企业的技术再投入、主并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并购商誉总体规模出现激进式地增长,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本文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并购商誉水平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商誉水平越高,公司的技术创新水平越低。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降低企业资产周转率和增加企业外部融资约束是高额并购商誉抑制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更长期的影响以及更换变量度量方式重新进行回归检验之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成立。文章研究结论体现了高额并购商誉动态变化的经济后果,回应了市场需要对商誉水平进行监管的事实,并对进一步规范并购交易市场和优化技术创新效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HT5”H〗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黄苹  蔡火娣 《科研管理》2020,41(6):80-89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跨国并购是否提升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拓展现有计量模型,使用多指标构建创新质量指数,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跨国并购对并购企业的创新质量促进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积极促进了技术创新产出规模提升,但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即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存在创新产出的量变,没有发生创新“质变”。并购双方技术互补性,通过丰富并购企业的技术知识多样化和提升技术创新效率,进而提升了并购企业的创新质量,对跨国并购的创新质量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为中国企业有效实施跨国并购,匹配合适并购对象,实现增长性协同效应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宛秋  张潇天 《科研管理》2022,43(6):142-151
跨界技术并购已渐成潮流,然而,企业能否真的从中获益,往往取决于并购后的技术吸收和整合。论文以2007-2015年上市公司的跨界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创新倾向、既有技术资源和并购后内外部创新投资对跨界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与探索式创新倾向相比,企业的利用式创新倾向更能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同时,企业的技术资产专用性会弱化利用式创新倾向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但若并购后企业加强内部创新投入或对外创新合作则能减轻技术资产专用性的负面效应。论文拓展和深化了吸收能力、资产专用性等相关理论,同时,为企业跨界技术并购的相关决策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郝晨  张卫国  李梦雅 《科研管理》2022,43(4):185-191
    运用2010—2016年在我国深市创业板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将国际化战略进行深度与广度的二维细分,实证考察了风险投资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了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能否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以及风险投资如何影响国际化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应。研究发现:(1)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国际化深度与广度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均具有积极作用。(2)企业实施国际化深度发展战略能够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提升效应,而国际化广度发展战略却未能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风险投资介入增强了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创新增值作用,提高了国际化深度与广度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3)风险投资对国际化战略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会由于企业上市后风险投资机构是否继续持有股份以及风险投资机构背景特征和投资契约特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5.
裴瑱彭飞  杨国豪 《科研管理》2021,42(12):185-194
   种植历史影响了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不同影响了群体信任进而影响协作创新。文章基于 “南稻北麦”理论解释文化差异,使用 2007—2014年间16 795个中国上市公司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区域文化差异对企业协作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水稻文化形成的群体信任对企业创新有很大帮助,但是相对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这种正面效应更主要体现在外形设计专利上,尤其是对长期的累积有效专利和民营上市公司的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小麦文化形成的一般性信任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更有促进作用,并且政府对创新的支持有更强的累积效应;各省份政府R&D资助对于发明专利的贡献要依次高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对于国有企业创新的贡献要高于民营企业。各种检验均表明本文结论具有稳健性。因此,政府应不断加强文化建设,积极传承文化,鼓励协作创新,重视文化因素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坚持加大对创新、对R&D的投入,完善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在关系国家创新能力的发明创造方面,还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合力重点支持大型国有企业,增强国企及其经营者的危机感和使命感,激发其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朱志红  高洁  徐平  邱书香 《科研管理》2020,41(10):145-155
以中国沪深两市112家石油石化上市公司2012-2016年数据为样本,就企业研发投入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资金投入对石油石化上市公司成长性存在显著性的正向影响,其正向影响存在滞后性,滞后期为三年且影响程度在滞后二期达到最大值;研发人员投入对石油石化上市公司成长性存在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公司规模和资本结构等亦对公司成长性存在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强化研发管理、增加长期持续性研发投入和完善创新人才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1-2014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并购数据,利用PSM方法研究了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其研发水平;相比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对资本要素和研发创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跨国并购对其研发创新的影响更明显;相比较于东部地区,由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能力较低且多以要素密集型为主,跨国并购对中西部地区跨国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较弱。此外,在考虑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地区)的地理分布和创新能力因素时发现,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提升效用随着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创新能力的减弱而下降。最后,本文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企业不同创新活动之间能够有效互动而形成新的、高一级的结构功能体,具有系统性创新提升作用,可称之为企业创新活动的系统耦合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缺少对作用机制的整体揭示与实证检验。本文从整体性结构出发,在理论阐释创新活动系统耦合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中介的多重调节效应模型,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活动的系统耦合存在整体结构性作用,既能直接提高创新效率,也能通过动态能力间接促进创新效率提高,且高环境不确定性会全面放大创新活动系统耦合效应。本研究深入了对企业创新活动协同关系的分析,增补了相关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于我国企业提高创新效率亦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控股权性质差异视角,本文首先理论分析金融错配对国有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及其模式选择的差异性影响,以及政府补贴在缓解金融错配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时的政策效应;然后再以我国A股市场2012—2019年期间上市企业为样本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金融错配有助于增加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但它在降低民营企业创新产出水平的同时,会严重阻碍国有与民营企业原始发明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补贴能有效缓解金融错配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与原始发明创新能力的不利影响,并对其研发投入产生正向“挤入效应”,但它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政策效果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邢斐  姚俊丽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7):154-162
以A股上市公司2006—2016年数据为样本,研究企业集团及其多元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结果显示,企业集团相比独立公司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而集团多元化则能通过分散成员企业财务风险和共享集团内部的知识溢出进一步提升成员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集团及其多元化对创新的影响均存在着所有制差异,尽管民营企业集团的创新能力不及国有企业集团,但其能通过多元化提升成员企业的创新能力,而显著强于国有企业集团多元化的相应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