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动作协调能力属性及其相关定义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从动作协调的运动学特征,生理心理学实质以及动作协调能力与运动技能的关系方面对人体动作协调能力的本质属性及其相关定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动作协调能力是运动个体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的综合体现。从概念上讲,协调能力是运动技能的下位概念。从包容关系上看,运动技能包含着协调能力因素,但从因果关系上看,协调能力是运动技能形成的条件。因此不能把协调能力与运动技能相互混淆,更不能把协调错误的理解为一般体能素质,因而建议使用“协调能力”这一概念更能反映动作协调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女子铁饼运动员掷铁饼动作中主要肌肉肌电信号进行采集,采用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对其进行非负分解与降维,获得Bernstein运动协 调理论体系下的运动协调结构体及其活动程度概念的量化指标,并且从它们与运动成绩间的关系中探讨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神经-肌肉”协调能 力的特征。研究显示,掷铁饼动作中,肌肉的活动主要受到4种贡献率各异的运动协调结构体支配,它们的构成与活动方式有所差异,具备实现该动 作中重要运动任务的功能。优秀女子运动员“神经-肌肉”协调能力特征表现为,部分运动协调结构体较高的活动强度或适宜的活动时机,它们通过 作用于人体扭紧姿态以及最后用力等重要任务,实现效果对掷铁饼动作运动成绩产生影响。基于Bernstein运动协调观的“神经-肌肉”协调能力诊 断与评价具有鲜明特点以及可行性,值得在专项技术训练以及重大赛事科研攻关服务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理学和训练学两个角度探讨分析了散手运动员协调性的组成结构与分类模式。理论分析表明:散手运动员协调性是机体平衡能力、视觉感知能力、听觉感知能力、本体感知能力、控制上肢和下肢动作能力的5大能力的综合表现。按照完成具体散手动作时肢体间的相互关系划分为:全身动作协调,上肢和下肢动作协调;左-右上肢间动作协调,左-右下肢间动作协调;按照完成散手动作时感觉器官与运动器官的联系划分为:平衡-身体动作协调,视觉-身体动作协调,本体感觉-身体动作协调,听觉-身体动作协调、上肢和下肢-身体动作协调。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瑰宝,对运动功能的发展也有其独特优势。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然而太极拳对发展人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因此,该文对太极拳“并步云手”动作进行研究,探讨太极拳不同架势下“并步云手”动作完成过程中手眼协调能力与重心之间的关系,为太极拳在健身锻炼中的应用提供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协调能力的竞技价值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协调能力是运动员的一种综合性运动素质,其竞技价值早已超越人们目前的想象。协调能力作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融合剂",可促进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训练的效果。通过"运动协调"与其它运动素质、运动技能、心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着重从理论方面阐述协调能力对改正错误动作,促进动作技能之间的正迁移,加快建立动力定型,减少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弥补比赛时因心理紧张而造成的动作变形,确保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正常发挥等方面的竞技价值。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发展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辉  李景莉 《体育学刊》2004,11(6):112-115
协调能力是影响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发展运动员协调能力有助于提高技术动作质量和运动成绩。“协调”将紧张与放松、严格与宽容、专一与全面、健与美辨证地融为一体。提高对协调的认知水平,树立科学的协调训练观,必将减少无谓的体力付出和精力消耗,使运动训练的时间、内容和负荷安排得更加合理,促进运动训练的效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樊江波 《体育教学》2011,31(5):29-31
人类动作是以各种身体动作为基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动作贯穿人的发展始终^[1]。动作是组成人类活动的基本元素,董奇Ⅲ指出:在人类活动中,动作的完善性总是以协调和控制两个过程的高度发展为标志,因此人类动作的发展归根结底也可以被认为是协调和控制过程不断提高的过程。动作协调发展作为高度控制的运动系统体系,它分为固有的或通过练习形成的动作结构;通过练习形成的动作结构,研究者在开、闭环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依据动作控制理论从行为水平的角度,对影响动作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协调”和“自由度”进行分析,并描述和解释神经系统是怎样协调运动的。  相似文献   

8.
田径技术动作协调能力的特征及其分类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径技术动作协调能力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通过对田径技术与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关系 ,田径技术动作协调能力的特征与分类模式的探讨 ,认为动作协调能力是运动技能的构成成分 ,田径技术动作协调能力具有体能—躯体复杂动作协调的特征 ,并对其进行了五种模式划分 ,为今后对少年儿童田径技术动作协调能力发展规律研究指标体系的设计 ,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皮艇划桨动作中躯干与上肢的协调方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尼克莱·伯恩斯坦的“协调观”运动控制理论为基础,探索皮艇划浆动作中躯干与上肢的协调方式,为皮艇技术的诊断提供新视角.国内首次采用三维摄像技术对皮艇划浆动作中躯干与上肢的运动学参数进行测量,通过连续相对时段方法对躯干与左臂、躯干与右臂的协调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论:(1)在划桨时段中,躯干与划桨侧手臂正相位协调程度呈现“降低—提高—降低”的变化.在划桨过程中,首先主要依靠躯干运动,然后依靠躯干与划桨侧手臂共同运动,接着主要依靠划桨侧手臂的运动;(2)在右划桨时段末期,躯干与右手臂协调还存在一个提高的过程,这可能是由于躯干与右手臂还存在一个撑桨动作;(3)躯干与左上肢的协调变异性显著小于躯干与右上肢,这表明躯干与左上肢协调的控制水平相对要低些;(4)躯干与右上肢的协调关系在左桨阶段较松弛,在右桨阶段比较紧密,这体现了躯干与右上肢协调的周期节奏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大多数的体育类的教材中,并没有单独的对协调能力进行解释,通常把它看作是掌握动作进行运动时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协调同配合完成练习动作或技术活动的能力。在传统的训练理论中,  相似文献   

11.
动作要点与习练须知1.在文字说明中,凡有“同时”两字的,不论先写或后身体某部分动作,各运动部位都要同时协调运动,不要分先后去做。2.运动的方向是以身体的前、后、左、右为依据的。不论怎么转变,总以面对的方向为前,背对的方向为后,身体左侧为左,右侧为右。3.“动作说明”是以面向南起势写的。初学阶段按“动作说明”的方向演练,容易记住拳式和运动方位(最好按“场地示意图”在地上画上方位标记习练),待动作熟练后,起势面向东、西、南、北可任选一方。4.这套拳的式子是按先右后左的顺序编排的。要先做右式后做左式。22个式子中只有起、收…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掌握运动技能与掌握其它科学知识不同,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动作练习来进行的。在动作练习过程中,由动作本身引起的运动感觉是最直接的“调节者”。谢切诺夫指出:“毫无疑问,这些感觉虽然是模糊的,但在各个肌肉收缩的协调活动中,却起着主导作用。”巴浦洛夫因而认为:运动分析器是内部分析器中最重要的分析器,它的活动所产生的感觉是由运动所引起的,又支配和调节着运动的进行。因此,  相似文献   

13.
张甲 《少年体育训练》2011,(Z1):295-296
在我国大多数的体育类的教材中,并没有单独的对协调能力进行解释,通常把它看作是掌握动作进行运动时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协调同配合完成练习动作或技术活动的能力。在传统的训练理论中,常常把  相似文献   

14.
<正> 前言为了探讨乒乓球运动对运动员的能力有什么特殊要求,本人曾对乒乓球运动员及其它项目运动员等进行了肘关节灵活性与动作记忆表象的测定,得出乒乓球运动员比其它项目运动员在以上二个心理素质有明显的优势,腕关节灵活性大,动作记忆表象能力强的结论。但是乒乓球运动其上肢并不局限于腕关节控制发力,正确的动作应当由肩、肘、腕三大关节以及手指其他关节协调配合,才能掌握高水平的“快攻”、“弧圈”与“落点”的技术和战  相似文献   

15.
从足球运动员协调能力的概念、外部表现特征、内部结构特征以及分类模式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分析,研究表明,足球运动员的协调能力是一种复杂的能力,既不单纯的是身体素质,也不单纯的是运动技术。它是运动员在足球运动中,熟练地控制与调整自身身体动作、特别是下肢动作,最优化主动或被动完成各种有球与无球技术动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头部位置及其运动在各项体育运动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武术运动中尤为显著。我们知道,武术运动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身法为“四法”之核心,是肢体运动的主宰,而身法的变换一般又都是从头部的位移开始的。手、眼、身、步的协调,动作姿势的规格,也都与头部的位置正确与否分不开。下面通过对武术动作的静止“定势”和运动两个方面的分析,来说明头部位置及其变化对武术动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协调能力及其作用协调能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物运动能力,是除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之外的又一种身体工作能力。比较三者间的关系(见图一),不难看出,协调能力是构成身体工作能力的因素之一,但它又与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等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图一协调能力属一种身体工作能力依约赫(1992年)的观点,在相同的或较弱的身体条件下,协调能力好的运动员能够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因为在运动素质和协调能力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协调能力才能完美地发挥运动素质和技能水平,并能使动作能量节省化。…  相似文献   

18.
1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技能的培养按一定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称之为“运动技能”。学生学习各种技术动作不能只停留在领会的水平上,必须提高他掌握技术的能力。掌握运动技能是取得体育锻炼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运动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l)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2)动作的协调阶段。(3)动作的提高和完善阶段。即通过教学使多个局部动作经过练习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使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及多余动作逐步减少直到消失,从而达到协作的速度加快、动作准确性提高、动作协调而灵活,使动作接近自动化…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背景儿童健康多年来已成为大家非常重视的议题,现今儿童的体能为何较差,是因缺乏运动,导致相关协调性的动作能力不佳。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的动作反应迟钝与缓慢,并容易跌倒,运动学习表现不佳会出现排斥体育课程的情况,在动作协调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运动伤害的危险机率高,因此,会降低了从事运动的意愿。早期合理的运动经验中,是能提早获得注重协调、平衡及身体协调、平衡控制等能力,对于一个学童或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于日后各种运动技能的获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摄像与肌电图同步测试手段,对我省现役4名高水平女子摔跤运动员在完成摔跤关键技术动作过程中,肌肉表面肌电图(SEMG)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她们所测试的肌肉肌电变化有两种不同特征,景瑞雪的肌肉活动具有一定的变化节奏,协调能力较好;其他队员则表现出部分肌肉持续用力的时间较长,协调能力相对较差.肌肉表现出活动与用力程度最大的肌肉为右侧肱二头肌.在完成抱腿摔过程中肱二头肌为主要的用力肌肉.右侧股直肌的活动程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