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报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免费报纸专指那些定期向社会大众免费发放的,以刊载新闻信息和广告为主的印刷出版物.①地铁报是免费报纸的一种,现在免费报纸发展尚不完备,免费报纸通常被等同于地铁报.目前普遍公认1995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推出的<地铁报>是世界上第一份免费报纸,中国的第一份免费报纸是2004年3月16日上海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发行的<Ⅰ时代报>,这些免费报纸实际上都是地铁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地铁报、免费报纸等概念在业界议得很热,有地铁或正在建地铁的国内城市,几乎都在酝酿地铁报,有人甚至认为免费才是报纸的出路。在创办中国内地第一份地铁报——i时代报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必然有些思考与因此而来的行动,未能称之为理论,就是一些断想的  相似文献   

3.
陶丽 《新闻爱好者》2011,(19):14-15
1995年世界上第一份免费地铁报"Metro"在瑞典诞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地铁报作为一种新型的报纸种类,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较大的规模和广泛的影响。2003年上海出现了大陆地区的首份免费地铁报《I时代报》,这份由计算机报转型而来的地铁报曾一度引发关于国内免费报纸的大讨论。2008年7月,当时国内的4家地铁报——上海的《I时代报》、  相似文献   

4.
李冀 《新闻前哨》2014,(2):60-61
在新媒体已高度发展到自媒体时代的今天,免费地铁报成为传统媒体寻求发展突破的路径之一。纵观国际国内.免费地铁报以其特有的优势拥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稍加考量即可发现,  相似文献   

5.
王啸 《东南传播》2013,(9):13-16
2013年初,瑞士传媒巨头Tamedia开始了对海外市场的新一轮抢滩,旗下的20Minuten AG正式接手丹麦地铁报集团拥有的地铁报(Metroxpress)、24小时报(24timer)以及与这两份免费报相关的所有网络媒体业务,旨在将其国内外免费报运营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经验植入丹麦市场。同时,这也为丹麦地铁报12年成功的本土经营划上了一个休止符。将丹麦地铁报作为案例,以近年来丹麦地铁报和24小时报的发展脉络和经营状况为基础,结合其广告营销、内容编辑和发行策略的实例,能为我们浅析出丹麦第一大报值得探究和借鉴的创新路径以及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地铁报的出现为日益委顿的传统报业增加了鲜活的血液。作为在地铁封闭区域内发行的免费报纸,地铁报独特的发行渠道、营销方式令人瞩目,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也值得探索。本文以国内外地铁报为例,简要分析地铁报品牌文化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地铁报的出现为日益委顿的传统报业增加了鲜活的血液。作为在地铁封闭区域内发行的免费报纸,地铁报独特的发行渠道、营销方式令人瞩目,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也值得探索。本文以国内外地铁报为例,简要分析地铁报品牌文化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胡欣 《新闻实践》2010,(5):28-31
近年来,地铁免费报作为传统纸媒嬗变而来的新媒体,已进入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人们的视野。 继我国第一份地铁免费报《I时代》报2003年在上海诞生后,今年1月22日,在同一座都市里又出现了"同质"的地铁免费报纸——《新民地铁》。《新民地铁》的成功发行,将会对免费报"寄生"地铁通路的法则带来什么影响?在《I时代》报"独食"免费报业商业利润的状态改变后,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杭州市地铁一号线开通。同年12月28日,由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与杭州地铁集团联合创办的浙江第一张地铁报——《城报》正式创刊,这是唯一被授权在杭州地铁各站免费发行的报纸,每周一至周五出版,日均24版;同时出版数字报。目前,《城报》的发行量已达20多万  相似文献   

10.
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内地开通地铁的城市有15个,免费派送的地铁报超过16家(上海地铁报有两份,其他城市也有小规模地铁报出现)。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划,中国内地目前获批修建地铁的城市共有35个,一个地铁城市至少拥有一份地铁报实属"标配"——无论如何,"地铁报"这一报龄较短的纸媒形态,已然成为报业生态系统里的一股新势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PEST模型对西安发展免费地铁报的价值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了解免费地铁报纸的发展情况和启示后,着重研究在西安市场上发展免费地铁报的价值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地铁报的价值认知和空间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兴媒体冲击下,报业颓势尽显.在此背景下,作为免费报的主流形态,地铁报的发展吸引人的目光,一方面,欧美地铁报已初具规模,成为欧美报业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在于地铁报不同于其他报种的运作模式.其潜在运营价值和空间有待发掘.  相似文献   

13.
周亦楣 《青年记者》2008,(14):21-22
2007年11月27日<北京娱乐信报>全新改版,这份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娱乐性都市报正式转型为免费的地铁报,成为继上海、南京、广州之后,中国大陆地区的第四份地铁报.  相似文献   

14.
近日,在北京地铁报--北京娱乐信报的牵头下,中国地铁报联盟成立.这意味着地铁报作为报纸的一种新形态,正式登上中国报业的舞台.地铁报因其特殊的发行方式(独特通路及免费)和诞生时机(传统报纸经营状况下滑)而使其具有相当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5.
从2003年8月27日上海的I时代报进入了地铁,至此已经有8年的时间了。作为中国内地第一张地铁报的经营者,我们对地铁报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有着许多的感悟。首先,在我看来,免费报纸有三大要素。第一发行、第二内容、第三广告。免费报纸的发行比传统报纸的发行更难,这其中是非常讲究的。比如,发行点选择哪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报纸方兴未艾。更多的地铁报纸采取免费取阅的发行策略,企图吸引更多的受众,依靠广告版面获取利润。然而,这样的免费策略真的有效吗?是长久之计吗?在内地报纸竞争白热化加剧,报纸发行出现拐点,报业市场走向细分,媒体传播走向分众的背景下,不从根本上改变经营观念的地铁报,无非是传统报纸的另一次复制,而这种复制注定前途未卜。本文基于经济学本量利分析,指出地铁报粗放发行模式发行存在的问题,强调有效发行,试图提出改善地铁报发行的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邱清 《新闻世界》2011,(8):320-321
地铁报自诞生以来经过十多年发展,已从欧洲扩展到全球,并产生了不少成功的范例。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兴建地铁,地铁报能否依托这股地铁热潮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这需要综合考虑具体城市的经济、人口、媒介环境等各方面情况。本文以成都为例,借助中外地铁报的成功经验,结合成都的具体情况,探讨成都发行地铁报的可行性,并为其他城市地铁报的可行性提供考量思路。  相似文献   

18.
去年年中,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对外宣布:要与广州地铁总公司联合创办广州的第一份地铁报.在广州地铁区域内免费派发的地铁报,将采用4开版面、全彩印刷。同年的12月,广州日报社《地铁报》的创刊号如期发行。至今,几个月过去了,广州的首份地铁报在广州的读中似并未出现应有的影响,业界对此所表现的态度也似熟视无睹。地铁报是否真的与传统报业各不相干?笔认为:并非如此。其实答案恰恰相反,地铁报将会给传统报业带来致命的冲击,其影响将是巨大而深远的。甚至可以说:地铁报带来的将是传统报业的革命。我们必须对这个报业的新生事物予以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管俊 《传媒》2015,(16):52-53
地铁报就是在地铁内进行免费派送的特殊类型的报纸.我国大部分地铁报都是地方传媒集团与地铁公司联手打造的,具有地方城市地铁独家发行权.2015年3月,由央视CTR针对北京、广州、深圳、天津、南京、杭州、苏州、沈阳、西安、重庆、武汉、郑州等地地铁乘客进行调查的《全国地铁动媒研究报告》出炉.报告显示,地铁乘客规模日益壮大,地铁报联合构成的地铁动媒应运而生,并将彰显其移动、互动、行动、心动的四动一体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吴翔 《东南传播》2010,(11):57-58
在英国拥有183年历史的《旗帜晚报》,经过3年报业大战,最近成功转型为一份伦敦免费地铁报,发行量达到60万份,成为英国唯一一家幸存的晚报。该报纸打败了默多克集团的《伦敦报》,并吞了《伦敦休闲报》的市场,独占伦敦的下午。该报纸的低价高品质,说明传统晚报在转型地铁报形态中具备明显优势。这对我国的晚报,或是新兴的地铁报形态,都有着明显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