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鲍辉 《林区教学》2014,(4):53-54
称呼语是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日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称呼语的使用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在中日异文化交流中称呼语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中日称呼语使用的异同能够反映出汉日两个不同民族在不同文化影响下语言所体现出的变化。因此主要从亲属称呼语,夫妻称呼语以及社会称呼语这几个方面来比较其异同,并从中分析不同文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亲属称呼语(kinshipterms)是文化的一个方面,了解并正确使用称呼语对于英语学习者成功交际至关重要。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的亲属称呼语作一比较。一、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亲属称呼语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关系,反映在语言上,汉语中有表示各种具体关系的亲属称呼语: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父亲、母亲、叔叔、婶婶、伯伯、伯母、舅舅、舅妈、姨妈、姨夫、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侄儿、侄女等不一而足,其关系十分明确,界限清楚。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强调独立的个性,家庭观念不如…  相似文献   

3.
英汉称呼语中都存在模糊语现象,文章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亲属称呼语和社交称呼语中模糊语使用的现象,发现模糊语在汉语称呼语中使用较多,主要表示尊重之意;丽英语称呼语中模糊语使用相对较少.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英汉文化的礼教思想、家庭结构、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亲属称呼语反映了人们的血缘或婚姻关系,它是以本人为轴心来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是由历代婚姻所构成的男女双方亲族关系的排列次序结构而形成的。汉语亲属称呼语种类繁多、丰富、独特,反映了汉民族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宗法伦理观念,同时也体现着中华民族重合,视天下为一家的儒家思想。英语亲属称呼语简洁、明了,是英美民族重个体、讲平等、赞赏独立意识的反映。文章主要对比了汉英日常生活中对亲属(长辈、平辈和晚辈)的称呼语的差异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促进对英汉称呼语的了解和跨文化的顺利交流。  相似文献   

5.
称呼语是人们为了表示相互之间的某种关系,或为了表示身份,地位,职业上的区别而使用的词语。英汉称呼语有很大的差异,本文着重比较英汉亲属称呼语和社会称呼语,并试图分析其差异的原因,以便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依据权势与等同的理论,在华南师范大学进行调查,了解90后大学生如何使用称呼语称呼大学校园的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权势与等同作用于学生对老师的称呼,师生距离远,权势起作用,学生使用“老师”作为称呼语;师生距离近,等同起作用,学生使用拟亲属称呼和英文名。称呼语“老师”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敬畏;拟亲属称呼和英文名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和密切的师生关系;流行语“帅哥”、“美女”和“亲”进入学生的校园称呼语系统。  相似文献   

7.
由英汉称呼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称呼语中有三个方面差异较大,即亲属称呼语、亲属词的泛化和尊敬称呼语。在称呼语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  相似文献   

9.
虚拟诊室交互轮次差异能营造出不同的微语境。通过对比两种不同微语境中四类称呼语的使用比例发现,(1)多话轮微语境中称呼语的使用比例显著高于低话轮微语境的使用比例;(2)多话轮微语境会改变患者的称呼语使用推理过程;(3)过分亲近的泛称化亲属称谓语没有出现在两类微语境中。结论说明虚拟微语境差异将影响称呼语的使用,对微语境的区分应纳入语用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0.
古代白话小说自唐代形成、宋代完善到明代繁荣,逐渐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作为明代世情小说集大成者,《金瓶梅》的语言口语化、俚俗化。本文通过检索北大语料库,分析《金瓶梅》中常出现的亲属称谓语,根据使用对象将其分为用亲属称谓语称呼"亲属"和"非亲属"两类。用不相当的亲属称谓语称呼亲属时,存在使用更尊敬的亲属称谓语的趋向;用亲属称谓语称呼非亲属时,突出表现为主仆称谓父子化。《金瓶梅》亲属称谓语具有情感化、交际化的特点,同时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极度泛化,这反映了明代宗法制的社会影响及明代家庭的夫妻、主仆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称谓用语差异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是人类社会语言文化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同的国家、民族存在不同的称谓系统和习惯,产生这种不同的深层因素在于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文章将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来探讨英汉亲属称谓语、社交称谓语中的敬称和谦称以及虚拟亲属关系称谓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背景下,华语电影陆续亮相西方荧屏。在此过程中,文化词汇的翻译,特别是礼貌语的翻译,为外国观众接受华语电影减少文化障碍取得国际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试图通过对中西方礼貌理论研究的比较,发现其理论上的差距;通过对礼貌语之称谓、寒暄语以及赞美语回应的探析,从微观上探究礼貌语字幕翻译策略,解决文化背景迥异的西方观众对以古代文化为题材的华语电影的接受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际接纳与汉语称呼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称呼语的问题不但与语言学有关,也与心理学中的人际接纳原则和社会学中的社会层级特点有关。本文根据社会层级特点把符合人际接纳原则的汉语称呼语分为三类,抬高型称呼语,凸显型称呼语和尊重型泛称语。其中抬高型称呼语又分为或然性抬高和确然性抬高;凸显型称呼语又分为辈份性凸显、头衔性凸显和职业性凸显;尊重型泛称语讨论了老师、先生和师傅三个社会泛称。  相似文献   

14.
称谓语本身的语意和文化特点决定了在对其进行翻译时,必然会遇到问题。由于英汉称谓文化的巨大差异,翻译《苔丝》中的称谓词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两个典型的《苔丝》中文译本的研究,对比分析称谓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价值观的角度看中美社交称谓语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静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3):129-130
从中美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的角度,对中美社交称谓语所含的社会语用功能进行比较,认为中美社交称谓语因其在价值体系方面存在者较大差异,所以在表达方式和实际使用等方面的差异十分明显。对中美社交称谓语差异的深入认识,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困惑和误解,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礼貌是各国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中西方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拟根据中、西文化对比,对礼貌原则下社交称谓语的使用作语用学地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企业冲突管理模式及其思想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同时,不同的管理模式又折射出不同的管理思想.从对中西方冲突管理模式及其思想的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互补性和趋同性,融合中西方管理思想的精华,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体系,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诗学思想集中体现为“境界说” ,“境界说”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最高成就。其显著特点是具有二元论倾向 ,以西方近代先验美学为思想基础 ,结合中国古代诗学传统 ,是融合中西两大美学源流的产物 ,在这种融合中同时包含着两者之间的深刻差异。王国维的成功在于寻找到了这两种思潮的内在契合点 ,由此把西方美学引进中国古代诗学领域 ,从而带来了中国古典诗学思想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来展开讨论英汉两种语言中分裂句在信息内容上先后顺序的不同:汉语分裂句从已知信息到新信息,而英语分裂句是从新信息到已知信息。同时,对语序的不同所引起的句法结构上的差异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英汉称谓语及其文化蕴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称谓语存在着许多相似性与差异,文章从英汉称谓用语、禁忌、委婉语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以期挖掘出英汉称谓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