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地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一所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学生和家长泪流满面,场面感人。此外,活动还有一项主要内容:在庄严肃穆的乐曲声中祭奠华夏万姓先祖。有学生家长表示,学校以如此盛大的场面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很感动。  相似文献   

2.
<正>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从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1月11日上午,上海市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孝敬文化节"。有学生家长表示,学校以如此盛大的场面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很感动。但专家表示,此种方式不可取。(1月13日《京华时报》)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举办"孝敬文化节",按理说应该是件好  相似文献   

3.
直到今天,许多中小学还在办一些给父母洗脚、磕头之类的活动,以期培养孩子乖巧、听话、孝顺的性格。"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育儿观念从古至今就一直压在公众头上,成为代代相传的一个沉重负担。有学校举办所谓的"孝敬文化节",并动员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地在父母面前下跪,背后无疑是传统的孝道理念在支撑。之所以会如此,说到底,还是认为孩子欠父母的太多。  相似文献   

4.
据《南方日报》2021年1月27日? A04版报道:日前,辽宁沈阳一位9岁男生赵某在上厕所时,被高年级同学罚跪磕头.其母郑女士称,被罚跪磕头导致儿子重度抑郁,但教育局认为此事不构成校园欺凌.郑女士希望给孩子换个环境,转去别的地方学习,却被校方拒绝.?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错需要罚跪磕头?回到事发场景,赵某、梁某、王某3名三年级学生11点半左右解手,"校园小主人"姜某认为他们在卫生间说话了,属于"高声喧哗",会影响老师休息,对3人长时间罚站,还要求挨个跪下磕头认罪.赵某认为自己并没有说话表示不服,被姜某踢了一脚,强行按着头跪在地上磕头.次日,其他两个被罚跪的学生正常上课,觉得受到"奇耻大辱"的赵某则拒绝回学校.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15,(8)
1月30日,有网友通过论坛发帖称,河南省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校方不仅要求学生向孔子像下跪磕头,还规定在校学生每天清晨5点必须起床诵读《道德经》,不少在校学生对此怨声载道.(1月31日《新京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跪拜”仪式层出不穷,如不久前,上海嘉定区某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八百多名学生齐刷刷地在父母面前磕头,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行跪拜礼等,一时都成了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正>在国内,亲子共读的概念正受到越来越多父母的重视,许多父母也反映,亲子共读对于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是非常重要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通过对孩子阅读情况的观察,有32.0%的父母表示孩子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家长陪孩子一起读",有35.9%的父母表示孩子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家长读给孩子听",而表示孩子喜欢自主阅读的  相似文献   

7.
1事件回放 河南景区劝孝,跪父母免门票 只要在风景区的大门口处给父母磕个头,全家人就可以免门票.如此别致的"一景",出现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某风景区内. 2013年3月8日,该风景区举行"传递正能量,孝心大接力"感恩活动:凡驻马店市民,只要带上父母,向父母行三跪九拜谢恩礼,即可全程免门票,并规定此活动以后每逢周六、周日举行. 该风景区大门口竖有一个醒目的"悬赏牌",牌子上写有"你给父母磕头表谢意,俺免门票作奖励"等字样."悬赏牌"旁,摆放有两张八仙桌、四张椅子,前面铺有一块偌大的红地毯.椅子是让游客的父母坐的;地上铺的红地毯则是给晚辈跪的.  相似文献   

8.
前两天,上海一民办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引起网上一片热议.无独有偶,不久前,一组北京某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也曾引发众多网友争论,部分网友称下跪并非中华文明精华应摒弃,甚至有网友称之为“耻辱”.  相似文献   

9.
徐丽遐:前段时间,上海某所学校举办了“孝敬文化节”,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如果说让孩子给你们下跪,你们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刘京海:难得下跪一次还可以,如果天天下跪,肯定受不了。鲍鹏山:我可能跟你感觉一样,有一点受不了。一个被人为安排的感情表达方式,总觉得可能会不会有一点虚假?尤其是对父母的感情,这是很个人化的东西。我认为没有必要大规  相似文献   

10.
菜丛 《中华家教》2014,(Z1):118
"哇,你把饭吃光了,你很棒!""把碗里的青菜吃掉才可以下桌。""饭全部吃完了才可以吃布丁。"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好好吃饭,使出鼓励甚至不惜威吓等各种手段让他们"把饭吃完"。近期发表在美国《儿科》杂志上的一项实验发现,超过半数的美国父母会要求孩子把盘里的食物全部吃完,不能有剩菜。有三分之一的父母在孩子表示吃饱后,仍要求他们再多吃点,导致孩子常吃得过饱。为何父母这么执着于把饭吃完?《纽约时报》网站新闻指出,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能浪费食物,主要是因为  相似文献   

11.
英国全国中小学校长协会主席克拉丽莎·威廉斯最近建议,英国政府应当向有子女的父母提供资金奖励,鼓励他们多与幼年子女相处,以避免出现父母过早将孩子送入教育机构的现象。这则新闻让笔者想到,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谈到的"皮肤饥  相似文献   

12.
回家过年,给父母磕一个头,感激父母养育之恩。这是某高校给放假回家过年的学生,布置的一道“家庭作业”,学校表示,这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这样的新闻,近年来已经听得很多了。各级各类学校,针  相似文献   

13.
"袋鼠族"一词最早出现在1998年法国新闻类周刊《快报》的一篇文章中,它比喻到了该就业的年龄,却以薪水少等理由仍依赖父母生活的那些20多岁的大学生。我觉得我们当中的一些同学也可以称为"袋鼠族"。  相似文献   

14.
湖南某校组织学生给教师磕头,广东某地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被拜者喜笑,受洗者颜开。似乎“磕头”和“洗脚”已是“新国学”的光辉成果了——说穿了,无非是从小培养屈膝低头摧眉折腰事权贵。成果虽“辉煌”,但“新国学”就此有走入邪道而成“伪学”的危险。所谓“国学”,是要新一国之思想,振一国之人民,图摆脱旧礼教桎梏,从民族的躯体里除掉让我们体弱多病的磕头虫,迎接新世界新时代的挑战。如果打着“新国学”的旗号。而迫使我们的下一代学会下跪和磕头,这样的“伪国学”,不要也罢。  相似文献   

15.
孙老师说     
背景链接:据《现代教育报》报道:2004年6月26日,河南省巩义市教育体育局以政府公文的形式,向管辖区内的中小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假期作业:有条件的家庭,开学时学生要将为父母洗脚的照片交给学校;寒假结束返校时,学生要将给父母鞠躬或磕头的照片交给学校。而且,没有完  相似文献   

16.
微调查:你的隐私被侵犯过吗? 近年来,未成年人因为隐私被侵犯而状告父母的新闻不绝于耳,我们在感慨当今学生法律意识普遍不低的同时,也了解到他们的隐私受到侵犯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们在微博上做了一个调查投票,在参与调查的526名学生中,有368人表示曾被父母侵犯过隐私,占总人数的70%,其中更有74人表示,隐私经常被侵...  相似文献   

17.
这个7岁男孩姓夏,随其父在军营长大,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春节前夕,他随家人回到天津东丽区探亲。刚回到家,就赶上过年,只要家中来人,其父便叫他跪下给磕头。不论男女,磕头便给他“压岁钱”。后来,这个男孩索性将磕头收压岁钱视为一件乐事,只要听来人说多磕多给钱,便趴在地上磕头如捣蒜。仅年三十和大年初一这两天,他共给38人磕了114个头,收到的压岁钱达2950元。然而,乐极生悲,20日,男孩突然觉得头昏脑胀,脖子抬不起来,低不下,也转不动。其父将其送到空军水上村医院治疗。经X光片检查,发现颈椎的第三椎和第四椎因磕头负荷太重而发生错位。(…  相似文献   

18.
笔者对当今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接触与思考,深深地感到,当今的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六不懂"。一、不懂让孩子吃"独食"的危害不少父母为了表示对孩子的疼爱或是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等,而将所  相似文献   

19.
<正>新闻回放父母会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孩子的生日快到时,他们总是提前几天为孩子的生日做准备。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记得父母的生日呢?广东潮州一所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有的学生居然可以背出班上一些同学的生日,却从不关心父母什么时候过生日。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说是因为"爸爸妈妈从来不提醒"、"父母不喜欢过生日"等;少数学生说父母曾经提起要过生日,自己却没有记住。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父母长辈的称谓英文是"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同辈的称谓英文是"uncle"和"aunt",而中文为"伯伯、叔叔、舅舅"等,还有"姑妈、姨妈"等。另外,英文中表示小辈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与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