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对训练有效性与比赛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的肌肉力学特征、供能系统特征和滑行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指出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训练要从专项角度需要出发,注意发力时机与膝关节发力的角度,使力量训练与专项技能之间的转化更为直接、有效。认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存在的一些弊端,导致运动员下肢比较粗大、肌肉横断面大、技术相对粗糙和不稳定等问题;应摒除陈旧的力量训练观念,采取提高神经对快速募集肌肉能力、肌肉速度力量与超等长力量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等方法,提高我国速滑短距离运动员专项力量。  相似文献   

2.
(二)专项力量 专项力量,是指掌握专项技术,提高专项速度和专项能力所需的力量,主要是快速力度,有以下几种: 1. 爆发力。是指在最短时间内,肌肉收缩产生最大加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跳跃运动员的起跳,投掷运动员的最后用力、器械出手,短跑运动员的起跑都需要有良好的爆发力。以自身体重为负荷,瞬间推动身体移劝,脚蹬离地面,从腿部表现出来的爆发力就是弹跳力,这对跳跃、投掷各项是十分重要的专项力量,对短跑、跨栏的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也是需要的。 提高爆发力,在训练中主要采用负有相当重量、一次性突然快速用力的练习。如抓举杠  相似文献   

3.
周创  潘宁敏 《体育科技》2003,24(3):21-24
短距离跑是径赛中速度最快的项目。随着现代竞技发展 ,短距离跑起跑的质量对成绩影响很大。通过选择好的起跑姿势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 ,使其能发挥自己良好的反应速度和进行科学的腿部力量练习 ,从而提高短距离跑起跑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身体姿态对技术水平和竞技表现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借助徒手身体姿势测试,从正面观、侧面观、后面观的角度,对比分析青少年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正常姿势与异常姿势。发现成年运动员鞍背姿态较多,伴随着骨盆前倾、头倾斜、肩内旋与下垂,下肢髋关节内旋、膝内翻、胫骨外旋为常见异常姿态;未成年运动员姿态多为骨盆前倾、肩部内旋、膝外翻、胫骨外旋,髋关节异常姿态较少,扁平足非常普遍。建议各年龄段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日常增加核心力量训练、颈后屈肌力量训练,强化伸髋肌肉与屈膝肌肉力量,针对异常姿态合理进行训练并规划治疗方案。通过改善青少年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身体姿态,帮助他们提升运动技能和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5.
速度滑冰属于闭合性运动项目,在比赛及训练中,运动员之间进行比拼除了凭借个人实力、竞技状态及心理因素,比赛器材将是决定运动员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具有速度高、频率快、力量强的混合供能项目特点,对运动员的快速运动能力要求较高。通过分析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的特点,进而深入分析速度滑冰冰刀韧性、刀刃高度、铰链与弹簧的设置、刀刃弧度和刀身弧度等特性,探求适用于速度滑冰短距离运动项目的冰刀特性,让运动员把握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特点与冰刀特性的关系,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6.
核心力量训练是田径运动员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对于运动员的平衡能力、灵活性以及爆发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不损伤小学生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最大程度提升核心力量训练效果,是小学田径训练中人们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训练计划、训练方法、训练形式三个层面,提出行之有效的训练策略,以期能够提升小学田径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对男子速滑运动员500m起跑姿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摄像DLT法,用3台松下M9000摄像机在比赛条件下分别从侧面和正面进行同步定点、定焦拍摄,完整记录了参加2004年世界杯哈尔滨站男子500m速滑比赛的中、美共9名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旨在揭示站立式起跑姿势和三点式起跑姿势的各自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站立式起跑预备姿势利于从静止状态转入快速起动蹬冰状态,其稳定性低于三点式起跑姿势,采用三点式起跑姿势的起动前冲力更大,便于运动员增大起动步长,但采用站立式起跑姿势有利于提高起动频率;起跑阶段采用站立式起跑姿势的滑行速度明显高于采用三点式起跑姿势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8.
马鹏 《中华武术》2013,(6):12-13
短跑是速度、力量、爆发力和灵活性的综合体现。蹲踞式起跑是短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汤姆·特尼菲研究了100米跑的各种速度能力对比赛成绩的作用提出结论,起跑反应时占1%;蹬离起跑器的速度占5%;起跑的时间占3%,所以起跑技术相当重要。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特点和训练条件,经常变换训练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对起跑训练的兴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对2组高校跆拳道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干预实验,实验前后对运动员反应下肢力量效果的评价指标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功能性力量训练改善在下肢力量速度与动作速度;加速能力与稳定性;下肢爆发力与快速制动能力和下肢综合素质与专项技术结合的能力方面要明显优于传统力量训练;建议将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纳入到高校跆拳道训练的范畴并系统化。  相似文献   

10.
爆发力训练     
爆发力训练是各种泳姿运动员的重要训练内容之一,特别是主项为蛙泳或蝶泳的短距离运动员。使用滑轮与吊篮系统训练作为一项游泳专项训练来快速提高运动员的力量、肌肉的爆发力与耐力,是一个绝对有效的方法。爆发力训练是各种泳姿运动员的重要训练内容之一,特别是主项为蛙泳或蝶泳的短距离运动员。  相似文献   

11.
对第12届冬运会速度滑冰女子短距离全能比赛前三名运动员成绩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全能前三名运动员的实力较强,全能总成绩冠军张虹在500m起跑阶段上滑行速度没有优势,后程速度耐力能力较强,在1000m比赛成绩上较为突出是夺得全能第一名的主要原因;于静和王北星在500m比赛出发时起动速度较强,在1000m比赛中后半程滑行速度上降速过大.  相似文献   

12.
一、选材 标枪运动员的出手初速度是很重要的一环。可让受试者投小石块和棒、垒球等。因为其动作简单、自然,又与标枪的投掷动作和用力特点相似,容易反映爆发力水平。同时,还要进行30米起跑、多级跳、后抛3公斤铅球等测试,全面观察。二、训练内容与主要手段 (一)带着全程投枪意识进行专项训练,带着专项意识进行身体训练。是发挥和提高爆发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动作越简单,实效性越强。爆发力的提高可看做是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全方位的综合表现。因此,必须重视身体素质训练。 (二)经常采用中、小负荷快速力量练习,并强调…  相似文献   

13.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Plyometrics)是一种有效发展肌肉的反应力量和弹性力量,将机体的速度和力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方式。是迄今为止提高运动员爆发力、肌肉力量和反应速度训练中重要的理念和方法。本文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为期12周的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和传统一般力量训练,实验后发现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法对跳远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万廷 《冰雪运动》2007,29(4):9-11,18
世界速滑强国高度重视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已成为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阐述速度滑冰运动员肌肉力量的特点,探讨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系统训练的原则,针对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特点,提出发展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5.
夏娇阳 《体育科学》2008,28(3):86-96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实验和数理分析等方法对优秀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各因素关系特征进行分析,构建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的训练理论体系,并探讨优秀运动员训练中具有的共同特征和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制胜规律.研究认为,优秀运动员专项训练中主要存在3种组合模式:专项速度 有氧耐力、专项速度 速度耐力、专项速度 力量,我国优秀运动员采用第一种模式组合的较多.各国运动员在重大比赛前训练计划安排上通常有3种主要模式:调整型、逐渐加量型、强度维持型.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前和创造最好成绩比赛前的热身赛日期为7~20天.  相似文献   

16.
陈立秋  华立君 《冰雪运动》2013,(2):19-22,42
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在体能、技战术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与核心力量素质水平是评价其竞技能力的重要标准。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我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量训练的研究内容、方法进行分析,认为目前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研究内容广泛,但系统的、针对个体的研究相对较少,借助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对比研究较少;指出了力量训练研究的焦点、方法与趋势。提出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力量研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使得力量训练科学化、系统化和个性化;研究要运用动力学、生物学等多种方法,通过与专项技术的相关指标对比来分析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起动时产生的后蹬力量充分作用到加速跑当中去,使起动速度能够迅速地转化到位移速度上来。但是,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与训练中,许多短跑运动员经常会出现第一步距离过大或第一步落地点偏向于前腿一侧的现象。致使起跑后身体产生制动、重心不稳,难以将起动速度转化成位移速度。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过去人们一致认为,这是由于起跑时身体抬起过早造成的。随着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深人研究和训练中的体会使我们认识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与前腿膝关节的位置有关。因此,在蹲踞式起跑时了解和掌握前腿…  相似文献   

18.
唐琪 《体育科研》2017,(2):50-53
以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自行车队场地短距离项目组重点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奥运会前一年的备战训练中,采用SRM系统对场地专项爆发力、最大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进行监测,并对运动员阶段训练前后不同专项能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成绩与训练后血乳酸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运动员奥运赛前专项速度和力量耐力训练的完成强度进行评价,为建立场地自行车专项训练强度的测试与评价方法进行有益尝试。自行车短距离阶段训练中不同专项训练比例可决定专项能力的变化,功率是评价自行车短距离项目专项能力和训练强度的有效指标,结合乳酸变化可分析专项能力变化与供能比例、代谢产物清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的起跑技术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从而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起跑技术进行动作技术诊断。以参加2012~2013赛季国际滑联速滑世界杯(哈尔滨站)500 m比赛的10名世界级女子速滑优秀运动员起跑技术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于静、王北星、张虹。所选运动员中欧美选手占了4名,亚洲选手占了6名,基本上代表了当今世界女子短距离速滑项目最高的水平。采用2台Panasonic数码摄像机,在比赛现场对运动员完成的起跑技术按照三维DLT法的要求进行拍摄,比赛结束后,采用三维空间框架进行标定。运用英国产Quintic Biomechanics视频解析软件,对所拍摄的运动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截断频率为8 Hz。研究结果表明,与身高相近的亚洲选手相比,我国运动员起跑时重心高度相对偏高,亚洲选手的髋关节角度与膝关节角度值较欧美选手普遍偏低。我国三名优秀运动员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都处于一个较低的位置,运动员起动阶段的动作效果并不佳。结论 :在预备姿势阶段,亚洲选手重心高度普遍较低,但躯干角度较欧美选手大;起动阶段,运动员技术特点是成绩较好的选手起动时间通常相对较短,爆发式蹬冰效果明显,起动时身体前倾角度都有了显著性增大;在疾跑加速阶段,运动员通过高步频来快速启动,而不是利用步长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核心力量训练对提升田径运动员的平衡功能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增强脊柱稳定性和腹部、腰部肌肉力量,核心力量训练显著提升了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使其更容易维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同时,核心力量训练增强了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助力其在静态姿势中保持平衡。在动态平衡方面,核心力量训练通过提升身体的抗旋转能力、肢体协调性以及反应速度,帮助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更好地控制平衡,并能迅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