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华彬 《体育学刊》2007,14(6):103-106
以我国现役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为依据,分析达到各运动级别的最佳年龄段,并以此勾画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成材轨迹.结果表明: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年龄意义上的成材轨迹表现为:15~18岁是成为一级运动员的最佳年龄段;17~22岁是达到健将级运动员的最佳年龄段;2025岁时的竞技能力已经过渡到国际健将级运动员水平.另外,通过对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各训练阶段的年龄分布情况的分析,证明运动员各训练阶段与各等级运动员最佳年龄段的分布呈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训练阶段下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界定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各训练阶段为切入点,在研究游泳运动员专项形态基础上,比较其在不同训练阶段下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游泳女子运动员的专项提高阶段为13~15岁,最佳竞技阶段为16~22岁,竞技保持阶段为23~26岁,男子各阶段相对女子晚1~2年。此外,游泳专项特征主要体现在“倒三角”的体型、身高、臂长和质量较高的肌肉群4个方面。不同训练阶段下游泳运动员形态特征为:不论男女,在专项提高阶段,形态上某些指标尚具有一定的发育与挖掘潜力,相对于最佳竞技和竞技保持阶段,不具有形态上的专项优势,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基本形态因子上;最佳竞技阶段与竞技保持阶段的形态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优秀游泳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法,对现阶段国内外优秀游泳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区比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保持短。我国优秀游泳动员最佳竞技年龄明显早于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世界优秀男女游泳运动员的平均最佳竞技年龄均为22岁;我国优秀男女游泳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分别为20岁和17.5岁。建议早期训练避免专项化过早;加强对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培养;正视并且重视比赛和训练中运动成绩的短暂停滞。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我国举重竞技水平的提高。保持我国举重项目,尤其是在女子项目和男子中小级别在世界上的优势.对不同阶段少儿举重运动员选材内容与方法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把那些具有举重运动天赋的运动员选拔出来.进行科学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使之成为攀登举重高峰的优秀人才。随着现代竞技运动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尤其是体育先进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2名男子举重运动员进行了身体机能的测试与统计处理,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最高无氧功率,平均无氧功率FT%,上、下肢绝对肌力,背力与运动成绩高度相关,优秀运动员(健将级)上述指标均较一般运动员(一级)高,为科学选材及训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竞技年龄是运动员最初达到运动健将水平到达到本人最高运动成绩以及到保持最高运动成绩这一年龄阶段。我国与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相比差距较大,一般世界优秀投掷运动员竞技年龄为10-13年,男子  相似文献   

7.
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运动成绩增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我国100名优秀举重运动员成长过程的调查研究,总结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成绩增长的规律,为我国举重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省男子举重曾经是一支取得过辉煌成线贩运动队,培养过多名在世界、亚洲、全国优秀运动员,先后几十次打破亚洲、全国记录和取得亚洲、全国冠军。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省运动员运动成绩、比赛成绩与全国各省市运动队相差较大,九、十运会没有一人取得金牌,引起了山东体育界各级领导,举重界全体上下的重视,如何改变目前这种不利因素,是我们山东举重界、举重教练员尤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教练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怎么能够重新振兴我们山东男子举重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运动成绩。[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以伦敦奥运会男子举重8个级别比赛成绩前8名共计64名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为研究对象,对其竞技表现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4.1±1.10,并认为举重运动员最佳年龄为23-26岁;随着级别的升高,男女克托莱指数值也在增大。男子运动员平均成绩的稳定性好,竞技水平差距小、竞争激烈,平均发挥率全部超过100%。运动员的平均成功率普遍不高,介于52-80%之间,抓举高于挺举,每轮次的成功率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文献资料、实验测试等研究方法,对体能主导类项群不同运动项目及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下肢蹬伸最大力量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优秀组男女运动员以及一般组男运动员存在着项目间差异,一般组女运动员蹬伸最大力量未见明显的项目间差异;不同竞技水平间,只有男子举重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其他运动项目的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间,蹬伸最大力量发展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126名男女青少年运动员30sWingate无氧功试验结果表明:女子在15岁、男子在16岁最大无氧功率值、平均无氧功率值增长幅度较大.女子在14岁-16岁期间的最大无氧功率值、平均无氧功率值呈上升趋势,在14岁-15岁期间的相对最大无氧功率值、相对平均无氧功率值呈上升趋势,在15岁-16岁期间的相对最大无氧功率值保持不变,相对平均无氧功率值呈下降趋势.男子在15岁-17岁期间的最大无氧功率值、平均无氧功率值呈上升趋势,但是相对最大无氧功率值、相对平均无氧功率值呈下降趋势.提示女子在15岁、男子在16岁应注意训练方式与手段的改进,以促进青少年运动员无氧功率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罗智  龙国强 《体育学刊》2006,13(6):111-114
从指标模型、权重模型与均值模型三维勾画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形态模型。结果表明,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各形态指标可分为肌肉质量因子和体型因子两类;权重模型显示出髂宽、髂宽指数和克托莱指数最能反映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专项形态特征,体现出“倒三角”的体型与发达的肌肉质量符合举重运动员的形态要求。同时,均值模型显示,不同重量级别之间,体型因子各指标的差异不如肌肉质量因子明显。另外,随着重量级别的提高,优秀举重运动员专项形态适合运动员举起更重的杠铃。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专家访谈、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对排球项目"跨界跨项"选材的概念、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从什么项目选"、"年龄和训练基础有什么要求"、"测试什么内容及指标"三个关键问题建议如下:(1)当前适宜从篮球和田径进行排球"跨界跨项"选材;(2)男运动员一般不超过15岁,女运动员一般不超过13岁;(3)选材关键指标为身高、跟腱长、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助跑摸高、半"米"字移动以及快速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选拔参加残奥会国家队冬训及部分春训的运动员进行调查,并就优秀残疾投运动员多年训练的主要动机进行了分析。结论是:1.我国优秀残疾投掷运动员坚持多年运动训练的因素既有对项目的热爱、对自尊和社会尊重的要求,同时也受生活压力因素的影响。2.男女运动员均表现出强身健体的训练动机。3.男运动员更看重运动训练的内部回报,女运动员则看重训练的外部奖励。4.男运动员注意运动训练的长远回报,女运动员看重运动训练带来的眼前利益。5.男运动员渴望通过训练及成绩得到社会认可,女运动员则更看重自我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选取我国重点城市U13足球比赛的15支队伍中的206名男子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神经类型和反应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参加我国重点城市U13足球比赛的运动员中有50%的运动员为优秀神经类型,适合于从事体育运动;13岁组和训练年限较多组中的优秀神经类型所占的比例较大,说明随着年龄的成熟和训练的深入,神经过程会得到优化;不同年龄、训练年限、神经类型的个体在反应时上无差异,选择反应时短的运动员并不能反映其具有较优秀的神经类型.  相似文献   

16.
对镇江市少年儿童健美操培训基地的90名7-12岁队员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参考有关少儿健美操、体操、艺术体操等项目启蒙训练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以及训练组合是运动员获得好成绩的前提。在启蒙训练中必须从少儿生理发育等特点出发,合理选择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同时还要克服现在少年儿童学生压力重,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文化培养所涉及到的抢时间问题,争取能够达到良好的事半功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以浙江省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六年的训练负荷反馈指标和机能反馈指标的采集、测试和分析,探讨上述指标对我省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男子运动员成长存在的影响,为我省场地自行车男子短距离项目的持续高效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六年的训练周期中,对我省自行车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清睾酮、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进行定期测试,并形成比较完整的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优秀组和普通组的血清睾酮、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6年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血红蛋白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②在机能反馈变化方面,与优秀组相比较,普通组的血红蛋白平均值在2012年、2016年和2017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清睾酮则在2012年、2013年和2016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③在训练负荷反馈方面,仅在2017年,优秀组的血清肌酸激酶平均值与普通组相比较,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对场地自行车短距离男子运动员来说,血红蛋白在训练初期可能不是最主要的机能指标,但是到训练中后期可能会成为评价运动员恢复能力的一项主要指标;②血清睾酮水平的高低对场地自行车短距离男子运动员的成才至关重要,是训练初期就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指标;③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分别是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机体反馈指标,优秀运动员在训练内容转换的过程中,适应能力要好于普通运动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探究举重竞赛规则重要条例的变化对运动员试举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男子举重队认真研究新规则,合理有效地运用战术,提高比赛中的试举成功率,为运动员获得比赛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有关举重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比赛时大部分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抓举强、挺举弱,而造成挺举弱的主要原因是上挺失败.就上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逐一提出解决问题的训练方法,并通过运动员实验前后成绩比较,证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跆拳道作为一项对抗性的竞技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有着很大的要求,在跆拳道的对抗中,体能的不足会严重影响运动员对技战术的执行能力,尤其是在对跆拳道运动竞技规则的改变以后,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对跆拳道运动员进行训练时会选用核心力量训练,但是关于核心力量对于运动员体能的影响研究的不是很多。文章通过对大连市20名跆拳道优秀运动员进行研究,文章从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入手,确定测试指标,分别对运动员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前后对其进行体能测试,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