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门听课”不可取。校长“推门听课”是对教师最大的不信任。“推门听课”的弊端是让教师没有安全感,有时甚至会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我认为完全能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来观察课堂,并给予适当的评价。课堂观察的方法多着呢!  相似文献   

2.
校长“推门听课”可以强化教学管理,合理利用时间,增加校长对教学管理的投入,同时又能全面了解课堂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协调干群关系,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来稿摘编     
“推门听课”莫强推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实验小学贾宪章目前,“推门听课”作为改进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推进器”在许多学校成为“流行”。这种让一些学校、一些管理者津津乐道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就是不提前通知授课者,不经过其允许,学校管理者随机随时进入“正在进行时”的课堂听课。许多学校自诩这种管理方式可以捕捉到真实又鲜活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校长的“推门听课”?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赞同者认为“推门听课”好,能在原生态下了解教师教学的真实水平;反对者认为,“推门听课”会分散师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师的正常发挥。孰是孰非?笔者以为,首先,应该明确推门听课的目的是什么。其根本目的不外乎把握现状,指导实践,研究教法,提高效率。基于此,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校长通过听课“了解教师教学的真实水平”原本无可非议。  相似文献   

5.
时下,许多学校的领导最热衷的一种听课方式是“推门听课”,想以此了解教师教学工作的真实状况,把它作为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法宝。这种方法到底好不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推门听课也并不是在所有学校都可以推广的。推门听课要因校、因人制宜。  相似文献   

6.
听课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情况的评价手段,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回归热中,目前越来越多地被一些学校所运用。“推门课、随堂课、考核课”常作为教学管理“创新”的手段,见诸于一些经验总结或理论研究成果中。笔者并非否定“听课评价法”在教育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是对传统“听课评价法”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作一些反思,以求达到更好地运用“听课评价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最近,笔者读到过这么一则报道:A省S县教委对全县部分教师进行教师评价活动。事先没跟校长和教师打招呼,由教研员直接进入教室听课,并将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7.
“推门听课”就是学校管理者不提前通知授课者,更无须经其允许,所随机随时进入“正在进行时”的课堂去听课的一种管理方式和手段。长久以来,这种方式和手段一直作为改进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推进器”在许多学校广为“流行”。一些学校、一些管础者还自诩这一招可以观察真实、鲜活的“原生态”课堂面貌,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水平,测量教师日常工作的努力程度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随堂听课,顾名思义就是不与任课教师事先打招呼,临时进教室听“原始课”,随时了解教学动态的一种教研活动。进行随堂听课,是推动每一位教师构筑理想课堂的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更是推进学校“以师为本”的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随堂听课真正成为促进常态课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呢?  相似文献   

9.
时下校长推门听课制度正在不少学校流行,但这种管理制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迄今为止在教育界依然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人说推门听课是“法宝”,能使教师化压力为动力,促进了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有人说推门听课是“利刃”,导致教师疲于应付,失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了教学使命感的内源生发。  相似文献   

10.
案例 "推门听课"顾名思义,就是学校领导、教研员或其他人员事先不打招呼而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课堂管理方式.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者,旨在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学校自上学年推出"推门听课"制度.推出"推门听课"制度之初,在教师当中,有反对声,有赞同声,也有的持着无所谓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校长"推门听课"可以强化教学管理,合理利用时间,增加校长对教学管理的投入,同时又能全面了解课堂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协调干群关系,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不管是传统的预约听课,还是一度流行的推门听课,听课之后的评课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当下的学校管理体制,让校长的“权威”看涨,评课时一般是校长侃侃而谈,而执教教师只剩倾听接受。  相似文献   

13.
“推门听课”无论是作为课堂教学管理的手段,还是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本身都没有错,只是一些学校在操作中角色的位置不同,将其异化,才导致了“推门听课”的尴尬局面。听课者通常都是学校行政领导或业务负责人,很自然地处于强势地位;被听者都是学校的普通教师,处于弱势地位。这就自然产生了一种隔阂。  相似文献   

14.
一般教师都害怕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因为在“推门听课”的背后将是领导的严格审视;而在松江区民乐学校,教师都非常欢迎学校领导的“推门听课”,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又将是一次令人心情愉悦的学习机会。这一切的转变来自于学校教学评估中心的成立和运行。  相似文献   

15.
王文炎 《师道》2006,(12):8-8
一些学校的管理中有一个专门术语,叫“推门课”,是指学校领导在不打任何招呼的情况下直接进课堂,了解教师教学工作的状况,并以此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这种形式与其他听课形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随机性与检查性。“推门课”通常带有检查目的,主要是通过听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16.
俞建彬 《上海教育》2008,(10):52-52
课堂是学校真正发生教育的主阵地,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教学场所。校长走进课堂,是一种示范。校长是教师的教师,现在校长很多是从教学骨干提拔上来的,有的本身就是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校长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校长走进课堂,是一种文化。我们现在都在讲学校文化,校本文化,我认为校长走进课堂听课,研究课就是极好的学校文化。校长走进课堂,是一种回归。学校是什么地方?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校长走进课堂是校长工作的本职,上课、听课是校长的天职。  相似文献   

17.
时下校长推门听课制度正在不少学校流行,但这种管理制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迄今为止在教育界依然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人说推门听课是“法宝”,能使教师化压力为动力,促进了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有人说推门听课是“利刃”,导致教师疲于应付,失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了教学使命感的内源生发。面对推门听课制度,我以为我们大可不必人为地制造两难选择的境地!摒弃质疑和批判,秉持建设和完善,才是教师们应该做出的理性选择!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就不难得出以上两种观点分别是以懒散和自觉两类教师为话语背景和前提的。教师也有良…  相似文献   

18.
<正>在很多学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却发现后面坐着学校领导;或者教师刚走进教室,就有学校领导或校外专家推门进入课堂听课。这事实上是我们常说的随堂听课,也称为"推门听课"。  相似文献   

19.
代保民 《今日教育》2007,(7S):58-58
“推门课”.顾名思义.就是学校领导、教研员和其他人员不先打招呼而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课堂管理方式。简单地看.这种不先打招呼的听课方式确有不“人性”的地方.以致受到部分领导和教师的强烈反对.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来看“推门课”.也许会“推”出另外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李荣华 《中国教工》2010,(10):34-34
现在.不少学校时兴听“推门课”,印学校领导在不打任何招呼的情况下直接进入课堂听课,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这种听“推门课”的形式与其它听课形式最大的不同.在于随机性与检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