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已成为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并且能促使学生乃至社会提高对生态文明教育的认识以及重视。  相似文献   

2.
杜必文 《林区教学》2014,(11):84-86
人类不适当的经济活动导致当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增强全民的生态文明观念已经刻不容缓。基于此,就当前中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问题,从当前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入手,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的独特优势及其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应用,初步探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空间能力的培养,但较少注重生态观的教育。现实世界中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让他们树立生态思想,对他们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科学合理建设自己的家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课标下的中学地理教材中,进行生态观教育的内容占有一定比例,地理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内容,这为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态观教育提供了充实的材料和充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倪韵章 《林区教学》2023,(9):113-1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教学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绿色发展观念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影视资源在地理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可行性展开分析,并以《舌尖上的中国》第一、第二季为例整理其中的生态文明教学素材。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选择性必修3“走向生态文明”为例进行案例设计,以期将影视资源与地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当代地理教学最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是高度培养学 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生态文明是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内容之一,所以生态文明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必不可少。在地理教学当 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能够彰显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帮助学 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地观和社会观,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奠 定基础。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浅谈生态文明教 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理念是地理学科的应有之义。文章从核心素养、主要内容和实践方式三个维度阐释了生态文明理念与高中地理课程的契合性,构建了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的路径,以期为中学地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教育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教育与地理教学具有很强的适配性。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的生态文明知识进行分类归纳,从课堂教学到课后实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生态文明教育策略,引导学生学习生态文明知识、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态教育渗透是生态环境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中学地理教学实效性和实践性的重要方面。生态教育应贯穿于地理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生态素养、较强的生态教育责任感,善于在教学活动中挖掘生态教育的素材,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完成生态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要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第二课堂进行生态教育渗透。  相似文献   

9.
生态教育是构建社会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教育与地理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地理教学不仅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是地理素养包括生态素养的培养教育。本文结合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在地理教学中生态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提高生态教育实施的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教育是促进人地和谐的教育。通过《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而且有助于形成保护资源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珍爱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行为。文章是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孙天舒 《职教论坛》2004,(23):27-27
人类社会文明在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加之教育职能的转变,对中学地理教育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职高地理教学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确立教学目标?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行之有效,从而达到中学地理教育要求?笔者就多年来职高地理教学实践,谈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2.
赵立江 《成才之路》2009,(15):19-19
地理学科是联系着自然环境又联系着社会与经济的独特学科。中学地理教材中,生态教育的内容既有丰富的显性材料,又有寓德育于智育之中的隐性素材;既有较完整的地理环境知识,又有形式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生态道德教育功能。地理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形成鲜明的生态道德情感;还可以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生态道德意志,培养他们的生态道德行为。中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甚至于定型、成熟的关键阶段。通过地理教学建立生态道德体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完善和发展,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道德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3.
在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农村中学美术课程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渗透环保教育,宣传生态文明:通过艺术欣赏与关注现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将乡村和校园的自然环境作为教学课堂开展环保教育;开展手工制作和第二课堂,在实践中进行环保教育;在乡土教材中渗透生态文明观念.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通过同化、内化、外化三个环节,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道德认识,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马荣欣 《天津教育》2023,(1):143-145
<正>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对地球资源和环境保护、人类自身生存健康、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则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地理学中所包含的知识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在我国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能够有效普及生态文明相关知识,提升生态文明教育和地理教学的效果,培养中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生态文明素养,在青少年群体中形成生态文明氛围,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地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生态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让新课改教学真实有效地扎根到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在新课改教学中能够受益. 地理教学,爱国教育,育人根本 中国是一个标准的地大物博的国家.作为中学地理老师,不但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祖国的强大,同时还要利用这一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从而让学生懂得只有祖国的强大才能够有效维护我们国家的版图,爱国是教育学生的根本.作为老师应该从地理的角度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让学生懂得祖国的强大是维护每一个人权利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国家安全教育的独特视角。文章挖掘并梳理了生态文明视域下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与国家安全教育的结合点,结合实际案例从教、学、评三个维度提出了地理教学渗透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国家安全教育思想的现实路径,以期为学生人地协调观、国家生态安全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8.
中学地理创新教育应是地理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最高境界,也是现代地理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笔者就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主要途径及其对地理教师的要求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便更好地发挥中学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既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为探索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文章深入分析高中地理教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即深度解读教材,串联生态文明教育的点、线、面;信息技术赋能,创设生态文明教育情境课堂;课内课外联动,落实生态文明教育主题;教学评一致,吸纳生态文明教育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中学地理教育要为祖国经济建设服务,应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地理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