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面上有两点A与B,我们可以用各种形状的线把它们联接起来.如图,如果把联接A、B两点之间各种形状的线都拉直的话,可以看出其中线段AB最短.这个事实,我们把它作为线段公理:所有联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可以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如果有同学要问:为什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我们只能回答:这是人们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前人承认它,我们承认它,后人将继续承认它.联接是衔接的意思,对联接A\B两点来说,既可以用一段曲线来衔接A、B两点,也司以用折线来衔接A、B两点,还可以用一条经段来衔接A、B两点.要…  相似文献   

2.
“两点间线段最短”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定理.然而,小定理有大智慧,利用它能够巧妙地求解一类路径最小值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对称变换,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三角形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常能解决线段和最短或不等问题,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求平面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一类常见的题型,它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并且一般都有“最大”、“最小”等关键词.在几何中,常见的最大、最小量有:直径是圆中最大的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等等.解这类题需要有灵活的技巧.下面介绍这类问题的常用解法.  相似文献   

5.
所谓“双端点运动线段”,是指两个端点都在某个图形上运动的线段.与“双端点运动线段”有关的最小值问题的解题策略是:给“双端点运动线段”找到“替身”——“单端点运动线段”,然后利用“垂线段最短”确定“替身”的最小值.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6.
在各种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就是点和线.线中最简单的图形就是直线、射线和线段.本章着重考察直线、射线和线段.通过实践让我们知道两个重要性质:(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相似文献   

7.
以抛物线为载体,求抛物线上(或对称轴)的一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的最小值问题,是近年中考常见的题型.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将相关线段进行转换,最终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来解决问题.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8.
三年制义务教材《几何》第一册第20页有下面两句话:一是有关线段的公理:所有联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二是两点的距离的定义: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细心的同学会问:这两句话中,为什么第一句话用的是“联接”两字,而第二句话却又用了“连结”两字呢?是不是课本搞错了?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联接”两点得到的线(注意这里是“线”),可以是曲线、折线,当然,也可以是线段,即泛指一切可沟通这两点的线,如图中的线AmB、AnB、AtB、AsB,以及线段AB,都是“联接”A、B两点的线.在数学中,“连…  相似文献   

9.
“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这是一条显而易见的公理,也就是说,在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利用这个道理可以解决几何中一些最短路线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常常用到平移、对称或侧面展开图将A、B两点间距离转化成A’、B间的距离,使得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0.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作图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的掌握情况.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作图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关于线段的公理:“所有联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由这个“线段公理”还引出“距离”的概念:“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在中学数学中,今后还要学习一系列有关“距离”的概念,这里只是一个“源头”而已。  相似文献   

12.
求最值是中考试题中的热点.求最值有多种方法,而当涉及几何图形时,常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垂线段最短”来求最值.  相似文献   

13.
<正>最值问题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最值问题的探究,不仅可以巩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能感悟其中重要的思想方法.线段最值问题常通过平移、翻折、旋转、相似等方法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这两个基本原理来解决.本文以“将军饮马”问题为例,结合几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加以说明,与同行交流分享.  相似文献   

14.
<正>当两动点之间的距离为定值时,可选用平移法求两变量线段和的最小值.以两动点之间距离的相等为切入点,经过平移,使两个动点“合并”为一个动点[1],实现变量线段的等线段替换,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例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为2的线段CD(点D在点C右侧)在x轴上移动,A(0,2),B(0,4),连接AC、BD,  相似文献   

15.
双动点线段是指线段的两个端点都在某个图形上运动的线段.由于线段的两个端点都在运动,因此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是:消点——将双动点转化为单动点,然后利用“垂线段最短”确定单动点线段长的最小值,进而得到双动点线段长的最小值.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从最短路线谈类比转化思想郭宝林石慧生关于“距离”的知识,初一年级几何课本中给出了关于线段的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依此定义了“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后初二的几何直到高一立体几何、高二解析几何中各类“距离”的概念的实质,就是“...  相似文献   

17.
林创波 《广东教育》2005,(10):32-33
高中数学教学中碰到求折线长度的最值或值域时,运用“化归的思想”将折线转化为直线.利用“在平面内连结两点的线段和折线中,线段最短”,借助图形进行直观教学.不但可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而且在寻找动点变化规律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使他们逐步掌握各种教学思想和方法,学会思考,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在各地中考或模拟卷中,由定长线段运动所引发的两条线段之和的最小值问题时有出现.这两条线段有共端点与不共端点之分,其中共端点问题可归结为“将军饮马”问题来解决,而对于不共端点问题,其解决思路是利用平移或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把不共端点的两条线段之和转化为共端点的两条线段之和,最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原理求解.下面摘取几例加以说明,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线段”和“垂线段”是初中几何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其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垂线段最短.”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区分其异同.  相似文献   

20.
最短路线问题通常是以“平面内联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为原则引申出来的.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常常遇到带有某种限制条件的最近路线即最短路线问题.下面简单谈一下初中数学中遇到的最短路线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