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一个人生命延续的三种方式:旅行、读书和健身;指的是心智的成长。所以有了那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经常被我们挂在口边,但有的人身体力行着。她37岁去过37个国家,7年出版26本书。她坚持一天读一本书,一天看一部电影她是台湾"广告文案教母",以诗歌般的创意文字将诚品书店塑造成为台北市的文化地标。她说,她不在乎那些主管、经理、老板之类随时可以被别人取代的身份。她宁愿把自己当作一项事业,建立一个别人拿不走的身份。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与张淑梅重逢时,寒暄了没几句,她从包里掏出了两个饱满红润的大苹果,说:“来,吃一个,这是临来前读者硬塞给我的。”就在当天,张淑梅参加了天津今晚报组织的“名记者与读者面对面签名售报”活动,喜欢张淑梅的读者听说她要坐火车进京学习,非要送她一兜苹果,推辞不掉,她就拿了两个。  相似文献   

3.
用身体验才能用心体会中央电视台一名记者在"新春走基层"中,曾坐火车再转长途汽车跟拍一个小姑娘从北京回河南老家,她陪小姑娘聊了一路.第二天,那个小姑娘给她发短信说,"谢谢你陪了我一天,让旅途不那么孤单.我以为记者只会问问题不会聊天,原来你们也会聊天呀."这个例子挺让人感慨.记者会跟家里人、朋友、同事聊天,可为什么一拿起话筒就不会了呢?关键在于关注点放在哪儿?关心的是片子,还是采访对象?是把采访对象当作关心的主体,还是只当成报道中的论据?  相似文献   

4.
我非常高兴和《报林》的读者说几句话,我和读者们一样,喜欢坐火车和旅行,因为坐火车是种非常优雅的旅行方式。我一直认为火车是一个带有魔法的、美丽的交通工具,通过火车我们能够到达一个魔幻般的美丽之处。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13,(19):30
本刊讯(记者韩阳)近日,台湾著名作家,有着"文案天后"之称的李欣频在北京举行了自己的新书首发会,在首发式上她与现场读者一起分析了她22年44国的旅行感悟《旅行创意学》,她说:"旅行是后天混血的过程,是最剧烈改造自我的手段,而且每趟旅行都可以更新一个‘创意混血版’的自己回来。"  相似文献   

6.
假睫毛     
我想去买一副假睫毛送给将去新疆旅行的一位中年女摄影家。她的同事说你别献殷勤了,她老公可是公安局的。我对她的那同事说:你误会了,她说她睫毛短,尤其下睫毛几乎是“秃顶”,上次去陕北她眼睛都让沙尘迷得又小又红了。我又阐释了一遍假睫毛是防护品、是劳保用品,甚至眼睛残疾者的“假肢”——只不过那种“肢”小而多罢了。  相似文献   

7.
一路高歌伴你走天涯——访北京交通广播主持人王佳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司机说:她是一个开心果!有听友说:我不得不带着笑容听她‘贫’!有同事说:她是我们的骄傲!有领导说:主持人的作用不可忽视,像她那样的很难得!她,名叫王佳一,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笑口常开》节目主持人。从沈阳来北京两年多便成为北京市家喻户晓的广播节目主持人、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我们不禁会问她怎么这么快拥有这  相似文献   

8.
白文硕 《现代传播》2024,(1):121-128
作为“最古老的亲善大使”,丝路审美物质资源深厚、形态多样,熔铸而成的物质审美文化并存互渗、交互融合。在众多丝路物质中,“胡”物作为域外文化符号,携带并凝聚丝路物质审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在民心相通的根基建构过程中,曾经并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媒介枢纽作用,这些经过“丝路旅行”的“胡”物从味觉共同体和嗅觉共同体、视觉共同体三个方面印证了丝路审美共同体生成的可能性,并将丝路沿线人民的“歧感”与“共通感”相互融通,推动并完善“不同”而“和”的丝路审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记住,物质,地位,名誉就算失去,还能从头再来,但家人呢?珍惜!如果这就是爱1.姥爷去世了。妈妈平静地处理完后事,晚上回来她栽倒在床上抽泣道:"女儿,你知道吗,妈妈没有爸爸了……"我顿时心酸至极。2.出国一年,回来时妈妈已患上老年痴呆,迷迷糊糊,不认人。我走到床边看她时,她竟忽然冲我笑了,说:"你胖了。"3.今天坐火车,两个老婆婆坐在我身边,其中一个是来送另一个的,两人双手拉在一起不停念叨着。要发车了,一个老婆婆下  相似文献   

10.
爷爷告诉我,虽然历史给了人们太多的暗示,但是应该说没有人会否认慈禧作为一个女人,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作为一个后辈,在历史沉淀了这么多年后,总是能沉下心来,希望能够客观地对她作一个评价。应该说历史上能有慈禧一席之地,跟她嫁给一个平庸无能的丈夫不无关系。如果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来看,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根本不可能给女人参政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乌兰是新疆日报社一名蒙古族资深记者,她1982年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并分配到新疆日报社工作,至今已在所热爱的新闻岗位上默默耕耘了26个春秋。乌兰有着丰富的新闻采写经验和工作经历。26年来,她的足迹踏遍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她笔下的人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新疆是个鬼地方;更多的人说,新疆是块神奇的宝地。正因为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造就了无数的摄影艺术家。同样,正因为她的神奇,新疆又是一个出新闻的地方。然而,在这一块宝地上,新疆的本土摄影记者和通讯员却被摄影艺术家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其取得的成绩远远比不上摄影艺术家。  相似文献   

13.
"这时候去新疆……"当接到"新春走基层"任务后,家人这样说."以后争取换个季节再来……"结束任务时,新疆朋友这样说.冰天雪地去新疆,在很多人看来,时机不是很好.可我并不这样认为.气候宜人、瓜果飘香的新疆,当然令人神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新疆,却也别有一番景致.记者职业让很多人羡慕,或许就是因为有比普通人更多不一样的经历.那么,冰天雪地去新疆,不正是一份特别的经历吗?  相似文献   

14.
去年暑假期间,她只身一人自费赴新疆旅行采访,这是她回来后写下的“思考”文章。  相似文献   

15.
新疆新华印刷厂是一个既成熟又年轻的企业。说她成熟,因为她饱经风霜,历经沧桑;说她年轻,因为她在改革中焕发了青春,从建厂初期一个不足百人、设备简陋的印钞小厂,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4亿资产和800余名在岗职工的现代化新型印刷企业。  相似文献   

16.
张岩峰 《兰台世界》2006,(19):63-64
屹立在沈阳火车站站前广场中心的苏联红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又称坦克碑),是1945年苏军统帅部为纪念在解放沈阳战役中牺牲的苏军坦克部队将士而建造的。自她建立起,每天面对繁华的中华路,迎送川流不息的人群和络绎不绝的车辆,几乎成了沈阳市的城市标志之一。坦克碑在沈阳人心中是一个难以割舍的纪念,她不仅将来自异国他乡的深深眷恋永远地留在沈阳这块热土之上,而且见证了沈阳解放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记载着沈阳改革与开放、进步与发展的光辉历程,同时她那伟岸的身躯,昂扬的倩影,也深深地留在沈阳人永久的回忆中。一、修建坦克碑的历史回…  相似文献   

17.
丹妮走了,在柴可夫斯基交响乐《悲怆》的乐声中走了,在古诺-巴赫的《圣母颂》中走了,在她自己朗读美国作家的散文声中走了,她微笑着移民到她的天国去了。黑色之行我坐在从法国巴黎开往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欧洲之星快车上,脑海中涌动着黑色的意识流。今晚23时18分,我将要亲眼目睹医生如何杀死处在大痛苦中的朋友的全过程!将要在一个精确的相约好的时间、地点,与这位名叫丹妮的朋友生离死别!涌出德国存在主义思想家海德格尔说的一句话:人是一种奔向死亡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北京某报3月27日刊登题为《“撞了白撞”对吗》的文章说,行人过马路走人行横道,即使闯了红灯,就真该“撞了白撞”吗?沈阳市去年已从政府令的形式认可了“撞人白撞”。最近,据悉广州也想仿效沈阳。文章说,我绝不赞成“撞了白撞”,理由是交通管理应以人为本,即车应让人。笔者认为,按照此文的说法,行人即使闯红灯,车撞人也应负责,那么红绿灯的设置还有什么意义?交通法规还如何贯彻?  相似文献   

19.
有个姑娘,喜欢上路。我说她内心水深火热,她说她满眼山高水远。 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她从杭州不断出发,分别去了云南、海南、西藏、新疆、柬埔寨这些遥不可及的“远方”——通过坐飞机,乘火车,搭轮船,开汽车,骑马,步行……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按飞行距离算,杭州到昆明2472公里,杭州到三亚2694公里,杭州到拉萨4422公里,杭州到乌鲁木齐3653公里,  相似文献   

20.
假如你认真地走过一些城市,认真地观察过这些城市阅报栏前伫足而立的读者,认真地倾听过他们对自己熟悉的报纸的议论,再认真地转一转这些报社繁忙的编辑部,那么你就会由衷地感到,这些报纸在贯彻党对当前新闻工作的指示,在如何办一张切实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报纸上,做出了多么扎实、有效的努力和探索。党性原则与可读性、趣味性——沈阳日报的宣传艺术人说市报是离市民最近的报纸,难怪许多沈阳人讲,咱最爱看沈阳日报。然而如果把沈阳日报发行量从去年北京政治风波前的21万份增长到现在的近30万份仅仅归于这一点,那么恐怕连沈阳人自己也会摇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