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从新规则看我国男子体操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操规则在每次奥运会结束后修改一次,2000年奥运会后,国际体操联合会对体操规则进行了修改。综观历次男子体操规则的修改,都对新周期男子体操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体操规则修改后,我国男子体操的发展趋势如何,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体操规则的变化与世界男子体操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国际体操联合会对男子体操规则进行了修改。结合新规则的情况,探讨了未来世界男子体操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3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的成绩分析,阐明了我国女子体操的跳马和自由体操仍然是落后项目,高低杠和平衡木虽然是优势项目,但成绩优异者却寥寥无几。比赛的整体成绩不高,出现成绩下降的原因是运动员的成套动作不能满足国际体操评分规则的要求,同时也说明我国的训练方法手段要以国际体操评分规则为标准进行更新和创造,才能使我国的女子体操在今后的国际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4.
世界男子跳马技术发展趋向及我国运动员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第41、42届体操世界锦标赛(以下简称世锦赛)和第11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全运会)男子跳马单项决赛进行观察和统计,并将第40届世锦赛和第29届奥运会男子跳马决赛运动员完成动作和比赛成绩作为辅助参考,分析当前世界男子跳马技术的发展趋向,找出我国与国外跳马先进技术的差距,并希冀中国跳马军团调整战略,为改变我国男子跳马现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40届体操世锦赛为资料对世界男子体操跳马比赛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世界体操大赛国际男子跳马动作难度有极快的提高,跳马的难度还体现出跳马正在向着多类型和多轴转体的方向发展,但完成跳马动作的稳定性是一成不变的,在同等难度下跳马落地稳定性好的选手,还是一个当前男子跳马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6.
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体操跳马比赛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录像观察、统计和查阅文献等方法 ,对第 2 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体操团体总分前 8名、单项决赛前 7名跳马项目运动员的动作类型、起评分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运动员跳马动作的选择基本反映了新规则的指导方向 ;发展难度、追求高起评分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完成动作的质量和稳定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体操世锦赛的新规则下,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Pareto曲线法对第47—49届体操世锦赛中外男子队所获奖牌分析得出:新规则下体操世锦赛更加注重“难美并重美优先”。(1)俄罗斯男子队呈现上升趋势,我国和日本在49届世锦赛呈现下降趋势;(2)团体赛由于日本选手的缺席中日俄3国鼎力的局面变成了中俄之争,单项比赛奖牌垄断局面打破,出现多个国家争夺奖牌,呈现群雄并进的现象;(3)我国鞍马及男子团体属于传统优势项目,单杠和跳马则需要向俄罗斯和日本吸取优秀经验,俄罗斯男子团体、个人全能具有很大的实力,日本选手白井健三在跳马和自由体操项目上实力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8.
李念 《精武》2011,(A1):95-96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录像调研等方法,对2009年以来新颁布的男子体操新的评分规则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本次规则的修订是按照惯例在上一周期使用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特点进行了调整,本次调整打破了个别项目固有的编排原则,使其朝着更难、更新、更美的方向发展。为了探究其变化特征及对新奥运周期对男子体操运动的影响与导向,正确把握和理解规则的有关精神,科学合理的指导训练和比赛,为竞技体操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近两个周期男子体操裁判规则中单杠规则变化研究,结合2018年多哈世界体操锦标赛单杠项目运动员完成情况和裁判评分情况,对当前单杠项目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明确现代单杠发展的方向,为我国体操在单杠项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未来男子体操规则变化对世界体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2月国际体操联合会在瑞士举行会议,讨论2005~2008年男子竞技体操新规则,并下发新规则变化的草案。从体操发展历史上看,体操规则的变化对体操的发展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是体操发展的指挥棒,引导体操未来的走势。  相似文献   

11.
杨辉  席本玉 《体育世界》2009,(2):106-107
新奥运周期即将来临之际,FIG颁布了初版的2009年版男子体操评分规则,笔者结合29届奥运会男子体操比赛的具体情况对2009—2012年国际男子体操评分规则进行了分析,旨在新一轮奥运周期中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规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2003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比赛的情况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3年"东渡杯"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比赛情况的技术统计、分析与研究,揭示了我国运动员在跳马项目上的长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问题,尤其是与第37届世锦赛跳马前8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提出了几点积极建议,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和录像观察法,对2009-2012年体操新规则执行后,第41、4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决赛选手比赛中使用动作难度、类型以及完成情况等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揭示当前世界男子跳马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伦敦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决赛、个人全能决赛以及6个单项决赛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队一军独大,日本和德国实力强劲,英国迅速崛起,传统强国俄罗斯和美国等表现不佳;(2)我国自由体操、单杠、双杠、吊环等单项实力强大,跳马和鞍马项目差距明显,男子全能人才尤为匮乏;(3)我国男子体操团体实力强大,处于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5.
论跳马技术的创新与体操规则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益平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219-220,223
跳马技术的创新与体操竞赛规则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在动作技术的创新方面既要遵循规则,又要大胆地超越规则,从而促进体操竞技者们不断地去追求、探索,创造更多的难、新动作,在国际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3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前8名决赛情况的技术统计、分析与研究,揭示了我国运动员在跳马项目上的长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问题,尤其是与第37届世锦赛跳马前8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提出了几点积极建议,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外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全能成绩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偏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为主,对近10 年间奥运会和世界体操锦标赛两大赛中,中外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的全能成绩结构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双杠、鞍马、单杠对世界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的全能成绩的偏相关度最大,其次为吊环、自由体操、跳马。6 个子项之间,自由体操与鞍马、吊环与双杠、跳马与自由体操、单杠与吊环的偏相关度最高。中国队队员的全能成绩结构与世界优秀选手的特点有差别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巴黎奥运周期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实施第1年的全国赛和全日赛男子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探索我国体操男队的优势与不足,为我国男队提升实力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我国在男子全能方面与日本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单杠项目上;各单项上,自由操与鞍马项目我国相对日本赢在质量,输在难度。吊环和双杠是我国的优势,具有较大的竞争力;跳马和单杠难度不足,缺乏大难度动作是我国的劣势。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现场统计与文献资料法对2000年全国体操锦标赛参加跳马比赛运动员的动作类型、起评分与完成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结合1999年天津世界体操锦标赛与1999年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比赛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子跳马的整体实力处于世界较高水平;李晓鹏与肖俊峰两名运动员的2跳动作都为10分起评,而且完成质量好,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男子跳马最优秀的运动员。虽然我国有较多运动员能掌握10分起评,但完成前团2周这一“潮流动作”的人数不算太多,完成情况的姿态、高度与落地环节的整体规格不太高。建议今后训练中对动作姿态与高度应高要求,把落地环节作为高水平跳马运动员的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秩和比综合评价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结合新规则变化与导向,对第4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前2名及全能、单项决赛前8名的成套动作、比赛成绩、连接加分、难度、完成情况等实力进行对比,分析当前男子世界体操发展格局和各项目发展潮流及趋势,结合我国男子体操现状,为我国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1)世界男子团体格局发生变化,形成中国、日本、俄罗斯三足鼎立的局面,俄罗斯、希腊、朝鲜、荷兰选手在自由体操、跳马、吊环、单杠项目上仍然保持稳定优势;(2)注重优秀全能选手能力培养,他们是团体和单项比赛有力竞争者,在整个队伍中起到关键性作用;(3)新规则鼓励单项运动员发展,除传统强国外各单项涌现出来自不同国家促使体操项目持续发展的单项强手;(4)难度与完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二者协调发展更能彰显实力水平;(5)我国男子体操应汲取里约奥运失利的教训,找准问题根结,对症下药,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