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传媒与图书营销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辉 《现代出版》2003,(1):30-32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信息的传播、文明的传承。一部人类传播史,也就是人类创制和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自古而今,人类的信息传播史在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等阶段后,如今又进入了全新的网络传播阶段。所谓网络传播,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储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90…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我国历史上的传播者如何了解受传者心理,根据了解到的受传者心理采用相应的传播策略、传播方式方法、传播艺术与技巧,说服受传者,达到预期的传播目的,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过程。这些成功传播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播智能、传播原理,应当添加到人类传播理论的宝库中。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国际格局的不断演化和新型传媒技术的不断更新、普及以及新型传播现象的涌现,特别是全球传播新秩序的重构,我国的国际传播、区域传播、全球传播越发重要。我国的全球传播布局,特别是传播能力建设与提升,传播绩效的提高日益受到重视。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  相似文献   

4.
龙剑梅 《今传媒》2010,(8):194-196
课堂教育教学过程包括了传播活动的各种因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等,也体现了传播的各种功能,不管是从人际传播来考察,从组织传播、社会传播来把握,还是从传播本身的过程及其各种因素来解剖,均不例外。而考量课堂传播关系得以建立的本原及其矛盾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论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人类传播史上经历了五次革命—语言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互动传播(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每一次传播革命都对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将人类带进一个新的境界,新的时代。每个国家或地区传播上的优势地位必然会导致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它警示我们,必须积极参与传播革命,十分重视传播科技的开发、引进和运用,否则,国家付出的代价将是极其巨大的。  相似文献   

6.
袁梓潆 《传媒》2023,(10):54-56
三星堆“考古热”走出国门,是国际传播领域近年来发生的现象级事件。三星堆遗址作为古蜀文明的灿烂明珠,是传播中华文化、展现中国精神的重要价值符号和文化样本,其国际传播实践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成功样本。本文基于转文化传播理论的核心理念,从传播符号、传播语境、传播主体三个维度,探讨三星堆国际传播路径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每次传播方式的变革无不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以几何级数提升,无不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成为新一代标志性的信息传播媒介,在无形中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作为新一代的传播媒介,网络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除了传统传媒所使用的点对面的、单向的信息传播途径外,点对点的、面对点的、双向甚至多向的传播途径成为网络传媒的重要特征。博客便是这种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编辑人才参与出版国际传播产品策划、设计、生产、传播的全过程,是推动出版国际传播提质增效的关键因素。建设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编辑人才队伍,是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出版国际传播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应致力于构建长效培养机制、实践培养机制和高效管理机制,强化编辑的守正意识、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充分发挥其在出版国际传播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为出版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哈艳秋  葛畅 《中国广播》2005,(11):51-55
“政治传播是由政府和其他的政治参与者通过各种渠道(在当代主要是大众传播媒介),运用各种符号,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向目标受众阐述政治讯息,继而影响其政治态度、信念或行为的传播过程。”政治传播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其中就包括战争这一特殊时期的政治传播。与其他形式的政治传播相比,战时的政治传播具有明确的战略取向和战略传播思维,笔者称之为战略性的政治传播。  相似文献   

10.
公静 《青年记者》2007,(12):102-102
新闻传播中的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传播观,即通过新闻传播这种文化现象,以声音、文字、图片、图像等手段向受众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闻传播只有贴近大众的生活,反映群众的思想,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董小玉 《新闻界》2005,(3):54-55
新闻传播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文化事项,在这个信息社会,我们更加关注信息,接受信息、传播信息、研究信息。因此,笔者认为发展新闻传播教育,加强新闻传播研究,培养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素养 采写实践 新媒体研究”的复合型人才,笔者认为是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研究专业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基本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基本特性秦志希传播使文化得以延续、创化、演进,同时特定文化又对传播行为提出规范与评价,对传播起到深层的制约作用。因此,探讨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特性,也就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传播体制:“定一尊”的一元格局社会政治结构与传播结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国际传播是国家当前高度重视的领域,学术期刊作为我国国际传播的重要平台,其国际传播影响力的提升对我国整体国际传播战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意识显著增强、高影响力文章数量明显提升、领域的丰富性进一步释放、国际传播的渠道逐渐拓宽,但在优质稿源、市场运营、对外宣发、技术及人才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具体可采取推动转型发展、留住优质稿源,加强技术应用、建立联合平台,创新传播形式、提高宣发能力、重视人才培养、优化引才机制等方式,提高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通向理解传播的林中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借助西方传播研究资料,从传播一词的历史性入手,逐步展现出传播演变的概念框架。作者认为,作为在世的人,我们早已被植入传播之中。我们必须以传播的方式、以语言的方式拥有我们自己,必须通过传播的道路,进入我们身边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杨国藏  马瑞贤 《传媒》2023,(22):46-48
人工智能时代,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迎来全新发展机遇,文化传播云参与活动增多,但是文化传播的叙事思维仍较为粗放。在国际传播中,语言服务为文化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文化传播是语言服务的附加价值,新时代的数字语言服务对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跨文化数据分析平台、基于大数据形成中国文化翻译工具系统、创新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路径,数字语言服务能够助力中国文化分层传播,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陆地  李怡波  杜伊凡 《传媒》2023,(14):13-16
近年来,云南跨境民族在周边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各级政府和媒体也很努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整合,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一直受到制约,亟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周边传播体系,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在政府与社区或家庭、公共媒体与私人媒体(公民媒体)、中外家庭之间,建立多种联系和传播渠道,优化传播内容,以期获得更好的周边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春 《视听界》2010,(5):97-98
当今,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分众传播以及新人际传播交互作用,在媒体融合呼之欲出的环境中,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相互影响、补充、促进的特殊传播形态。这一场新的传播形态有着日益提升的数字化技术背景;由于其超大容量、多向传播和参与人数众多的特点,也极大丰富了人们对信息的理解。社会正在逐步进入一个媒体融合的泛传播时代,其中最为突出的变化,是受众和传播者的绝对鸿沟正在逐渐消泯。  相似文献   

18.
陈七妹 《新闻界》2004,(6):58-59
大众传播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传播的效果,因此传播效果不仅是传播从业人员的追求目标,也是传播学者的研究主线。传播学的研究随着传播技术革新和传播事业发展波澜起伏。二十世纪初,科技的进步使传播媒介创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又使传播效果受到重视,于是传播学的大规模研究兴起,出现了魔弹论、强大效果理论、两级传播模式等一系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陆地  孙延凤 《传媒》2023,(5):89-93
过去十年,中国视听艺术的传播环境、传播载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范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运用周边传播理论对中国视听艺术过去十年的发展和传播进行重点解读,籍以探寻其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李培林 《新闻知识》2005,(10):27-29
新闻传播业进入读图时代,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片传播已经不再只是摄影记,而是包括总编和编辑、记在内的全体新闻传播从业,我们姑且命名为“大传播”意识,所谓“大传播”意识,就是一家媒体内部的总编与编辑、记,以及各个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共同顺应读图时代的要求,搞好图片传播的意识。“大传播”与各类具体的图片传播工作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大传播由具体的图片传播工作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