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要义就在使教育回归到育人的原点上来。当代异化的教育背离了它的原点,失身为经济、政治的奴仆。教育的异化除存在社会体制方面的原因外,还由于在思想上被基于社会本位的教育理念所统治。实现教育的回归就要使教育真正站到人的立场上来,以人之生成、完善为基本出发点,将人的发展作为衡量的根本尺度,用人自我生成的逻辑去理解和运作教育。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大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同时也使人类的许多理想甚至幻想得以实现。但是 ,人类同时又发现 ,科学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却有如深潭激荡 ,猛似急风暴雨。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高技术评估的困难和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已构成对当代科学的挑战。人们把这叫做科学对人类的异化 ,简称为科学的异化。面对科学的异化 ,怎样帮助高师文科学生正确理解科学的异化问题 ,以使他们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更好地承担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异化”与“科学的异化”“异…  相似文献   

3.
浅谈"教育异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异化是一种客观存在。而目前教育界对教育异化的理论研究一般停留在“学习异化”的研究上。本文试图通过对教育异化的研究使人们从反面认清教育的本质,正确认识教育的作用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提供一种认识当代功利化教育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一、教育异化倾向的新内涵尽管教育异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变动所带来的教育环境的变化频繁,使得教育异化问题必然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如为了配  相似文献   

5.
教育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课堂中权力与权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全球化既包括教育的地方全球化,也包括教育的全球地方化,它给我国教育的方方面面带来重要影响。我国传统课堂以权力为本位,显示出权力异化和权利弱化的特点。在教育全球化过程中,一些被全球所认可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冲击着我国的传统课堂,使之逐渐向以权利为本位教育观转变,追求权利的平等与权力的公正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的基本途径。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是教师和学生生命力的呈现过程。所以,只有在课程体系中落实好生命教育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然而在当代基础教育领域。学校的形态本质上是一种工业化的教育,课程体系囿于科学世界与认知控制。导致了人性的生命状态的剥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和异化。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生命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应试教育:教育本质的异化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冉铁星笔者认为,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素质教育.但在特定条件下会产生出某种舍本求末、背离本质的弊端(例如“应试教育”及其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这种弊端是教育或素质教育的异化。异化,是哲学中的一个术语。通俗地说,它...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原点:育人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要义就在使教育回归到育人的原点上来。当代异化的教育背离了它的原点,失身为经济、政治的奴仆。教育的异化除存在社会体制方面的原因外,还由于在思想上被基于社会本位的教育理念所统治。实现教育的回归就要使教育真正站到人的立场上来。以人之生成、完善为基本出发点,将人的发展作为衡量的根本尺度,用人自我生成的逻辑去理解和运作教育。  相似文献   

9.
以构成论为基础的当代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从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表层联系来解释经济发展,把人塑造成了只追求资本增值的活的工具。马克思从人类生产劳动发展的历史进程出发,明确指出由于资本被只追求自身货币增值的社会力量所支配,它使人类活动特别是教育活动出现了异化。要想重新修复教育兴贤育才的功能,当代教育必须倡导一种顺应生命的自然规律与遵循人生成长规律的“体、智、善”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唯有如此,教育才能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异化与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学教育科研一般指中小学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就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的研究或尝试性实践。作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及专职教育研究的移植物,中小学教育科研在移植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异化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其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阻碍了其功能的充分发挥,降低了它的社会声誉。分析中小学教育科研产生异化现象的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寻求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回归,探索克服异化现象的有效方策。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概念演进的探寻与透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教育“概念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基础和思想渊源。环境教育自产生起就具有与分科的学院式教育相对立的教育理念;环境教育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教育内涵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拓展;20世纪90年代环境教育定位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继承的同时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得到进一步明确,为现代教育的重塑提供了更加可行的基础。总之,对概念发展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勾勒、架构出“环境教育“框架,以一个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重构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2.
隐性教育及其内涵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性教育是与显性教育直接对应的现代性德育概念,已成为当代德育研究中持续升温的热点。然而,学界对此概念及内涵的理解尚未形成共识,常与其它近似概念相混用。所以,如何科学界定隐性教育,把握其特征与规律,显著区别于其它概念,既是德育科学化发展的必然,也有助于指导新时期德育工作,进一步拓展德育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13.
作为沿海地区最典型的省份,由于本地浓厚的化传统、发达的经济基础和士绅群体的推动,江苏近代义务教育形成了独特的模式:一方面,它始终保持着全国义务教育的先进位置;另一方面,其义务教育普及率并不高。在近代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江苏首开义务教育亩捐,注意保持与中等、高等教育发展的适当比例,都是值得注意与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支撑、以专业为中轴。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出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在课程和教学过程的内涵上着力,探索并创新现代校企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营造适当的教育、教学环境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现代教育技术从理论与媒体两方面支持素质教育的实施 ,从呈现教育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和多样化、优化教育教学信息传递过程、优化教育教学信息处理过程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现代教育技术是时代的产物 ,在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与素质教育协同发展 ,将使学校教育丰富多彩 ,蓬勃发展 .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完人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完人” ,而不是造就只有科学技能而缺乏人文素质或只有人文知识而不懂科学技术的“半人”。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导致科学教育的强盛和人文教育的衰微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又强化了这种重科技轻人文的价值取向 ,因而高等教育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上出现了失衡 ,成为一种培养“半人”的教育。要改变这种现状 ,实施完人教育 ,就必须在重视人文教育的同时 ,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的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晚清政府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失利,洋务运动和变法维新的兴起,科举制度废除和新教育的开始,海外留学政策的演变等动因的交互作用,使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得以肇始和发展,并相继产生了三次留学高潮,持续不断的留学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近代高等教育的人力和组织保障到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从适合中国国情教育模式的探索到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的建立,都无不与近代留学教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了解中国近代德育理论是深入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方面。其实际存在形态与发展主题是把握它的二条有益线索,从前者看,它有德育思想、德育论、德育学等多种形态;而从后者看,它则先后经历了清末公德与私德理论、民初公民道德教育理论及民中期后的训育理论三个内容相对各异的阶段。近一、二十年来,对中国近代德育理论的研究已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从而也为人们反思与构建新时期学校德育理论提供了有益借鉴。然而,相较近代德育理论本身实际状况而言,已有研究还与之存在不小差距。因此,有必要在认真回顾与总结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刘立红 《沧州师专学报》2010,26(3):81-82,88
近代中国教会女学从创办到发展,经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办学模式。虽然传教士创办近代中国教会女学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基督教的影响,加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以造就为其服务的知识界,但教会女学在客观上不仅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女性,还推动了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产生,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信息全球化,使人类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因特网大量的普及化的应用,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已成为设计最优化教育过程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对传统的教育提出了时代的挑战。21世纪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育资源、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结构调整有重要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