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批判教育学倡导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通过对后现代理论的吸收,特别是后现代主义中对整体性、普遍性的否定。对现代观念的理性与主观性的质疑,批判教育学得以发展,并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一系列教育学原则。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的广度批判:杜威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威指出,良好公民、共同生活的积极参与者的培养,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职责。学校生活应依据道德教育的原理——把儿童看作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使儿童能够理智地认识他的一切社会关系并参与维护这些关系——有效组织起来,共同推进学生的成长。杜威批判了把道德教育的目的等同于某些特殊美德的培养、把道德教育的手段等同于直接道德教学与训练的观念和做法。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德育批判对于我国扩展对学校道德教育目的与手段的理解、提高德育实效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批判教育学的主要精神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批判精神的独立的政治主体。后殖民理论研究由于揭露了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实质、重新论述边缘与中心的关系而为批判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以此框架为基础,批判教育学发展出一系列的原则,如教育应当与政治相联系,理性与知识的概念需要重新解释,教育学需要通过打破学科界限来创造新的知识,差异与伦理在教育学中应得到特别关注,等等。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民主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德国批判教育学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60年代德国批判教育学产生,各批判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对批判有不同理解,虽然批判的教育学生主张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开启了教育学 的新视角,但是也很容易导致一种批判的意识形态。因而对批判应该加以分析,辨别和探讨,同时也应该进行自我批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学应该是批判教育学。  相似文献   

5.
批判教育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批判教育学的发展面临着三大困境:为谁批判的立场困境;如何批判的风格困境;批判必要性的价值困境.只要那些处于受苦和异化环境的人存在,教育批判就有它存在的必要,批判教育学就能从困境中寻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6.
批判教育学以法兰克福学派特别是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为哲学基础,通过对传统的精神科学教育学——释义学研究方法和经验教育学——实证研究方法的批判,形成了以“批判”为特征的教育研究方法论。该方法强调通过相关分析、意识形态分析、历史分析和语言分析,对一切教育现象进行“批判”性的研究。批判教育学方法论拓展了教育研究的视野,突破了教育研究方法“一元论”的局限,但也存在绝对否定和空想主义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彭丽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10):41-45
批判教育学,作为一种对教育的政治学研究,将学校日常进行的知识传授活动"问题化",并对这种作为"政治的实践"的知识传授过程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展示了学校教育是作为一种主要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的工具.在对学校教育进行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批判教育学主张在学校实施一种解放的教育学,即是说,把以往作为"统治的实践"的教育改造成为一种作为"自由的实践"和"解放的实践"的教育,并倡导通过教育变革来实现社会变革,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批判性、民主性的"公民",从而以个人的解放来实现社会的解放. 论文旨在对批判教育学纷繁芜杂的文献进行一次梳理工作.论文着重从意义分析的角度,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以"公民"和"解放"为核心类属的意义分析模型.然后,论文以"公民"和"解放"的意义分析为基础,对"公民"和"解放"两个主题进行了意义的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批判与反思:批判教育学视野下的教师角色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批判教育学是在西方影响非常大的学术流派,它强调教育主体的自我意识解放和批判精神的确立。本文从批判教育学的视角重新解读教师角色,把批判与反思作为理解当今教师角色发展的出发点。从参与和关注教育改革、建构知识对话和课堂交往、立足和提升职后的培训与发展三个方面对教师角色定位的新趋势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研究中的批判、批判主义和批判思维是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但又是极为不同的概念。教育学研究需要批判思维,但必须反对那种缺乏他者视角的批判和否定一切的批判主义。本文通过对批判思维的分析,探讨了批判思维与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之间的关系,肯定了批判思维的重要价值,并且分析了在批判过程中所应当尽量避免的思维误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贝瑞·康柏个人生活历程的考察,说明了其走上批判教育学的道路的原因。进而从务实的批判教育学的内涵、务实的批判教育学对批评的回应以及通过探讨使中小学教师成为批判教育者的可能性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其致力于务实的批判教育学的思想。其思想中强调的把批判教育学思想从学院精英的话语转译为学校中教师和行政人员可理解的教育实践以及改变过去批判理论过于重视批判而忽视建构的做法等都对我们当下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全面剖析其教育目的思想,对其进行客观的历史考察,才能使经典理论切实服务于当代德育,彰显其现实价值.赫尔巴特教育目的思想涉及教育的最高目标,实现教育目的的起点、路径、手段等.正确理解"德育首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心灵陶冶、显性手段与隐性手段相结合是其教育目的思想对当代德育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13.
福泽谕吉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其德育课程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和德育能力,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提倡身教重于言教、认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协同配合;其智育课程思想认为学校教育不限于求知,更重要的是求智;反对空疏的儒学,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其体育课程思想倡导身体第一、学习第二,体育锻炼要按照民族和地区的传统与习俗进行,要有时间和运动量作保障。  相似文献   

14.
王逢贤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教育学家和道德教育研究的巨擘。他毕生献身教育科学,为当代中国教育理论建设和德育理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丰富深邃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道德教育思想,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他不仅身体力行地进行教育学研究,而且大力支持并参与组织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学术会议。他在德育学科建设上也贡献卓著,在全国率先开设德育原理课程,并为编写师范教材《德育原理》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关于中国教育学科学化的探索具有深远意义,在教育学术史上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I argue in this paper that sport should be retain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ducational rationale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 consider Siedentop's critiqu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is alternative in the form of Sport Education. Siedentop's goals for youth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use of the work of Alisdair McIntyre are explored. It is argued that if we work to experience activities that are inherently pleasurable and intrinsically satisfying, then there is a possible future for activities such as sport. I conclude that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well placed to take up this challenge of sustaining sport as a moral practice and that the pedagogical tools already exist to do this in the form of a critical pedagogy.  相似文献   

16.
池田大作道德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荣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6):37-41,46
日本池田大作的道德教育思想有着极其鲜明的特征,其育人目标突出地表现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其道德教育的内容重视对人的心灵塑造;在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上避免单一的学校教育模式,主张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元教育途径,并且这种教育不仅限于学生时期,更是伴随终身的终身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寇润平 《天津教育》2021,(7):153-154
现阶段时代发展给稍显成熟但又处于成长关键时期的高中学生带来了诸多压力,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效率,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是学校领导的工作重点。本文从新时代做好高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谈起,介绍了时代发展对高中阶段学生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新时代下如何入手做好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罗轿重环境德育论思想是其以血性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重视利用自然物质环境,也重视营造学校人文心理环境、社区环境,以学校和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环境为基础,强化学生德育实践,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实效问题是困扰我国学校德育的一大难题,也是当前我国学校德育的关键问题。作者通过对德育现状的反思,从德育概念,德育功能,德育目标,德育方法,德育时效观等多方面对德育实效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以期能对我国当前学校德育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research and improve her practice, a teacher educator examined her life history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ethical and moral discourses of society using autobiography as a self-study methodology. This critical reflection provided the basis for contextualizing praxis-oriented teacher education in an urban school.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ve framework of critical pedagogy coupled with a self-study of teacher education practic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a teacher educator engages in research relating to the self,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tensions surrounding otherness and oppression. Critical pedagogy provided the means and the methods to facilitate reflection upon her own earned and unearned privilege in society and paved the way for an agency of change in her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