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世伦理的正义及其对功利价值的优先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力求在普世伦理的理论框架内重新解释伦理正义这一基本概念。通过检省目的论与道义论两种经典的普遍伦理学探究方式,深入探究了正义或道义与功利或人权两种基本的社会伦理选择方略及其正当合理性;进而借助于比较分析的方法,努力厘定伦理正义的规范特性、伦理正义原则的制定程序及其获取普遍有效性的条件,并证明在普世伦理的价值系统中,伦理正义相对于功利价值的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西伦理道德思想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其本质区别表现在天人论、人我论、善恶论、认知论、价值论、目的论、理欲论、自由论、德智论、德法论10个方面。这种经过长期积淀的文化在人类社会走向一体化的同时,其独特的文化烙印愈发鲜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往程度的加深,人类将达成更多的共识。尽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与交融尚待时日,但中西方伦理道德思想必将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3.
弗兰克纳的混合义务论是在善行原则和公正原则趋近于真理时进一步修正后得出的理论,且在混合义务论中公正原则总是优先于善行原则。阐述了混合义务论所涉及的道义论和目的论,梳理了混合义务论的两条基本原则,详细探讨了混合义务论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具有的启示:道德的建立是为了人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探讨善行原则的意义在于应该做有益的事情,防止和避免做有害的事情;公正原则的启示就是尽可能平等地分配善超过恶的最大余额。  相似文献   

4.
功利主义与道义主义是国内外学界长期各执一端的学派,二者的矛盾等同于功利目的论与道德义务论的争辩。无论是功利主义还是道义主义,在其发展历程中都被证实了其内在的不完满性,唯有将二者由分趋合,即承认“道德功利主义”存在的合理性,才可找到价值多元化社会中解决功利论与道义论危机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5.
教育管理主观论是对教育管理科学论的批判,强调人的意图、价值、习惯和信念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价值的观念引入教育管理当中,发掘人内心的道德性。教育主观论观点下分析B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充分发挥主观因素作用、关注人的道德伦理的优势,但也有依靠主观偏好做决策的弊端。因此,应该吸收价值论和整合论等其他教育管理理论的长处,把握教育管理理论发展趋势,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是人类伦理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扬弃以往的道德学说形成了具有全新理论特色的理论体系,从理论形态上看,它是道义论和功利论的统一、目的论与工具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指导,在它的指导下形成了义利并重与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7.
教育改革伦理规范是统率教育改革的善恶准则体系,蕴含着教育的伦理本性和时代的伦理精神,是衡量教育改革的基本善恶标准,体现了对现代教育发展理念的追求。教育改革伦理规范具有评价与鉴定、崇善的导向性、整合与调控等功能,能对教育改革实行有效的统率、指引和规约。遵守教育改革伦理规范有利于提高教育改革的道德进步性。  相似文献   

8.
在罗尔斯宏阔而深邃的政治哲学体系之中,“正义”概念被视为评价社会制度的首要标准。“正义”的这种基础性地位主要由相互关联的三个理论向度支撑,并体现出罗尔斯政治哲学独特的理论表征与旨趣:正当优先于善,表明其是一种规范论而非德性论;自我优先于目的,意味着它是道义论的而非目的论的;契约优先于原则,说明它是选择论的而非原则论的。  相似文献   

9.
唐凯麟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基础理论和中国伦理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阐发了"人的二重性决定了人有一种道德的需要","道德是人类实践精神地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商品经济的伦理二重性","当代中国伦理学和道德发展的大思路是建构新的融道义论与功利论于一体的义利统一论"等,形成了系统的伦理学观点.他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开展伦理学的教学与研究,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的社会主义新型伦理学.  相似文献   

10.
教育管理伦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管理伦理指的是教育管理制度、管理关系、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的基本伦理规范与道德意义。教育管理伦理研究的意义一方面在于改善教育管理实践的现实状况,呼吁和倡导一种体现伦理精神和道德关怀的教育管理活动与行为,另一方面在于丰富、拓展教育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教育管理伦理研究的内容包括教育管理的制度和政策伦理、教育管理理念与理想的伦理以及教育管理人员的职业伦理和管理行为伦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外国教育管理学理论发展50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刚刚过去的50年,是教育管理学理论快速发展的50年。先是教育管理科学论独占鳌头,继而是教育管理主观论、教育管理价值论、教育管理批判论及教育管理整合论先后形成并与之分庭抗礼。起初,教育管理学理论整体上以客观主义为取向,着重事实效率的探讨,随后,教育管理学理论转向主观主义,越来越重视价值伦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罗虹 《考试周刊》2011,(49):27-29
对等论是一直以来是传统翻译理论的翻译标准和指导原则。随着人们对译论的深入探索,对等论的弊端日趋显露,翻译流派呈现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局面。其中,目的论作为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奠基理论,它基于对等论提出翻译行为由其目的所决定,其充分性的翻译标准更符合翻译实践。目的论是对对等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是教育目的论中的重要理论,辩证统一地看待两种理论,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具有现实意义。针对目前高校持续扩招而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的现状,高校教育管理应采取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相结合的相关措施平衡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人胚胎的伦理地位问题争议很大。人胚胎具有将来发育为人的目的性,是人类世代交替的一个必要环节。依据生存目的论人胚胎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人的伦理地位、尊严和权利。依据效果论,伦理观念应随着科技形势而变化,人类良好的生存发展是胚胎伦理选择的根本。胚胎伦理的两个方面应当统一起来,采取均衡的科研政策。  相似文献   

15.
道德调节     
在对各种技术道德研究路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对技术是否可以作为道德行动者的审视,并从道德调节入手,以对构成道德能动性的两个必要条件——意向性和自由——的非人文主义分析为基础,重新思考伦理学中物的地位,借助于阐述物在道义论、目的论、美德论伦理学中的作用来创建认真对待技术道德相关性所需要的空间,即通过道德调节来有效构建通向将技术道德化的理论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学记》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其教育思想尤其珍贵。它所阐述的教育目的论、教育管理论、教育原则论以及师生关系论等对于现代教育发展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本文论述了《学记》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义务论伦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当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个体对伦理规范的元条件服从,最终导致了道德教育对个人幸福的漠视;传统的目的论伦理学如德性目的论和功利主义目的论,虽然看到了幸福的重要性,但是都没有能正确地把握幸福的真正涵义.因此,道德教育需要一种不同于义务论伦理学和传统目的论的新视角.重新思考幸福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教育管理人性观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管理中人性观的问题,是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求生存求发展是人的本性。这是一种重“智性”而强调“智慧人格”的人性观,这种人性观要求教育管理要重视“智慧”在人生存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使人获得自由发展。为此,在观念上要树立教育管理就是为人的自由发展服务的观念;在制度上要建立有利于人自由发展的规范并保障这些规范的有效实施;在人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的关系上,要做到人自身的自由发展与自然、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避免发生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以来,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阐释有10种,它们是:意识形态论、价值主导论、人学目的论、人的社会化论、灌输论、掌握群众论、社会治理论、二重本质论、多重本质论、相对本质论。这些研究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已接近成熟,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系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必须确立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坚持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再系统化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育管理审美价值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是真与善的统一 ,是以感性的形式在创造性实践活动中对人的自由自觉生命本性的肯定和确证。美的精神即主体的自由精神 !自由精神在教育管理中的体现 ,使教育管理具有了审美价值。那么 ,作为教育管理的审美价值 ,其具体的感性表现形式是什么呢 ?也就是说究竟什么样的教育管理才是美的呢 ?依据美学理论 ,考察教育管理现实 ,我们认为 ,和谐有序、个性化、公平、高效、超越 ,是自由创造的美学精神在教育管理活动中的渗透与运用 ,是教育管理审美价值的五种表现形式。和谐有序。美是和谐 ,和谐是美的基本范畴 ,同时也是美的最高品级。教育管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