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美国小学生“品质教育”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部长赖立指出:“美国在21世纪的成功,取决于青少年良好的文化知识和道德准则。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自80年代末,美国校长协会首次提出青少年“品质教育”(CharacterEducation)或“道德品质教育”(MoralCharacterEducation)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在公立学校改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与习惯,树立吃苦耐劳精神,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品质”。美国“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六大支柱,它们是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内容完全超越了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局限,并把它作为每位青少…  相似文献   

2.
美国道德教育50年的演进历程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道德教育从1955年到2005年,经过50年的演进和派别之间的竞争与互补,从衰退走向复苏,从寻求革新走向回归传统,形成了美国德育的整体框架———六大势力和三大阵营。六大势力为:澄清道德价值、发展道德认知、弥补道德情感、训练道德行为、回归传统美德、激发道德动机。其中,前四种势力属于革新阵营,第五种势力属于传统阵营,第六种势力属于超越阵营。  相似文献   

3.
韩文根 《娄底师专学报》2007,(6):160-162,171
网络视域下的文化丰富多彩而又内容庞杂,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育期,缺乏对多元文化的选择和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网络消极文化的影响导致道德失范。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构建现代德育观,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实现网络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从 2 0 0 0年以来 ,更加重视品德教育。鉴于美国社会青少年和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增长 ,美国国家领导人认识到“美国在2 1世纪的成功 ,取决于青少年良好的文化知识和道德准则。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   1.主要内容 :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建立在六大支柱上。即 :依赖 ,敬重 ,责任 ,公平 ,关怀 ,公德。  ——依赖 :诚实 ,不欺骗 ,不偷窃 ,坚持真理 ,效忠国家 ,忠于家庭等。  ——敬重 :尊重别人 ,宽容差异 ,举止礼貌 ,语言文明 ,用和平的方式处理愤怒与争执。  ——责任 :干好本职工作 ,自控自律 ,谨慎…  相似文献   

5.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大学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论,即“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并提出两种道德教育模式:道德讨论模式和公正团体模式。这对改革我国大学德育的教学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用的启迪,即道德教育应强调个体自主道德发展,避免简单的单向灌输;应大胆吸收借鉴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改革我国大学德育的课堂教学;要把握校本德育目标的层次性与序列性,避免“一锅煮”、“一刀切”;加强德育课程的整体性,注意隐性课程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一、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方法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德育理论家,是道德认知理论流派的创始人。经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理论反映了个体道德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并且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德育的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相似文献   

7.
戴彩虹 《文教资料》2006,(18):73-74
网络文化,是关于人类新的生产方式、生活理念与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的精神积淀以及有关人生态度、道德养成与价值取向的真实记录。网络文化是一种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多形式的复合型、大众化文化,容易被人接受,尤其受到青少年的欢迎。但是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改变人类历史和生存方式的新生事物,其“双刃剑”作用明显。如何应对网络文化,积极开展青少年德育的研究工作,这是德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有鉴以此,本文试分析网络文化下青少年德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网络文化下青少年德育的创新对策。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德育的挑战网络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蔓延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中不只呈现一种文化形态,而是多种文化形态同时存在相互作用,使得我国文化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多元文化对青少年道德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给青少年提供了广阔的道德能力发展空间,创造了更多的道德选择机会;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尚不成熟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道德困惑,从而影响了青少年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更应该重视对青少年道德选择的培养,使其在面对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态度取向、行为方式等一系列差异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相似文献   

9.
多元文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德育一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另一方面却又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面对多元文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幼儿园德育首先要引导幼儿树立“文化自尊”与“文化尊重”的道德理念;其次要培养幼儿形成基本的道德约束、判断能力;再次,德育内容应该有机结合古今、中西道德文化精华;此外,德育方式还要追求灵活、民主与开放。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德育模式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波 《江苏高教》2001,(1):81-83
处于教育活动中核心与灵魂地位的德育,应积极面对新时期浪潮,变工具性德育模式为主体性德育模式。主体性德育模式表现出与工具性德育模式截然不同的面貌、观念和思维方式。主体性德育模式将德育的现实性功能与超越性功能、个体享用性功能与一系列社会性功能有机地整合于“受教育者主体性”这一目标的培养上,既通过道德教育传授现时代的规范,又按照某种超越于现实的道德理想去塑造与培养人。它深刻地触及了德育的根本性问题,给出了德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佳木斯市推行德育“五心”模式针对目前青少年道德“滑坡”的倾向,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探索出一条德育的新路──“五心”教育模式。“五心”即: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这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教育工程,它根据德育渐进...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一名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养成遵纪守法、道德高尚、乐观进取的良好修养,加上有较高的文化科学知识,健康的身心,这就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实现了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主知主义”德育观作为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理论的一脉,有其内在的合理性。认知和理性是德性和德育的源泉;德性的获得需要理性的支撑;道德认知与思维构成了道德教育的起始环节。“主知主义”德育观又有其自身难以僭越的限度。它不能担保认知与实践的相涉相融;认知并非道德的唯一要素,知性教育亦非德育的全部;知识不能自动地成为道德指导,智慧亦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主知主义”道德观不能如其所是地确保道德教育的价值与实效。对其合理性予以德育学辩护,对其限度予以德育学反思,是为了建构一种理想的德育研究致思趋向,以超越单一的“主知主义”从而以整合的视域对多元道德取向予以统驭或涵摄。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美国当代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LawrenceKohlberg)等人在直接吸收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以两难道德判断为切入口的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主张道德教育应激发儿童的积极思维,发展儿童的道德推理能力,促使他们的道德思维向更高阶段发展。柯尔伯格在对美国青少年十几年的跟踪调查和对十几个国家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该模式认为道德认知发展包括三个水平及六个阶段:第一水平:前习俗…  相似文献   

15.
浅析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具有开放性、隐蔽性、无拘束性和虚拟性的特点。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心理不成熟,道德人格不健全,缺乏自律。无论从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客观环境,还是从主观因素考察,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和道德自律能力。只有实现青少年道德人格的不断提升,才能有效地遏制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学为圣贤”的德育目标,以及“血脉上感移”的德育模式在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形成与提升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美国加强品德教育:美国从2000年以来,更加重视品德教育。鉴于美国社会青少年和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增长,美国国家领导人认识到“美国在21世纪的成功,取决于青少年良好的文化知识和道德准则。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1.主要内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建立在六大支柱上。即: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公德。———信赖:诚实,不欺骗,不偷窃,坚持真理,效忠国家,忠于家庭等。———敬重:尊重别人,宽容差异,举止礼貌,语言文明,用和平的方式处理愤怒与争执。———责任:干好本职工作,自控…  相似文献   

17.
故事型德育模式为提升学校德育实效开辟了新的理论分析视域及实践操作原则。以故事的本体论价值为依托,与故事的文化属性相契合,故事型德育模式特别强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内在统合性,既保证了德育实效,又拓宽了对德育实效的理解,更提升了德育实效的人性境界。故事型德育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德育操作方式,更是一种以叙事文化信念为内核的德育范式。其基本的理论品味自起始之处便超越了纯粹的德育方式层面,着眼于德育方式及实践操作原则对学生的精神结构、心灵秩序及未来可能意义世界的深层价值。其具体建构策略包含三个层面:学校德育方式的故事型建构、师生关系优化的故事型建构、课堂德育情境的故事型建构。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的影响给青少年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与青少年德育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面对和解决这些矛盾,开展网络教育,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建设网络道德文化,培养青少年道德自我完善能力,是“E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的影响给青少年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与青少年德育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面对和解决这些矛盾,开展网络教育,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建设网络道德文化,培养青少年道德自我完善能力,是“E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比较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大相径庭,其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也有本质区别。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在其不同的德育模式下进行的,这决定了二者在内容、途径、方法上的差异。美国的德育模式是典型的“全面主义”模式。其特点是:不单独设立道德学科来传授道德知识,而是通过人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道德实践”、生活指导、心理咨询等全部教育活动进行道德教育。“全面主义”模式的优点是通过学生的能动性来达到目的,即通过学生与其社会道德环境相互作用、积极思考、去伪存真来达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