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歌剧《茶花女》是意大利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威尔创作的"通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同时也是影响最深、流传最广最经典的压轴之作。它是由小仲马的同名小说《茶花女》为创作蓝本进行改编的,在世界歌剧史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小仲马曾经赞叹是威尔的歌剧《茶花女》让众人记住了这一个凄美的故事,也记住了《茶花女》。笔者主要从歌剧《茶花女》的创作历程、创作背景以及主要剧情出发,对歌剧《茶花女》的悲剧艺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奥赛罗》是歌剧大师威尔第创作于晚期的经典作品,歌剧中最让人为之动容并熟悉传唱的声乐作品,是女主角黛丝迪梦娜在歌剧第四幕中所唱的《杨柳之歌》和《圣母颂》,在音乐会及国内外比赛中常常是歌唱家的保留曲目,两首曲目哀伤而深沉,是黛丝迪梦娜已预感到自己的命运结局时内心的悲鸣、独白,文中对于这两首咏叹调内容的深度剖析,以及如何在结合歌剧中人物咏叹调的背景内涵,在演唱中运用声音技巧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3.
《茶花女》是威尔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长演不衰的剧作。本文介绍了《茶花女》的创作背景,分析了《茶花女》创作的艺术特色,这对理解歌剧《茶花女》的艺术价值,进而分析其它同时代的歌剧音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歌剧《弄臣》是根据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剧本《逍遥王》改编而成的,由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谱曲,是一部极具戏剧性和艺术性的代表作品,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久演不衰,是歌剧作曲家威尔第惊人的巨作之一。本文就将对歌剧《弄臣》中的选段《每逢那节日来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创作背景,演唱技巧,人物分析几方面,从中分析该首咏叹调《每逢那节日来临》中女主人公吉尔达的演唱处理和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重塑辉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也是西欧歌剧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享有"歌剧泰斗"的盛誉。《弄臣》的男主角Rigoletto的人物塑造和音乐创作完美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的风格和魅力,尤其是著名的咏叹调《Cortigiani vil razza dannata》,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黎戈莱托复杂矛盾的双重性格。本文主要从歌剧背景、威尔第男中音角色特点、咏叹调音乐分析三方面探讨该咏叹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朱塞佩·弗朗切斯科·威尔第(Giuseppe Forturnino Francesco Verdi1813年10月10日—1901年1月27日)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逝世于米兰,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浪漫主义乐派。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代表作有《茶花女》、《奥赛罗》、《弄臣》、《阿依达》,他的写作风格是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使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他把意大利歌剧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为世界歌剧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试将研究威尔第歌剧的各种文献、论文、著作做简要归类分析,从而对威尔第的歌剧创作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歌剧《茶花女》是19世纪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歌剧的代表作,在世界歌剧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一部不朽的艺术作品。威尔第凭借着自己对音乐艺术的独特理解和精湛的音乐创作技法,除了在视听上给人们营造出所有伟大的艺术悲剧所必须要具有的"崇高"的审美感召力之外,更坚持把意大利歌剧的传统创作技法与时代音乐风格相结合,用歌剧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茶花女》的文本精旨。从该剧中女主人公的重要咏叹调的角度分析歌剧《茶花女》的悲剧性,以及作曲家独具匠心的音乐语言背后所蕴藏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家,将19世纪意大利浪漫乐派歌剧艺术推向了顶峰。歌剧《游吟诗人》是威尔第三大浪漫主义歌剧之一,其中女主角阿苏切纳的咏叹调《火焰在燃烧》是女中音的经典曲目,被认为是威尔第歌剧中剧情最曲折复杂,情感冲突和矛盾最为强烈的一部。  相似文献   

9.
威尔第是欧洲音乐史最伟大歌剧作家之一,他创作的二十六部歌剧将意大利歌剧逐渐推向世界歌剧艺术巅峰,逐渐成为了很多歌剧艺术家效仿以及尊崇的对象。为了能够深入的研究威尔第歌剧的艺术特征和其对意大利歌剧的共享。本文从不同的层面对威尔第歌剧的艺术特征展开了分析,并从剧情环境、声乐部分以及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阐述了威尔第歌剧对于意大利歌剧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歌剧中的音乐形象是整部歌剧形象塑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剧中角色的音乐形象塑造得成功与否,对整部歌剧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方著名的歌剧中,但凡声名显赫的都有其著名的音乐形象。歌剧《弄臣》便是依靠男一号里格莱托错纵交织的角色塑造奠定了它在西方歌剧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从威尔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歌剧创作特点入手,对歌剧《弄臣》男中音角色的演唱艺术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社会历史背景研究威尔第,以1871年为界将其创作活动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通过对《茶花女》剧情简介及音乐分析,揭示了名著与音乐结合是威尔第歌剧创作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歌剧《命运之力》是弗兰杰·皮亚伟以18世纪末期西班牙的舞台戏曲《唐·阿尔瓦罗的命运之力》为题材写成的剧本,而后由朱塞佩·威尔第编曲而成的一部伟大著作。《安宁,安宁》是该歌剧第四幕第二场中莱奥诺娜的唱段,该作品曲式复杂、结构紧凑、伴奏织体丰富,并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色彩。本文在搜集整理相关文献以及影像资料的基础上,对该作品的音乐特征进行了深入探究,从而给初次接触此作品的声乐学习者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振宇 《考试周刊》2011,(38):41-42
《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这三部作品是威尔第创作中期的三部杰作,也是最能体现其歌剧风格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其当中咏叹调的分析来探讨威尔第在这三部作品中咏叹调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歌剧作家威尔第在其年轻时就已出名,与其他伟大作曲家一样都属于年少有为.他所创作的第一步歌剧《奥贝托》上演于1893年的米兰,在当时评价很高,1842年他的第三部歌剧《纳布科》让他一举成名.之后,《游唱诗人》、《弄臣》、《茶花女》等经典剧目亦陆续上演,威尔第终于成为举世瞩目的歌剧创作家,他受追捧的程度超过当时任何一位作曲家.  相似文献   

15.
颜蓓 《考试周刊》2009,(27):36-37
本文分析了威尔弟的创作风格、特点和成就。并对其歌剧《茶花女》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16.
歌剧《阿依达》充分体现了威尔第继承与创新的辩证思维和独特的音乐审美趋向,展示了新的歌剧创作风格。该文分析了威尔第对歌剧的形式和结构等问题的新设想和独到的美学观点,他把歌剧美学因素和观众的审美情趣融合在一起,以审美范畴的悲剧性引发人们对战争、社会、人生和爱情等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19世纪的欧洲歌剧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歌剧艺术家威尔第,一生创作了28部歌剧。从创作内容看,威尔第追求的是对人性的生命感悟和主观的生活体验,推崇个人内心情感表达和现实生活的写实:从创作形式看,威尔第在汲取前辈丰富营养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以声乐为主、以歌唱旋律见长的意大利歌剧传统。其“人性化”的价值理念,始终贯穿于威尔第一生的歌剧创作中。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歌剧史上,威尔第这个名字是相当耀眼的。歌剧之王威尔第的《假面舞会》是他创作中期的一部成功的歌剧,其中女高音的几首咏叹调也是脍炙人口的。本文通过对《假面舞会》里奥斯卡的人物分析以及她的独唱咏叹调《她抬头仰望》的相关演唱处理,例如演唱技巧、演唱风格、演唱情感等方面的浅析,使声乐学习者更加理解威尔第的歌剧《假面舞会》中奥斯卡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为这首曲目的学习者和爱好者更好的去演唱这首作品做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大连大学学报》2019,(4):82-84
吉亚卡默.普契尼(1858年6月22日-1924年11月29日)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为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采用一些老式规则中决不允许的各种和弦的奇怪结合使歌剧听起来更为震撼,一生创作12部经典的歌剧。第一部歌剧为《群妖围舞》,随后的《马侬.莱斯科》、《波西米亚人》、《蝴蝶夫人》、《图兰朵》等等20世纪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及其歌剧《蝴蝶夫人》的简介与分析都成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流传至今。而以亚洲日本长崎为背景的《蝴蝶夫人》更是不朽中的经典。本文结合普契尼的歌剧创作特点以《蝴蝶夫人》为例进行了介绍与分析,能较为直观的了解把握普契尼的歌剧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歌剧《茶花女》是威尔第创作成熟期的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伟大作品,同时也是音乐史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在塑造薇奥列塔的悲剧形象上,威尔第着眼于旋律的创造。他塑造的旋律形象既继承了意大利的传统,又有着个性化的旋律特点。薇奥列塔的音乐形象塑造主要表现在薇奥列塔悲剧形象概述、薇奥列塔爱情主题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