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若尘 《教育》2012,(20):33
当下中国,"大学精神"是个再熟悉不过的词语了。之所以熟悉,当然是建立在现实的背景之上,大学的官僚化、行政化,导致大学越来越像是衙门和名利场,由此,"大学精神"的崩溃、"大学精神"的没落、"大学精神"的重构也不断成为高频词语。跃然报章,  相似文献   

2.
当下中国,"大学精神"是个再熟悉不过的词语了。之所以熟悉,当然是建立在现实的背景之上,大学的官僚化、行政化,导致大学越来越像是衙门和名利场,由此,"大学精神"的崩溃、"大学精神"的没落、"大学精神"的重构也不断成为高频词语。跃然  相似文献   

3.
"去行政化"与大学权力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不是行政机构,但行政权力是大学内部运行的基本保障.我们要理性看待大学的"去行政化".大学要构建边界清晰、和谐共生的权力体系,确保大学正确行政而又避免行政化.其主要途径为:充分尊重办学规律,赋予大学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淡化行政色彩,努力营造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4.
大学行政化倾向是我国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克服我国大学行政化倾向,需要培育市场力量、教师力量和学生力量。市场机制不但不会引起教育异化,相反能促进教育的公正化、社会化、民主化,从而避免教育的垄断化、封建化、行政化。行政权力应该尊重学术权力,保障学术权力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教授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如果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大学,那么大学为了吸引学生就会主动克服衙门习气。  相似文献   

5.
大学"去行政化"路还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大学行政化的形成因素有历史、文化、制度和社会的根源.但是,大学"去行政化"符合大学的逻辑,是历史的必然.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都发生巨大的改变,出现了有利于大学"去行政化"的积极因素,大学"去行政化"的动力也初步形成;大学"去行政化"的制度装置已经出现,但还不够完善,还不能保障"去行政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付佳 《煤炭高等教育》2013,(1):47-50,55
中国近代国立大学与私立大学校长在任职年限、出任年龄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而大学校长的任职年限和出任年龄又影响到大学的发展。通过对该相关问题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官员式的任期"养"不出真正的大学校长;高等教育行政化导致大学校长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教育理想成为"空中楼阁";大学校长的任用应切实体现师生诉求;大学校长任职应打破"衙门化"的论资排辈,倡导"年轻化"。  相似文献   

7.
大学行政化议论之议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学行政化的争论中,"去行政化"是主流。大学行政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基础,如大学外部的行政化、过分的科层化管理、管本位的传统、学者治学和学术自由理念的缺失等。行政权力是大学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去行政化"不是去行政管理,而是要确保基层学术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权力重心下移。学科发展需要规范而强有力的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1):85-89,78
该课题以大学组织理论为框架,采用组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在分析大学组织特性的基础上,重点从组织的视角对大学行政化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了大学行政化的内涵、大学行政化的表现、大学行政化的实质和影响,以及大学去行政化的方式等问题。研究认为,"大学行政化"指由于外部行政力量推动,大学的性质向行政性转变,趋同政府,行政性成为大学的重要特征;大学行政化体现在牢固联结的组织结构、准官僚模式的组织权力和依附型的组织文化;大学行政化有利于有效地推行国家教育改革政策,但会削弱大学精神和品格;大学去行政化需要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视域下,"大楼"是一个关于教育场域的隐喻,具有物理空间、群体生活和文化传统等多重内涵.大学教育场域不仅接纳肉体,而且安放精神,让身在其中者能够"诗意地栖居".住宿书院建造是20世纪发生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场历史运动,过程持续半个多世纪,其核心目标就是在大学中培育文化生活和构建教育场域.该运动增添了美国大学的魅力和底蕴,有利于各大学形成具有统一文化身份的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梳理总结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将大学行政化现象区分为外部行政化和内部行政化两大类别,而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入手,针对两类行政化弊端对症下药,最终实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章程建设是高校实现"去行政化"的前提,高校"去行政化"是回归学术本真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结合"去行政化"与大学章程的内涵以及"行政化"弊端等问题,需要处理好政府和高校的关系,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倡导教授治学,回归学术本真;增强教代会、工会等民主机构话语权,实现民主管理;探索建立董事会制度,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等四种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章程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进而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加快高校"去行政化"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2.
大学行政是大学功能多元化与发展规模化的必然要求,大学的行政化则将服务辅助性的行政活动凌驾于承担高校使命的学术活动之上,致使大学"主业"与"辅业"错位。中国的大学行政化特点是大学依附于政府的行政,但是行政化问题既非中国特有,亦非现在才有,而是现代大学发展过程都会出现的问题。大学去行政化改革必须立足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而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关键就是要对大学原有的行政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构建简明高效大学行政体系。"双一流"背景下的中国大学行政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通过优化现有的行政体系,使大学获得并合理配置发展资源。  相似文献   

13.
去行政化:大学权力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行政化"赢得掌声 高教改革势在必行,但却举步维艰,尤其每每到了体制改革层面,就如同到了"死胡同".体制改革被看做高教改革的最大难点.体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但大学"行政化"问题,却是焦点中的焦点.有学者认为,高教改革的死结就在行政化上,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去行政化.  相似文献   

14.
大学去行政化是当前广受社会关注、政府和大学急需改革的重要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学去行政化必将十分艰难,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思考。这些问题至少包括:去何种行政化?去行政化的主体是谁?如何去行政化?去行政化还有哪些障碍需要克服?等等。总体而言,厘清"去何种行政化"是大学去行政化的前提,明确"去行政化的主体是谁"是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探索"如何去行政化"的路径是大学去行政化的基本方式,克服"去行政化的障碍"则为大学去行政化创造重要条件。只有对这些问题作出深刻思考,并实事求是地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大学去行政化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大学"行政化"问题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大学"行政化"可以概括为外部"行政化"和内部"行政化"两个方面。外部"行政化"主要表现为政府对大学划分行政级别、用行政的思维和手段管理大学;内部"行政化"主要表现为大学组织结构的"科层化"、大学管理决策的"集权化"以及大学学术活动的"行政化"。破解大学"行政化"难题的关键在于: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扩大和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加强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制度建设及其运行保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关于大学"去行政化"、克服行政化倾向方面的讨论很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造成大学行政化色彩浓,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个问题必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既需要政府改进管理体制机制,也需要大学主动的自觉作为,整体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从而推动大学在自主办学的过程中认真考虑并切实履行其对国家、民族及地  相似文献   

17.
张安义 《教育》2022,(1):21-24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迈入了内涵发展时期.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教育的努力方向.在明确"为谁育人""育什么人"的前提下,"怎样育人""如何高质量育人"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徐...  相似文献   

18.
师:读读课文第三段,把生字圈出来. 生:生字有"除"疲倦". 师: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记住生字? 生:"除"是数学中"除法"的"除".我是这样记的,"除法有时会有'余数'".  相似文献   

19.
蔡美云 《现代语文》2005,(4):127-128
"蔡芸芝老师"是当代著名作家魏巍<我的老师>中的主人公,在作者笔下她是一位既热爱学生又懂得教育教学艺术真谛的"最使我难忘"的好老师,"我很‘依恋'她".课文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20.
认识和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去行政化",十分艰难。在大学工作的一些同志认识到,大学的行政化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深受社会、政府的影响,完全依靠学校自身的努力,难以完全去行政化。但是,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内部制度对外部制度的影响具有放大和消减的双重作用。只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在"去行政化"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