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每所学校、每个班级中都存在“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指举止行为有偏差学生.这里采用“问题学生“这一概念,而不说“差生“,是因为“差生“这样的称谓,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是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表现,不利于学生成长进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差生“的概念应抛弃,而把部分学生称之为“问题学生“,是一种反映不同教育思想的新概念、新思维、新表达.……  相似文献   

2.
学习从阅读开始.什么是阅读?我们又得如何阅读?问题看似简单,如果仔细地去想一想,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道理.阅读中的“有“与“无“就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善于设问,而且更要满腔热情地促使学生发问.……  相似文献   

4.
近日读了几篇谈学生习作题材“虚假“的文章,获益颇多.这些文章针对学生作文中题材“虚假“的问题倡导写真,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是,笔者以为某些文章对“真实“的认识和对“虚假“的批评是有失妥当的.这里就如何看待学生作文中的“虚假“问题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文章作者及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5.
任涛 《华章》2011,(33)
学案中的“问题”设计,有的是《教学参考书》的翻版;有的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案中“问题”的“引导”功能认识不清.为此在学案编写中要设计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还要注意几个“问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梯度.  相似文献   

6.
“牛顿问题“是一类广为流传的趣题,由于问题构思的巧妙和解法在其他问题中的应用,“牛顿问题“成为数学史上著名的命题.在此基础上,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又创编出许多有趣的题目.这类问题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往往感到一筹莫展,无从下手.其实,只要仔细分析题意,抓住其中的不变量,这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下面我们分别用整数方法、分数方法、比例方法来解这类题.……  相似文献   

7.
张晓北 《红领巾》2004,(6):124-126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深入交流“三农“问题的研究成果,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改革发展研究院召开河南省“三农“问题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就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劳动力转移、税费改革、土地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基层政权机构改革等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力图为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距离,是一种物理现象,更是一种人际学问,它还是男女职员工作中可能碰上的问题.在小小的办公空间中,人来人往,彼此的距离该如何掌握?和同事刻意保持距离,隔得远远的,会被认为“太冷淡“;太接近,则可能承担“性骚扰“的罪名.可见“距离“不只是物理问题,更是心理的、社会的、影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复杂问题.两性之间的距离,更是一个敏感而又微妙的问题,处理得不好,会形成心头疙瘩和人际障碍,对组织运作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找到了!“     
未接手这个班以前,早就耳闻这个班许多孩子的鼎鼎大名.打碎教室玻璃,在新校门上刻字,气跑代课教师……这个班成为每个老师都摇头的“问题班“.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初涉教坛的我决心找到解决“问题班“的答案.第一次走进教室,我虽已充分做好心理准备,但还是被不知是谁放在讲台上的那些黑不溜秋的小动物吓坏了.……  相似文献   

10.
社会对语文教学质量好差的评议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但无论如何,重视并大力加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内在逻辑性,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底线“问题.很多情况下,这一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办法,现实教学中的不良状况比较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1.
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只是换了个符合时代特征的名称呢,还是有什么新变化呢?这是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在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予以聚焦,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是一个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本文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分析了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教学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指出了高等院校“两课“教学在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对“两课“的教学提出了提高和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当下环境伦理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作为伦理规范而言,此二元关系无法真正解决深层次的价值塑造.传统儒家思想中“尽性”之“己”、“人”、“物”三维关系的说明,则能为环境伦理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思路.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了解“问题”的基本特点,了解“问题”和“课题”的联系和差别,学会准确地陈述课题。教学要求:1.分析“自读练习”中学习的问题,从中发现可作为典型的事例。2.阅读“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文章及其示范课题,收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若干实例,备用。3.印发讲课提纲:制作POW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初中和小学的教育质量,小学教育起点的高低固然十分重要,但努力做好初中的衔接工作也不容忽视.初中生源来自于小学,小学每年升中的大批毕业生中,不可避免地会送上一定数量的“问题生“需要中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去认真研究、解决.倘若问题解决得及时与彻底,则有利于初中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假如解决不好,就会成为“隐患“,最终导致更大问题的发生,因而影响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那么,该如何正确对待小学升初一的“问题生“呢?笔者认为,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属正常现象,作为教育者应当坦然面对:既不惊诧,也不因此而“看扁“了学生.“问题生“的问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学生身上存在的弱点、缺点乃至错误,同时也反映了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的某种失误,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深入分析学生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满腔热情地指导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以利于学生的进步与转化.……  相似文献   

16.
批评,是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每位教师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巧妙地应用批评手段,以达到“通“情、“达“理、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像韩寒高呼我是金子一般对着天空呐喊“我要独立“.但无奈由于小女子的年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独立计划“宣告破产.我得以再过几天衣食无忧的舒坦日子.可人们总爱用“叛逆“来形容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为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得到更好的维护,我也决定疯狂地叛逆一回…………  相似文献   

18.
本期发表了A·毕肖普教授的短文,把中学教师做数学研究的目的和方法说得很透彻.一开头他就说,数学教育研究的目的是回答教学中的“问题”.有了“问题”,就可以收集事实,寻求理论解释,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数学教学中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像韩寒高呼我是金子一般对着天空呐喊“我要独立“.但无奈由于小女子的年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独立计划“宣告破产.我得以再过几天衣食无忧的舒坦日子.可人们总爱用“叛逆“来形容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为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得到更好的维护,我也决定疯狂地叛逆一回…………  相似文献   

20.
还课堂一片空白,就是让课堂保持一定程度的“休止“与“停顿“,让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创造过程.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想的牵引下,过分强调或无限夸大了“导“的作用.老师总是带领学生去解决问题,去攻克重难点,自觉不自觉地侵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几乎等于“听“、“抄“、“答“,教又成了“讲“、“读“、“考“,学与教完全成了一种灌注式的被动者与主动者的关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