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数学是一门优美而古老的学科,古代的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欣赏数学之美,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经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的魅力就在于它具有诱人的美。"一堂堂设计合理的数学课、一道道构思精巧的数学题、一个个充满理性的数学规律等,都为展示这种美提供了舞台。用美丽的数学文化浸润的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它能让学生个性飞扬。一、收集信息,让学生感悟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数学,美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教育问题。在我们的一次学情调研中,84%的学生给出了“数学不美”的回答。然而,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却以其亲身体验表明“数学的美妙不可言”。古希腊的普洛克鲁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意大利的伽利略说:“美是自然,数学作为书写宇宙的文字,反映着自然,数学中当然存在着美。”我国的华罗庚说:“数学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显然,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如果无法让学生看到和体会到数学的美、欣赏和表现数学的美,那数学在学生心目中就将是相貌平常、内涵浅薄的,甚至是丑陋、令人厌烦的。那么,如何展现数学美,让学生亲近数学美,进而成为数学美的创造者呢?笔者带领一个数学教研团队对此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探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十分重视课堂的合理构建,特别是学生在愉悦状态下的自主研究型课堂的构建。作为数学教师,应引领学生不断深入研究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趣味中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一、让学生趣学在课堂的美感中说到数学,学生就会想到公式、证明、推理、计算、解题等,给他们严谨抽象、枯燥乏味的感觉。罗素说过:"数学,如果正确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无上的美。"的确,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是个最富有魅力的学科,数学美的魅力是诱人的,数学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数学美的思想是神奇的。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那里就有美。"因此我们教师可以让数学课堂变成师生寻找美的源泉,妙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享受数学的美,创造数学的美,领悟数学的魅力,分享数学的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滕梅 《教育文汇》2015,(4):44-45
数学是一门富有美感的学科,数学教师理应成为“美育使者”“魅力教师”,其美感就真切地体现在数学课堂里。纵观我们冷漠的数学教学,我始终觉得缺少了数学课堂该有的“温度”,我们只能原地徘徊,难以超越自我,无法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我常常在思索: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缺少什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促使他们依“兴”而生,随“趣”而行呢?“导”之趣【教学回放】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  相似文献   

7.
当前,不少学生认为数学就是一堆呆板的公式和复杂的图形,这是没有真正理解数学的精彩、美妙和趣味。其实数学也是一种美学。“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美,培养学生丰富的高尚情感,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热情。   一、鉴赏数学美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如下几方面共同挖掘数学美,欣赏数学美。   1.和谐美   平面几何中的轴对称图形,中心图形,立体几何的球、柱、锥、台等几何体,奇函数以及偶函数的图象,三角公式的对称性等等无一不体现和谐…  相似文献   

8.
数学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美,可以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的美也客观存在于我们教材的各个角落,数学教师应善于挖掘蕴含于数学之中美,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美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顺应时代要求.本文试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相似文献   

9.
正美的事物,总是给人醉心的感受。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人、花、环境的自然美,或者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等艺术美。然而数学,这自然科学的皇宫里面,却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景象。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颇打动人心的名言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哪里有美,哪里就有数。"但事与愿违,在学生心目中,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课程,伴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淡漠,有些甚至开始厌恶数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现象,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是否对学生有过审美教育,帮助他  相似文献   

10.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微积分的美是客观存在的.在微积分的教育教学中只要科学的进行美育渗透,就能培养学生时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美的。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数学教师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1.挖掘数学美,陶冶思想情操。数学审美感知力是对数学中美学因素的直观把握,这是教学审美的基础。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它们…  相似文献   

12.
作为美的一种形态,科学美已经在美学界站稳脚跟,数学科学的基础性及其特点使数学赢得了科学的“皇后”之地位。因此科学美的基础和它的主要内容乃数学美。如果在我们的课堂内外。让学生不断认识数学美。充分感受数学美,那数学的魅力就会使学生着迷,学生当然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杨丛悦 《教师》2014,(2):109-109
上数学课,就应该将数学中无限的“美”和特有的“数学味”呈现给学生。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对待每一个问题、对待每一节课都要认真地思考、精心地设计。我们应利用好每一堂课、每一个机会逐步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不断培养学生数感及应用意识,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所特有的魅力,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那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这是古代哲学家对数学美的一个高度评价.确实,数学中美学因素极为丰富,它所表现出来的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整体性、奇异性等,都是客观世界中美的特征.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美学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在解答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中,  相似文献   

15.
<正>在数学中,可以说美无处不在,作为数学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中挖掘数学美,渗透数学美,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无限魅力,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进一步学好数学创造有利条件.数学的统一美是对数学现象共同特征的反映,更是数学魅力的充分展示.许多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数学现象、数学问题,换一角度,就能发现它们之间的统一特征.在初中数学的教与学中,这样统一的现象并不鲜见.本文仅从结论、方法、过程等三个方面谈谈蕴藏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在于激励和鼓舞,数学教师要用数学学科本身的艺术魅力及教师自身情感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发展。最近。我有幸聆听了吴正宪老师的第四册“平移与旋转”一课,深深被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课堂上,师生在生命情感的涌动中,忘我地探寻着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有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在小学数学中存在着许多的美学知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这些数学美,使得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并逐渐喜欢上数学,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潘学容 《辅导员》2009,(11):27-27
身为数学教师,你我都知道,若能给课堂以“生活”的“活水”,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那么学生将在数学课堂上享受到数学的乐趣,领悟到数学的魅力……但是,“生活味”,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19.
如今的数学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小学数学教学.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擦出想象火花点燃探究热情。给学生一双探究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数学有魅力”。正如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的那样:数学教学就是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教师要关注课堂信息,把握有利时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生命之液在课堂中自由徜徉,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20.
黄晓宏 《辅导员》2014,(10):107-108
数学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感受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而要让数学课堂洋溢着"生活味",则要从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