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现代三级跳远的最佳三跳比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具有当今世界水平的三级跳远选手的30组测试成绩为依据,运用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研究了三级跳远成绩与三跳远度的关系。并用冷嵴分析的方法,给出了使三级跳远成绩达到最大值的最佳三跳组合(比例)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跳远技术与成绩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我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各跳远度与专项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各跳远度与专项成绩的关联度,并进行排序,分析各跳对专项成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第3跳远度是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第1跳,最后是第2跳;发现我国运动员在三跳比例、速度利用率多方面都与国外运动员有着一定的差距。建议:我国运动员在三跳中应充分利用水平速度,并获得较好的垂直速度,将速度利用率能力作为突破口,调整好三跳比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及三跳水平速度的测试与关联分析,揭示了助跑、三跳水平速度及速度损失等因素与三级跳远成绩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我国男子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对"最佳三跳比例"的理论思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理的三跳比例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获取优异的运动成绩具有重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三级跳远运动的发展史就是三跳比例的演变史,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最佳三跳比例”有着不同的认识,那么在今天看来,怎样的三跳比例才是最佳的呢?作者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最佳三跳比例”问题进行了思辩,旨在从运动素质与技术的交互影响关系出发,为个人“最佳三跳比例”的确立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也将有利于“个体化”训练思想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更好贯彻。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现场测试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三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最佳竞技能力具有相对稳定的成熟期,男女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97.59%和97.92%,其中第一、二跳是成功率最高的两个跳次,男子的最好成绩出现在第四和第六跳次,女子的最好成绩则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跳次;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高达个人最好成绩的98.78%和99.80%,最好成绩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跳次;女子跳远和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前三跳的助跑速度和最佳成绩均比后三跳要快、要好,而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及三跳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级跳远的助跑速度及三跳技术是决定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而提高助跑速度,减少三跳水平速度的损耗是三跳技术的重要指标。如果充分利用助跑速度和水平整度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三级跳远是由助跑开始,沿直线连续进行三次水平跳跃的田径项目。根据田径规则规定,三级跳远的第一跳为单足跳,第二跳为跨步跳,第三跳为跳跃。三级跳远对人的各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对跳跃能力的要求更高,跳跃能力的提升可直接提高三级跳远的成绩。在日常训练中,学生往往对单  相似文献   

8.
本文揭示了我国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比例结构现状及其与三级跳远成绩的关系,分析了我国三级跳远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目前提高我国三级跳远运动成绩的重要途径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爱德华兹三级跳远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一组技术图片,是爱德华兹 在199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中进行第六次试跳时所拍摄的。他获得了银牌,成绩是17.69米。虽然爱德华兹的这次试跳并不是他的最佳成绩,但在这组图片中却显现出了爱德华兹典型的技术特征,正是这一技术特征,使他与其他三级跳远运动员与众不同。 三级跳远技术的关键,就是如何获得最大的水平速度,以及尽量保持水平速度并达到最大的远度。获得最大的水平速度是通过助跑来实现的,而保持水平速度取决于三级跳远各跳的着地技术。爱德华兹典型的技术特征,就是获得了最大的水平速度以及在后来的三跳中尽量保持了水平速度。  相似文献   

10.
三级跳远中最关键的一跳是跨步跳,跨步跳技术的优劣对三级跳远总成绩的影响最大,是衡量三级跳远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单腿跳的落地缓冲与起跳则是运动员完成跨步跳的前提,所以要想提高跨步跳的成绩及三跳的总成绩还要从单腿跳的落地缓冲与起跳入手。笔者认为:单腿跳落地缓冲与起跳能力包括下肢工作肌群的做功能力、单腿跳落地和起跳角度的合理控制及肢体摆动与下肢肌肉群蹬伸的协调配合。通过对以上三个内容的分析,总结出几个提高三级跳远运动员单腿跳落地缓冲与起跳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三级跳远和跳远一样,都是属于田径运动中的水平跳跃项目。不过,与跳远有所不同的是,三级跳远的技术更为复杂一些,需要把单足跳、跨步跳、跳跃三跳的技术动作有机地联接起来,所以又有其独特的技术要素。从一名初始训练的少年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开始,要想达到17米以上的成绩,一般需要进行8~10年的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若干技术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7名比赛成绩在13.80m以上的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与第6届世锦赛女子三级跳远前8名的运动员进行分析对比时发现,我国选手在助跑最后5m的水平速度、第1、2跳及之和的距离、保持助跑水平速度到最后一跳的能力以及三跳的起跳初速度等方面均差于对方。这些是导致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影响三级跳远运动成绩主要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量阅读国内外有关三级跳远技术方面的文献资料,从三级跳远的三跳比例、助跑及平衡方面入手,分析国内外三级跳远技术研究的现状及研究成果,并对影响三级跳远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助跑速度与成绩呈高度相关关系,助跑速度利用率和水平速度的损失率以及维持身体的平衡是衡量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三级跳远在奥林匹克百年历程中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奥运会初期欧美国家垄断三级跳远奖牌,本世纪中叶高跳型技术的运用将成绩大幅度提高,尔后平跳型技术开创了三级跳远新时代。近三届奥运会以来世界三级跳远水平迅速提高,形成全面冲击18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研究法、运动现场录像法和视频图像分析法研究分析了第29届奥运会男女三级跳远决赛所有运动员有效跳次的成绩、踏板精度、三跳距离和比例特征.研究结果获得了踏板精度和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男、女运动员踏板精度的差异性,三跳距离和所占的比例特征,三跳距离和比赛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同成绩阶段的三跳距离和比例特征,并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旨在对我国男、女三级跳远项目的更好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对体育高考男生立定三级跳远3跳比例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7,2008两年期间,抽样调查测量了260名参加安徽省体育高考加试男生的立定三级跳远3跳成绩,对其3跳比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被研究不同成绩段落的考生3跳比例不尽相同,但总体立定三级跳远的3跳均值比例为24.8%、31%和44.2%。成绩在9m以上男生三级跳远的3跳均值比例为23.20%、32.05%、44.75%。  相似文献   

17.
翟丰  张艳平 《体育与科学》2001,22(4):43-44,55
从2001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女子三级跳远的比赛,分析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的观状,提出了以科技兴体,以科学指导科练的思路。指出中国女子三级跳远技术发展趋势为“速度——平跳式”技术,训练趋势应围绕以速度为核心,以减少水平速度为前提,以提高第三跳成绩为突破口的方向发展。具体提出:1、助跑技术和上扳技术是取得三级跳远优异成绩的基础和动力;2摆动技术和平衡能力的训练将更加重视;3.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速度保持到最后一跳.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三级跳远是田径运动中技术较复杂的一个项目。从力学上分析,三级跳远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跳的起跳技术,它确定了三跳的起跳距离、腾空飞行距离和着地距离,从而确定了三级跳远的总成绩。  相似文献   

19.
三级跳远项目的初学者,他们仅仅把第二跳当做连接第一跳和第三跳的过渡跳,针对这一现象,加强第二跳的训练至关重要,并结合自己平常学习和训练的体会,提出一些关于短期内提高三级跳远第二跳成绩的训练内容和方法,为三级跳远初学者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三跳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与成绩为基础 ,结合当今世界男子三级跳远的技术特征与发展趋势 ,找出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三跳技术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