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土生葡人是澳门特有的少数族群 ,葡萄牙人居澳之初 ,即是土生葡人之形成之始 ,澳门居留地的长期存在 ,土生葡人从个体发展为群体 ,其文化特征 ,在葡国色彩之外也融入了本地因素 ,他们变得与众不同并且独立发展。葡国管治期间 ,土生葡人社会地位相比华人占优 ,他们的定位就是中葡之间的中介角色。随着回归的临近 ,土生葡人去留两难 ,去是根在澳门葡国已无亲属 ,留则难舍葡国国籍葡国文化。中葡谈判争执最激烈的也是土生葡人问题 ,当然最后形成的方案还是很妥当 ,因为各方都希望土生葡人能继续在澳门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一“土生”一词 ,早见于…  相似文献   

2.
十六世纪初叶 ,葡萄牙用武力夺取中国沿海岛屿的阴谋破产。十六世纪中叶 ,葡萄牙赁居澳门成功。其间 ,有葡方贿赂的因素 ,有中方官府增加税收的因素 ,有中方部分官员提出羁縻策略的因素 ,但最根本的因素是当时的明帝国拥有控制居澳葡人的十足把握。正是这一因素决定明政府允许葡人赁居澳门而获取贸易之利 ,又使葡人构不成边患。因为葡人仅仅是赁居 ,所以明帝国始终对澳门拥有领土主权并对其进行着有效的管治  相似文献   

3.
一、澳门早期宗教教育概述 16世纪前的澳门只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渔村。1553年葡人拓居后,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接踵而来,1557年澳门葡人天主教徒已达400人。为了培养更多的神职人员以应远东传教之需,1594年,耶稣会建立了远东第一所大学一圣保罗神学院,  相似文献   

4.
16世纪中期,葡人抵日经商并取得成功,但至17世纪初日葡贸易开始衰退。这是因为德川幕府禁教后,葡商仍然与传教士保持密切关系,引起幕府怀疑;同时,葡商遭遇资金困难后,不断向日商贷款,导致无力偿还,引起日方不满;另外,葡国海军的衰落也对贸易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在对日贸易中,葡萄牙还要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商业竞争;最后,葡商难以彻底解决葡式贸易固有的缺点。基于这些不利因素,日葡贸易注定衰败,两国关系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5.
一、澳门教育制度历史演进的分析澳门开埠于 16世纪中叶 ,至今已有四百多年 ,其间 ,教育制度的演进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1.澳门教育制度初萌时期澳门原为一小渔村 ,16世纪时 ,当地主要设乡塾及社学 ,为教乡民识字或化民成俗而设 ,其间也有个别私塾较正规 ,教生徒以应科举 ,18世纪后期 ,香山县志曾载有望夏村赵元骆、赵文箐曾中举之事。16世纪中叶 ,葡人开始以借居为名占据澳门。开埠之初 ,澳门的中国居民以中国式教育为传统 ,而葡人以葡萄牙方式办教育。早期葡人以宗教教育为主 ,但到 16世纪末 ,葡人在澳门创办了远东第一所高校 ,即圣保…  相似文献   

6.
澳门位于中国南海岸边缘,珠江和西江三角洲的南端,包括澳门半岛、的仔岛和路环岛,总面积为16.142平方公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15世纪开始,随着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素以航海业发达著称的葡萄牙人闯入亚洲.并在明嘉靖年间开始居留澳门。关于葡萄牙人居留澳门的缘由,史学界争论甚多,据中外史籍记载,主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其一,澳门本为海贼盘踞的巢穴,葡萄牙人驱而占有之;其二,葡萄牙人剿灭海贼明政府以澳门酬报之;其三,葡人用贿赂明朝官员的办法占有澳门;其四,葡人贿赂明朝官员兼以剿海贼…  相似文献   

7.
名称最多 澳门盛产蚝,所以许多地名都称“蚝”。澳门有南北两个海湾,“规圆如镜”,故明代时称澳门为“蚝镜”,又称“濠镜”。澳门古来还有许多名称,如:香山澳、濠镜澳、濠江、镜海、濠海、莲岛、妈阁、梳打埠等等。名称之多,堪称世界之最。 节日最多 澳门节日众多,其中有中国民间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有葡国的节日,如:自由日、葡国日、贾梅士日、葡桥日、葡萄牙共和国成立日等;有宗教节日,如:复活节、圣诞节、追思节等;有澳门自己的节日城市日;有世界性节日,如: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  相似文献   

8.
清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二日(1840年8月19日)发生的中英澳门关闸之战,大致可以被看作是鸦片战争时期英军肆意侵犯广东沿海的一段序幕,同时,因为发生地是在澳门并且事涉澳葡政府的政治态度,所以也是澳门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英军之所以要发动对澳门关闸的攻击,既与澳门在国际贸易与地缘政治中的特殊地位有关,更与英商在澳门的既得利益有关.这场战事以清军失守关闸、英军完胜而告终,这与魏源、林则徐等人所持的英军败退论相去甚远,并对中英双方产生了诸多军事与政治方面的影响,甚至也引起了葡英关系和中葡关系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有关明清时期澳门人口史的研究中,由于人口数据歧出不一,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本文从葡人已婚者、澳门范围的认识视角以及疍民群体三个方面,对明清时期的澳门人口问题加以探讨,以期能起到补苴罅漏之作用,而于澳门史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从1553年开始葡萄牙人强行租占澳门作为打开中国市场的据点。1591年汤显祖贬摘广东徐闻途中经澳门河一游,留诗四首;1598年问世的《牡丹亭》第六出《怅眺》、第二十一出《谒遇》亦记载了这次澳门河奇遇。从汤显祖诗文可以窥见葡占初期澳门风情。汤显祖是最早到过葡占澳门的中国文人,其诗文弥足珍贵。澳门不但是一个重要的东西方贸易港口,而且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日贸易与中国的国际收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日贸易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较大,且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1895年至1931年,中国对日贸易连年逆差,尤其是1905年以后,巨额的贸易逆差大大加剧了中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与中美、中英贸易相比,中日贸易对中国国际收支的消极影响时间最长;而就贸易平衡角度而言,中英贸易造成的贸易逆差最大,影响最恶劣。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的澳门贸易对中外贸易和中国的社会经济有着独特作用 ,伴随着澳门贸易的建立、兴盛、曲折发展和衰落 ,澳门也经历了一个由繁荣到没落的历程。澳门贸易的兴盛既是历史的必然 ,又是时代的产物。它在明清这一中国走向近世的关键时期成为中外贸易的合法孔道 ,推动了中国传统对外贸易向近世贸易的转变 ,更成为中国入超的主要渠道 ,刺激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澳门贸易的罪恶演变 ,澳门也由此成为殖民主义的重要跳板。  相似文献   

13.
官方贸易在古代中日经贸交往中占据主导地位。综观古代中日官方贸易,其总体特点大致有以下数端:它实质上是一种朝贡贸易;对于当时的中华帝国来说,是一种厚往薄来的不等价贸易;以两国的政治需要为前提,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往往伴随着广泛的人才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双边经济贸易日益密切,这是因为中日两国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决定了双方贸易合作的必要性。但在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存在诸多政治的、经济的制约性因素。中日双方正视这些问题,提出妥善的解决办法,将有利于双边经贸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古代、近代都有着十分友好的交往,虽然二战期间发生过惨痛的战争,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贸易往来仍十分密切。追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对中日文化异同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着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在研究日本文化时既要注意两者间的相似之处,更不能忽视两者之间的差异。纵观欧美文化研究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尤其是霍氏理论在学术研究和跨文化企业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基于成熟的霍夫斯泰德理论模型,研究得到的结果将会更加可靠,也更加深刻,使中日文化比较研究更符合国际学术界的规范。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上半叶澳门-马尼拉贸易是澳门葡萄牙人经营下的最主要贸易之一。它是澳门的主要贸易生命线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与日本的贸易。这一贸易,对于澳门至关重要,同样地对马尼拉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澳门于1557年被葡萄牙人租住,至鸦片战争前夕,巳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城市。作为中西文化最早的交汇点,澳门开埠后,西方的饮食文化随之而来。澳门曾以广府文化为主的饮食特色随历史的变革和中西文化的交流,逐渐发生变化并带有明显的中西合壁的饮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16-19世纪,澳门生活着大量的黑人。虽然这些黑人在澳门社会中地位低下,却充当着士兵、护卫、家仆等不同的社会角色,他们在澳门整个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到了清代中叶,由于澳门经济的衰退、葡萄牙奴隶贸易的衰落、澳门当地黑人婚姻问题较难解决以及逃奴现象严重等经济、政治方面的原因,致使澳门黑人的数量不断减少。作为澳门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黑人在澳门社会中并没有完全消失;他们逐渐融入了澳门社会,而且在澳门社会中一直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张文彬 《天中学刊》2012,27(5):15-18
二战后,美国的最初目标是使日本解体,由美国占领日本本土,但亚洲地区国家间关系的变化使美国调整了对日政策。1952年在美国的授意下吉田茂政府完成了《日台和平条约》的签字,彻底断绝了中日间的官方往来渠道。然而,日本并没有放弃与中国接触的思想,并形成了"政经分离"的对华政策。这一政策一直影响着战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发展。虽然在最终目标的达成方面中日两国存在分歧,但在重视民间力量的作用,维持中日关系不被美国的禁运政策束缚而中断方面,两国政府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直接改变珠三角地区的交通运输体系,极大地影响未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及促进珠三角经济地理格局的改变。港珠澳大桥将有利于珠江西岸获得更多产业转移和投资的机会,也将导致珠江东岸相关产业竞争力的削弱,尤其是物流业的竞争力。港珠澳大桥还将进一步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的中心地位以及为澳门提供更广阔的经济腹地,推动澳门经济的适度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