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名片源流探     
名片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当今社会用得较为普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国古代早就把名片作为一种晋见交往的工具,并且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本文就名片的源流进行探讨,以求对名片有个更全面充分的认识。一、“谒”与“刺”名片在古代有很多称谓,据考,最早的称谓应该是谒。司马贞索隐:“谒,谓以札书姓名,若今之通刺,而兼载钱谷也。”这里的“谒”就是写着贺礼和姓名的名片。“谒”为名片,一直沿用到元代。  相似文献   

2.
名片是通姓名用的卡片,古人把自己的姓名、籍贯、官爵和要说的事项刺在削好的竹片上或写在纸上,叫“谒”或“名帖”。《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就记载了一个与“谒”有关的故事:刘邦引兵经过陈留,郦食其“踵军门上谒”,要见刘邦。使者进去通报,刘邦正在洗脚,见使者说是儒生,就  相似文献   

3.
现代人的交际,似乎总少不了名片。商人洽谈,文人聚会,特别是官场应酬,名片飞舞,已不足为奇。名片古已有之。清代学者赵翼作过考证;“古人通名,本用削木书字,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则虽用纸,而仍相沿用刺。”到了明清时,又改称为“名帖”。据此可知,现在我们所称的名片,至少在汉时已经出现。从名称来看,先是称“名谒”,随后改称“名刺”,又改称“名帖”,直至改称“名片”。从所用材料看,最初由于尚未发明纸,用的是木片,汉以后则改用纸片。不过其间也有一些别出心裁的设计。如明朝张居正执政时,一些趋炎附势、阿…  相似文献   

4.
名片史话     
名片,在今天已经成为人们相互认识、了解和交往的较为常见的工具了。人们相见互赠名片,既显得礼貌雅致,又省了纸笔之劳;既方便又文明。其实,名片在我国并不是近年才有,更不是从外国传入的,而是古已有之,盛行为习。名片,在古代名目繁多,最早称为“谒”,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  相似文献   

5.
名片作为现代社会交往中的“第二身份证一,早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已经成为人们交往和沟通的桥梁。但当名片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生手中时,它的“意味”似乎骤变。流传着“名片”,互递名片,成为一些学生的校园活动时尚。名片上赫然印着的内容,大多数是其父身居何职,其母现在何处掌握某权等等。名片已经由一种交往工具演变成虚荣心、攀比心的“包装片”。  相似文献   

6.
丁清 《文教资料》2013,(35):52-54
早自汉晋时期的名谒,到元明清时种类繁多的名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古代的名片大致可以分为汉晋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其使用范围、格式、体制等方面的一步步转变,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人的人际交往思维的不断变化.现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名片的演变历程尚有模棱两可之处,对其中折射的交往思维尚未做纵观的、系统的阐发,本文试按时间顺序介绍其发展的源流,并试透过现象,阐发中国古人的人际交往思维在其中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名片”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广泛使用的,向他人自我介绍的小卡片,它可以让对方了解和认识自己,更好地融洽双方关系。这里要说的名片是一种“心理名片”,教师陈述一些学生能够接受并且与他们有共同看法的观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这种心理名片所起的作用就称为“名片效应”。9月1日早晨,新学期的第一次列队式开始了,随着年级的  相似文献   

8.
对待男女交往要小心地“冷处理”,切忌“热处理”。受到传统意识的影响,在我们国家,男女之间的交往要受到各种传统观念的束缚,这种影响也会波及到学校。男女同学之间关系密切一些,个别人就会认为这是在“早恋”。于是,议论纷纷,风言风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  相似文献   

9.
漫话贺年片     
每逢新年,人们都喜欢用贺年片互致祝福。 贺年片,古称“谒”、“刺”、“帖”及“门状”等。早在东汉时,人们喜欢将题有自己姓名的纸卷或画上象征吉利的花卉鸟兽图案的名片赠给知己,这是早期的“贺年片”。南宋时已风行“贺年片”了。明代的贺年片,大多用梅花笺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种“个性名片”开始在上海的中小学生中流传。媒体报道称,上海一些中小学生喜欢在社会实践和日常交往中递上自己设计的名片,这些名片上不仅有常规的姓名、电话等信息,还包括班级职务、成绩、QQ号、星座等。这些个性十足的名片,方便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对于个性名片的流行,一些保守派教师认为“太过张扬”。但是,现在的学生生长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懂得高调推销自己,是自信心强,自我意识强的表现。更何况,他们还有足够的时间来体验各种挫折。摘自《中国青年报》中小学生流行个性名片  相似文献   

11.
这堂课是沟通与交往课,我找了张大白纸,在上面挖了个洞,就双手拿着它走进了教室。学生们惊讶的目光,立刻就注意到了我手中带洞的纸。他们个个好奇地问我,拿这张“洞纸”做什么。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名片也称为“帖”。如《范进中举》里张老爷来拜见范进时,就先请人送来“大红全帖”。古代拜见投帖的历史很久。秦汉之际,人们拜访谒见时,就开始用名帖来通报姓名了。但那时没有纸张,名帖只用削竹木而成,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西汉时称作“谒”,东汉时则称作“刺”。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断1:《拉拉手交朋友》(苏教版·中图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 师:刚才的这些小朋友都大方地介绍了自己,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来设计一张自己的名片。先在纸上画一个名片的轮廓,可以是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可以是心形的,还可以是你喜欢的别的形状。然后把它剪下来。接着,在名片上写上你的名字、年龄等内容,画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画。  相似文献   

1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喜爱自己的名字,对自己充满信心。 2.懂得人的姓名有两部分:姓和名。开阔幼儿的眼界。 3.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提高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预先布置幼儿回家向父母或其他长辈询问自己名字的由来。 (谁给自己取的名字?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2.教幼儿学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 3.设计情境表演“交换名片”。 4.制作名片的纸和笔。 5.《请你和我做朋友》游戏曲。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题都城南庄》一诗流传久远,收入《本事诗》时并配有“本事”,更显传奇动人。然本事所记崔护酒渴谒浆之关目,实为虚构,当有所本。经考,孔子阿谷处女之事为“崔护谒浆”关目之本源,同时它还受到了比崔护故事稍前的裴航蓝桥驿谒浆遇仙一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我所教的班掀起了一股名片热,不少学生拿来父母的名片互相炫耀,在一起自豪地“比爸爸”:看谁的爸爸“官”最大。有的学生竟将家长因工作、业务关系得到的名片收集起来,按官职大小分等级、赌输赢。同时,还有不少学生也印有自己的名片。学生的名片,有的是用自己的零花钱印制的,有的是看别人有而要求家长印制的,有的是家长主动帮孩子印制的。而所有这些名片,大都是同学之间用来互赠互换的。据了解,学生印的名片,不仅写自己的姓名、班级、电话、QQ号,而且还特别注明了自己在班级或学校担任的职务,有的还把父母的工作单位和职务印在自己…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单纯使用“口语”进行交往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把以前的‘语言训练”课程调整为“沟通与交往”。这不仅仅是名称的调整,它还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都要跟着做出调整。由于国家没有同时出台相关的教材,给一线的教师增加了教学难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和俄罗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2006年、2007年将在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这将极大地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交往,促进中俄两国旅游事业的发展。目前在我国人境旅游的客源市场中俄罗斯居第三大客源国。因此,“导游翻译”这一职业应运而生。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节”,被誉为“无名大使”,“祖国的名片”,“祖国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9.
何谓义塾     
《今日中学生》2010,(1):77-77
名片的历史久远,古已有之。汉朝时,人们就削竹为简,将自己的姓名写于竹上,这种写有姓名的竹简,当时称为“刺”,因竹简携带不方便,后来便改用为纸,称为“名纸”。  相似文献   

20.
雅斯贝尔斯不仅从哲学层次上提出了“交往”理论,而且还将交往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并作了深入的探讨,具体论述了交往在教育中的意义和大学中生命的精神“交往”,由此构成其交往教育观,这对于当今的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