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春辉 《科技广场》2011,(12):113-115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两难"问题的提出,分别对其成因进行了具体探讨,并提出了化解该问题的若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沿海地区招工不足导致的“民工荒”,引起了各方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是从农民工劳动力供求关系出发对“民工荒”现象进行理论推导,并结合已有的文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农民工就业相关制度才能切实解决民工荒问题,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工荒”再现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9年下半年起,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内地某些地方逐渐出现"民工荒"。文章结合"民工荒"产生的背景和条件,详细探讨了"民工荒"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工荒”现象经济学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每年春节之际的“民工潮”引出的“民工荒”现象,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选取“民工荒”现象背后的农民工供需关系为研究对象,利用AD—AS模型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等工具分析解释了引起“民工荒”现象的原因,指出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由于国家当前的投资过热引起总需求的增长,劳动力需求增多,加之粮食涨价、农民工实际工资水平并未得到提高,农民工基本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从而出现“民工荒”。而造成这种供需不平衡的不是中国劳动力自身的缺乏,而是农民工实际工资的降低,权益的损害,而这些也是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分不开的,是由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决定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进一步诠释了农民工作为"经济人"和"社会人"提供劳动的成本、收益状况,对比了建筑行业与其他行业用工存在的劣势,提出了建筑业用工制度和管理模式改革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每年春节之际的"民工潮"引出的"民工荒"现象,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选取"民工荒"现象背后的农民工供需关系为研究对象,利用AD-AS模型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等工具分析解释了引起"民工荒"现象的原因,指出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由于国家当前的投资过热引起总需求的增长,劳动力需求增多,加之粮食涨价、农民工实际工资水平并未得到提高,农民工基本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从而出现"民工荒".而造成这种供需不平衡的不是中国劳动力自身的缺乏,而是农民工实际工资的降低,权益的损害,而这些也是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分不开的,是由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决定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当今社会关注的两个热点问题——"就业难"和"招工难"现象进行比较深刻的分析,结合笔者单位工作的实际,探讨分析出现矛盾的多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浅析金融危机后的民工荒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风暴影响下,我国外部需求萎缩,部分外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被迫裁员或倒闭,致使中国在2004年出现并延续的"民工荒",转眼之间变为"失业潮";2009年4月,在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就业压力长期存在和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大背景下,中国从沿海到内地,先后再现"民工荒"现象.立足于金融危机这个特殊的大背景,分析该时期"民工荒"的实质,并与以往的"民工荒"现象进行对比,以剖析新一轮"民工荒"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中国的劳工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工权益的缺失是"民工荒"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民工权益保障的角度进行分析,对提出解决民工荒现象的办法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李西  王钰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6):71-73
随着我国经济遭受全球化冲击的日益加剧,愈来愈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凸显:"民工荒"、"加薪潮",同时大学生就业却更加艰难。因此,如何捋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关系、实现充分就业、发展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模式、真正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是现阶段解决我国用工难、就业难的尴尬局面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中国城镇劳动力失业率却非常高,这种情况并不符合著名的"奥肯定律".与此同时许多地方又同时出现了民工荒,出现了大量的失业和大量的企业用工荒并存的现象.本文从深层次探讨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从原因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现已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工程不仅仅是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一种反应,而是一项在社会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的战略工程。本文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对这一工程的功能作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完善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天英 《科教文汇》2009,(25):101-101
本文通过对“2009年大学生就业难”的解读,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学校及个人因素,提出了政府、学校和学生共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民工短缺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结构性矛盾,折射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二者自身也存在结构性矛盾,需要国家宏观的战略调整和有关各方的切实努力。  相似文献   

15.
韩琦 《内江科技》2022,(2):38-39,70
近年来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持续高位,大学生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出现了"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的尴尬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校就业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在总结和梳理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现状的同时,结合"互联网+"技术,提出了"互联网+"高校就业工作的新理念,并设计出高校智能化就业服务平台,来提高高校就业服务工...  相似文献   

16.
自1999年高校大幅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逐渐偏紧。其中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尤其不容乐观,女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成为关系到社会与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国内大多数学者归因于“性别歧视”。从经济理性的原则出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最根本原因并不在男女性别差异本身,而是由于男、女大学生属于不同的两种劳动力商品所导致的,通过“纺锤体”图形解释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以及用人单位与女大学生之间关于“性别歧视”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王刚 《未来与发展》2007,28(4):45-47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应该从两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相对过剩"和大学生"绝对过剩"。所谓"相对过剩",是指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岗位时,或者不愿从事,或者不能胜任;所谓"绝对过剩",是社会不能为当前数量的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从"相对过剩"和"绝对过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更为充分挖掘出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从而寻找出更为合理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扩招使曾经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层出不穷,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权益遭到侵害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珠三角“民工荒”的成因与企业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民工荒"问题出现以来,研究者甚多,但系统研究其成因及企业对策的较少。本文系统分析了导致本轮民工荒的各类因素及其影响机理:既受长期因素的影响也受短期因素的影响,既受数量不足的影响也受结构变化的影响。最后,从企业的视角分别从战术和战略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迎 《今日科苑》2009,(24):167-168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不同层次的原因分析,发现这一现象主要源于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缺失,而寻根溯源,问题在于高校的道德素质教育。如何加强高校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将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改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