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地势低洼的平地、山坡地、山顶底三个地势不同的大面积黄芩生产基地采用6种药剂进行黄芩白粉病防治试验表明:在地势低洼的黄芩生产区,采用在白粉病发病初期每隔10~14天连续喷洒2次50g/hm2的氟硅唑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硫磺三唑酮100倍液或纯品金甲托1500倍液;对通风透光好或较好的地块,可不进行白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黄芩病虫害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隆化、滦平、兴隆、承德、双桥等5个县区的12个生产基地不同种植年限、不同种植方式、不同地势及茬口的黄芩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初步摸清了承德黄芩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和发生程度,发现了黄芩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褐斑病、圆斑病、灰霉病等5种,主要虫害有蝼蛄、蛴螬、金针虫、小地老虎、苹斑芫菁和黄翅菜叶蜂等,为开展黄芩主要病虫害的科学防治、确保黄芩安全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防治五味子白粉病的农药种类和最佳浓度进行筛选,并对防治后,药剂对植物叶片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做了探讨。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阿米西达(250g/L醚菌酯悬浮剂)和多抗霉素(13%水剂)可以有效防治五味子白粉病,其中阿米西达8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7.82%,而1000倍液和多抗霉素800倍液的防效也达到了80%以上;阿米西达和多抗霉素用药后均可导致五味子叶片主要生理指标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以及CAT酶和POD酶活性降低,在用药30d后,叶片生理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而多抗霉素处理叶片主要生理指标同对照相比,有所增加,对植物的生长起到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植物源药剂防治天幕毛虫,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对园林植物的危害,同时减少害虫防治时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进行植物提取液对天幕毛虫幼虫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植物源药剂中,狼毒的效果最好,其次是走马芹和白藓,10倍液使害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是89.47%、87.72%、85.96%,而烟草和白屈菜提取液的效果不明显,校正死亡率均在60%以下。  相似文献   

5.
膜技术分离浓缩葡醛酸水母液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针对葡醛酸水母液中残存的硝酸需要分离处理的企业技术难题,采用膜技术对葡醛酸水母液进行了分离浓缩。主要考察了不同操作方式下葡醛酸水母液的体积稀释倍数与体积稀释比的关系、体积稀释倍数与透余液硝酸浓度的关系、透过液硝酸脱除率、分离前后葡醛酸水母液透过液与透余液波美度变化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料液稀释倍数达到4倍以后,采用洗滤技术对葡醛酸水母液中硝酸的脱除具有明显的效果;采用纳滤膜技术可以对其进行浓缩。这些研究对改进葡醛酸水母液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家种黄芩与野生黄芩及黄芩主根不同部位的黄芩苷含量的研究表明:家种黄芩的黄芩苷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野生黄芩;黄芩主根的根尖、根中、根头不同部位中,黄芩苷含量以根尖最高,根头次之,根中最少。其中,根尖的黄芩苷含量显著高于根中部的黄芩苷含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三个县四个大面积黄芩生产基地的黄芩黄翅菜叶蜂防治试验表明:在黄翅菜叶蜂一代成虫孵化未产卵前连续喷洒两次30%乙酰甲胺磷的防治效果为最佳,其次是40%辛硫磷和10%爱诺虫清。  相似文献   

8.
对兴隆林业局柳树枯枝病害发生原因、症状、侵染循环、发病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结论: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和10%双效灵800倍液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三个县四个大面积黄芩生产基地的黄芩黄翅菜叶蜂防治试验表明:在黄翅菜叶蜂一代成虫孵化未产卵前连续喷洒两次30%乙酰甲胺磷的防治效果为最佳,其次是40%辛硫磷和10%爱诺虫清。  相似文献   

10.
黄芩是河北承德的道地药材,虫害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总结了北方地区黄芩主要虫害的种类、识别要点、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黄芩是河北承德的道地药材,虫害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总结了北方地区黄芩主要虫害的种类、识别要点、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新型杀虫剂啶虫脒和阿维菌素与常用药剂氧乐果的林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在药后2d、5d和14d的防效,均明显优于40%氧乐果乳油1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3.
有机肥对黄芩总黄酮和黄芩苷含量影响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有机肥种类及其施用数量与黄芩根部主要有效成份总黄酮、黄芩苷百分含量之间关系二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有机肥种类及其施用量的不同 ,对黄芩总黄酮的百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黄芩苷百分含量影响显著或极显著 ,与未施有机肥的对照相比较 ,则大多数处理组合差异不显著。对各种变因分析的结果还表明 ,供试的四种有机肥料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其中以施用骡马粪的黄芩苷含量最高 ,而施肥数量的多少与黄芩苷的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14.
一、菜青虫。主为要害甘蓝、萝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尤其以叶表光滑无毛的甘蓝和花椰菜受害严重,普遍发生在3~10月。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每年3~6月正值十字花科换茬时,将园内的残株叶清除干净。②药物的防治:亩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5%的敌杀死乳油、  相似文献   

15.
梨黑星病是梨树产区发生较严重的一种病害 ,经药剂种类和使用浓度试验 ,结果表明 :60 %多福可湿性粉剂 40 0倍液、5 0 0倍液及多菌灵 5 0 0倍液对梨黑星病有较好防治效果 ,且与其它处理对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采用一次性AICAR注射动物模型,观察AMPK活性变化对Akt、FoxO磷酸化的影响,探讨骨骼肌蛋白质的降解机制。方法:采用同位素技术测定腓肠肌中AMPK活性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腓肠肌中Akt/FoxO3a总蛋白含量及其磷酸化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腓肠肌 MAFbxmRNA和MuRF-1mRNA基因表达。结果: AICAR注射后1、2、7 h,AMPK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升高(P<0.05或 P<0.01);AICAR注射后1、2、7 h,Akt磷酸化水平下降(P<0.05或P<0.01),分别是对照组的0.26倍、0.42倍、0.85倍;AICAR注射后1、2 h,FoxO3a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分别是对照组的0.32倍、0.41倍;与对照组相比,AICAR注射后1、2 h,MuRF-1 mRNA和MAFbx mRNA表达量升高(P<0.01),AICAR注射后7 h,MuRF-1 mRNA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AMPK在细胞内可能调节多条信号通路,多种蛋白质降解途径,通过降低Akt磷酸化,活化 FoxO,促进泛素蛋白连接酶的表达,降解骨骼肌蛋白质是其中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了木霉菌株TC-14对立枯病菌的拮抗效果,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菌株TC-14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苗木立枯病菌的抑制效果。分别制备孢子悬浮液和液体发酵液菌剂对苗木立枯病病进行了野外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C-14对引起苗木立枯病的3种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拮抗效果,其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株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野外应用中,TC-14分生孢子菌剂防治效果好于液体菌剂(非挥发性代谢产物),连续的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液体菌剂10倍液对落叶松苗木高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测定清肺排毒汤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甘草苷、苦杏仁苷、甘草酸、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Venusil M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2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流动相:A:0.1%磷酸,B:乙腈,梯度洗脱。结果 在各成分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在0.999 3~0.999 9之间,平均回收率99.21%~102.66%,RSD0.63%~1.88%(n=9),该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的RSD均小于2.0%。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清肺排毒汤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甘草苷、苦杏仁苷、甘草酸、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5种药剂对大樱桃坐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爱多收、诺赛尔、天达2116、PBO、果美丰等5种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控作用的药剂,在初花、盛花、幼果期喷施常用浓度,研究了对大樱桃保花保果的效果。结果表明:5种药剂均有提高大樱桃坐果率的作用.可使大樱桃坐果率提高16.17%-76.36%.其中以天达2116植物生长营养液1000倍液和爱多5000倍液的效果最佳,其次是果美丰400倍液。同时,天达2116、爱多收、PBO在霜冻条件下还具有保花保果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形态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重庆市缙云山特有植物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的角度,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生境下缙云黄芩7个种群70个个体的36项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缙云黄芩的形态特征在同一种群内部和不同种群之间都有一定程度的分化;在所研究的36项形态性状中,有77.8%的性状表现出在种群之间差异显著,其中有61.1%的性状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