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彭早  龚棣  史恒 《中国教师》2013,(24):75-76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集儒家、道家、法家等多种文化于一身,不仅对古人影响深刻,对现代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传统文化也是不可缺少的,接下来笔者就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途径展开探讨。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从地域性上理解是指中国的本土文化,从时间上来说它是古代传承下来的文化,从性质上说它是经过去粗取精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内涵博  相似文献   

2.
文化传承的主体是人,当代大学生群体是文化传承的基本主体和生力军。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高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文化传承创新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构联系起来,反思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体性维度和价值向度,诊断文化传承的现实危机,探索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教育理念、拓展教育领域、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维度,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3.
文学经典阅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中国,文学经典阅读呈衰落之势。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在各种文化传承,尤其是文学艺术传承过程中,阅读在影响接受主体的创造力、心灵涵养、人格塑造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意义,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文化经典,尤其是文学经典阅读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的选文存在忽视学生主体需要、与时代社会脱离、历史文化传承性表现不充分的缺点,因此,我们应该打破“文质兼美”这一唯一标准,结合小说的特质,使小说选文不但要立足学生主体的发展,也要关注当下的社会生活,紧随时代的步伐,更要注重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优秀传统文化由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应民族特色和风貌的民化,笼统的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和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主体。为此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工作影响。从正负两个方面分析提出了应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增进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感,确保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吸取精华远离糟粕。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厚重悠远、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给养,富于进取精神和现代意识的文化要素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先进意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文化是大学人在大学活动中的历经历史的流变逐渐厚积、沉淀下来的风格或特色,它代表着大学的理想追求,引导着社会发展的潮流。而作为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施加影响的一项实践活动,在社会转型期承担起大学文化建设的重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传承历史文化是当今大学生肩负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而在传统的文化背景下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当下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个尴尬的阶段,高校思想教育人员应该从实际工作出发,挖掘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对现代教学的积极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革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华哲学,给后人的启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儒学加以深入学习,将儒学精华融入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的选文存在忽视学生主体需要、与时代社会脱离、历史文化传承性表现不充分的缺点,因此,我们应该打破“文质兼美”这一唯一标准,结合小说的特质,使小说选文不但要立足学生主体的发展,也要关注当下的社会生活,紧随时代的步伐,更要注重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的选文存在忽视学生主体需要、与时代社会脱离、历史文化传承性表现不充分的缺点,因此,我们应该打破"文质兼美"这一唯一标准,结合小说的特质,使小说选文不但要立足学生主体的发展.也要关注当下的社会生活,紧随时代的步伐,更要注重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充分挖掘优秀文化资源,凝练其思想主旨、彰显其价值理念,对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红色谍战电视剧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它取材于历史却能超越历史,并能与当下现实紧密结合,无形中拉近了历史与现实、英雄与凡人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它融主...  相似文献   

11.
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政治现象。当代大学生是政治参与的主要群体,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稳定的发展特点,具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鉴别力.但同时也表现出政治功利性和政治冷漠等问题,为此,应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认知能力,加强共青团的团结、教育、引导职能,弘扬主流社会文化,从而加强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培养和引导。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是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传承主体,增强其传统节日文化意识,优化其节日文化行为,有利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当前,大学生节日文化意识淡薄、传统节日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时代性不强、"洋节"入华的冲击、节日法制化不足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乏力等因素,影响了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与行为的提升。增强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优化其节日文化行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由传承人传承的。但随着遗产濒危程度的加剧和各国政府的出手相救,除传承主体之外,又出现了一个由政府、学界、商界以及新闻媒体等共同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从表面看,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均基于遗产保护而生,但实际上两者功能完全不同。传承主体负责传承,保护主体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动、弘扬等外围工作。如果我们弄乱了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职能上的区别,作为保护主体的政府放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做,而亲自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来,就很容易将自己所熟知的官方文化、当代文化等外来文化添加进来而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有基因使“民俗”变成“官俗”,使“真遗产”变成“伪遗产”。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破坏,许多都与各级政府亲自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编风”有关。这种错位性制度安排,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4.
祁太秧歌是山西省优秀的民间音乐剧种,由于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决定了传承主体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祁太秧歌传承主体的发展历史,并对当下传承主体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当下环境中祁太秧歌传承主体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红色基因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光荣传统和精神品格的淬炼凝结,具有特定的政治认同功能。着眼传承红色基因的视角来探讨大学生政治认同提升的对策,必须把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内在张力,依托“四史”学习教育培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思想根基。立足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新机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推进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优化政治认同培育效能。针对错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需强化理论引领,依托红色资源唤醒大学生的身份认同与文化归属,探索变化环境中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强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们面临着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发展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及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功能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高校要重视网络时代给大学人才培养带来的重大影响,强化网络教育环境下大学生传承与创新大学文化的历史、价值、实践主体地位和作用,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充分考虑网络文化功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论的客观要求,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历史责任、砥砺道德品格、厚植崇高情怀等方面的价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新媒体传播,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国学即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尤其是指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学术及文化。国学作为本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及生存智慧,符合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品味与风俗习惯。在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国学教育,并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有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也能够促进教育方式改进的新探索。一、国学教育融入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面对社会文化环境和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变化,我们要在教育载体建设上传承创新,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使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得以有效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