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拳文化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岭南文化的特质出发,结合广东南拳的技术风格,探究岭南文化对广东南拳的影响及其形成的地域文化因素。研究表明:岭南体育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勇猛刚烈、开拓务实的文化特质。特有的地理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及体态特征是广东南拳形成的主要地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从岭南文化的特点分析广东南拳产生的原因,阐述岭南文化与广东南拳技术风格之间的本源关系。通过研究得出,岭南地理和生存环境、身体特征、生活方式是广东南拳形成的基础,岭南文化以强大的兼收包容性、保守与创新并存、海洋文化的开拓冒险意识及求真务实态度为基本特征。这些是广东南拳的技术特点和风格产生及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出发点,分析了忻州地区文化的特质,结合挠羊赛的技术风格,研究忻州挠羊赛形成的地域文化因素,结果表明:“挠羊赛”的产生、发展始终折射在忻州文化当中;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生活生产方式是“挠羊赛”摔跤形成的主要地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岭南地区北依南岭,南傍南海,加上南岭万山叠嶂,使岭南地区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孕育于其中的岭南文化形成了迥异于岭北中原大地的文化特质,发源于此的南派拳系在中国武术中也独树一帜,称之岭南武术文化。文章通过对岭南武术形成的主要因素来阐述岭南文化及它的地域特征对南派武术在形成和发展中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闽南文化的本质分析其对福建南拳形成、发展的影响。研究得出:在特有的地理人文环境下,闽南文化兼收外源、内涵丰富、开拓务实的本质对福建南拳的推广与普及起到了传播载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武术的演进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环境特点对于相应地域武术文化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武术流行的“南拳北腿”之说形象地概括了由于地理环境因素而形成的南北武术差异.持续不断的军事战争对于中原、荆楚等地域武术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规模移民促进了地域武术之间的交汇、融合,同时也产生了巴蜀、岭南等地域武术文化的相应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时代特征对于地域武术的整体风格影响同样显著,齐鲁武术因为处于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而深蕴教化和德行内涵,吴越作为近代中华文化发展先行地区的特点则使得吴越武术应时而动,成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近代转型的先行者.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时代背景,赋予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全新的战略主题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从地域文化学视角透视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以地域文化为研究视角,分析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现状。提出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策略:合理划分“武术文化圈”、正确把握“武术文化丛”,重点研究武术文化特质;从武术的地域分布特征和武术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两方面立论,确保地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法,以流派武术为研究原点,从文化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剖析地域文化对传统武术流派形成的影响,得出:原始武技→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地域武术文化特质→流派武术这一演变和影响机制,并以中国武术的地域划分来具体解读流派武术的形成,以期为更好的研究和继承传统武术提供借鉴,使传统武术这一中国武术动力之源生机勃勃、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9.
岭南武术是流传于中国南方北部五岭山脉之南各地方拳种的统称。因其地理环境相近,生活习俗相同,其拳派风格也多以传统南拳类为主,与北方拳派相比,别具风格,自成体系。文章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岭南武术的产生和流传进行了深层次地本质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社会现实及其大文化背景影响和制约着岭南武术;福建南少林武术的广泛传播和影响起了关键作用;客家人入越(古南越)带来的军事武艺和民间武术在岭南武术的形成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岭南地域与人文特性的客观现实,提供了孕育岭南武术的生存土壤和环境;岭南文化促成了传统南拳运动特点和风格的进一步成型与成熟。  相似文献   

10.
南拳作为一个竞技武术项目,在武术竞赛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竞技武术比赛中的南拳套路无论是在技术内容还是在技术风格上,都因竞技比赛的特殊性同传统南拳套路有所变化和区别,但又不能完全脱离传统南拳的技术体系,游离于其框架之外。本文对南拳竞赛套路技术风格演进进行初步研究,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两个时期,并对南拳技术风格作了比较研究,同时,还提出了规定和自选南拳并存,举办南拳单项大赛,在南拳竞赛套路的训练中注重演练、突出项目特点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探讨正负信息呈现方式对高校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运动决策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影响作用.研究方法:采用自编运动员决策问题问卷和大五人格量表(中国修订版),以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高水平运动员26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正面框架组(n=126),负面框架组(n=123),对两组间被试的方案选择进行X2检验,方案选择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t检验.结果:接受正面框架实验情景的被试,保守和冒险方案选择人数比例相当,分别为42.86%和57.14%;负面框架组的被试,只有17.07%选择保守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面框架下,外向性维度得分高的被试个体倾向于冒险,愉悦性维度得分高的被试个体倾向于保守;但在负面框架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面框架下被试个体更倾向于冒险;外向性和愉悦人格特征与运动决策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目标.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及其现代化价值的剖析,揭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必须立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在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大众性的基础上提高其竞技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证了作为非物质形态的社会存在的文化是一种丰富的资源.作为文化资源中感性生命极度表现的体育,因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使西方人的体育活动以宣泄肉体的感性生命力为能事,而中国人的体育却是感性中有理性,肉体中有精神,运动中融进了审美情趣,两者的有机融合使中西方文化形成功能互补态势.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代商业体育首当其冲,"酒神"精神、"悲剧"精神和体育赛事广告是现代商业体育发展的内、外动因,现代体育的商业化倾向无疑为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随着媒体和体育关系的进一步深化,由于对商业利润的盲目追求以及部分传媒人法律意识的缺失等原因,虚假体育新闻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因为虚假体育新闻传播而引发的名誉侵权、肖像侵权、隐私侵权等新闻侵权案件层出不穷,并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媒体体育传播的法律责任透析,发现在我国传播虚假体育新闻的相关法律责任不是缺失的、模糊的,而是以法律、规章、文件等明确规定的形式存在的,对虚假新闻的制造和传播主体的惩处也是有法可依的.  相似文献   

15.
世界乒乓球运动优势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乒乓球运动优势转移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全盛时期;日本队称雄世界乒坛;中国队崛起;欧洲的复兴与欧亚队抗阶段;中国打世界、世界打中国.的速度、旋转、力量、弧线和落点,是乒乓球比赛的5个制胜因素,而战术能力是串联所有制胜因素的核心竞技能力.世界竞技乒乓球优势转移的影响因素有: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前提;适合于国情的体育体制为竞技乒乓球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国家的支持和体育体制创新是有力推动;群众体育的开展是竞技优势的基础;后备人才的储备是保持发展的动力;把握制胜规律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进行技战术创新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的发展由来、学科体系、基本要素、学科基础、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层的文化现象去透析其深层的文化内涵的学科。其学科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自然科学理论、社会人文科学理论和综合性理论等几个部分,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必须紧密联系体育人类学,并综合体育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理论,深入民族地区开展实地考察是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还很滞后,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是带动整个学科全面和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是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认识、创新、运用及对次生态民俗体育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创新、运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拓展.提出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主要面对的问题有:(1)政府主导力度不够;(2)民族传统体育法制保护和发展机制不健全;(3)科研工作不够深入和扎实;(4)社会群体义务与责任缺乏.指出开发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要遵循本源性、整体性、人本性、创新性原则.在开发策略上,提出:(1)加强政府主导力度;(2)建立健全民俗体育文化法制保护与开发机制;(3)深入开展普查、科研工作;(4)着重关注民俗体育文化"活态传承"人的培养;(5)结合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开发、打造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6)利用传统节庆日,开展民俗体育竞技、娱乐、休闲等活动;(7)在民族地区民族院校中有选择地开展民俗体育文化教育与活动.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语境下武术发展的文化版图审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具有民族文化完整性与延续性意义的文化版图,是一个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和精神寄托的家园,文化版图的固守与拓展是指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文化如何进行比较、沟通和理解的过程.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交流域融合一直是不变的主题,也是中国武术前进的动力源泉,然而在现今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武术却迷失了:武术技击的误读与消解、武术发展的西方化改造、武术生存空间遭受严重挤压.中国武术文化版图的固守与拓展需要加强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和自身变革,以实现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9.
依据核心竞争力理论,结合竞技体操项目特点,对竞技体操队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竞技体操队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对陕西省竞技体操队核心竞争力的实证研究表明,竞技体操运动队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价值性、独特性和系统整合性成正相关,构建的竞技体操队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有效.  相似文献   

20.
2008 东亚足球锦标赛中国队跑动能力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专用的技、战术录像分析系统(SIM I°Scout),对2008东亚足球锦标赛中国运动员的跑动能力进行定量测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队的总跑动距离明显低于东亚三国的队员,其中高速跑和有氧中等强度跑差距比较显著;与亚洲杯相比较,总跑动距离略有提高,但总体上提高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