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这么一则新闻。一家著名的企业以优厚待遇招聘员工,应聘者云集。在面试环节,面试官向应聘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一年要消耗掉多少个高尔夫球?”这么“偏”的问题一下子难倒了很多人。许多应聘者要么诚实地回答“我不知道”,要么就“瞎猜”一个答案,结果都没有被录取。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全世界的顶级管理者都在做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寻找合适的人才;二是做战略决策。数一数二的战略,绝对要靠优秀且适合的人才去推进。管理者如果已经深知这个道理,还会选择当一个只看简历和相貌,而不谈话、发问的面试官吗?对于企业来说,面试不是"选秀",而是需要面试官通过向应聘者问话来快速识别人才。那么,在面试中"问对问题"就成为"面试问话术"中最为关键的奇招。一般来说,面试官该提问应聘者哪些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3.
严文华 《大学生》2012,(24):56-57
面试时,面试官很少会态度鲜明地表示:坚决不要这个case(应聘者)。人的情商高低不一,面试官可以不在意应聘者的情商不高,但对于情商有问题思维狭隘的人,面试官会毫不犹豫地说"No"。在上个月的面试中,我和同事们就遇到了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4.
在两年前一次面向教育硕士的"班主任工作研究"教学过程中,我特意问来自中小学的教师们:"有没有听说过‘动态生成’……"我故意先说出这十个字.教室里的学员们非常肯定地说"听说过了"! 我继续把那句话补充完整:"有没有听说过‘动态生成’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体现或渗透?"学员们短暂平静一会,然后很肯定地回答到:"没听说过." 如果继续以这样的问题向今日更多的班主任提问,我们是否还会得到类似的两个答案?具有如此反差性的答案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张晴 《辅导员》2011,(11):37
我们这些小记者得到要去可口可乐公司参观的消息,都很高兴。在车上,老师发了一张纸给我们,我一看,原来是让我们写下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找答案。我一口气写了4个问题:1、可口可乐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2、制造出一瓶可口可乐需要多少时间?3、可口可乐一天可以喝多少?4、可口可乐是谁发明的?我们到了可口可乐公司后,我的疑问都找到答案了,你能找到答案吗?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以前有人问我:"做教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也许,我很难有恰当的答案,可当我读完吴非(王栋生)老师的作品《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我找到了最精彩的回答。看似聊天式的话语,却包含着教学的大智慧。全书共分"课堂,与未来有关""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照亮课堂的光""常识、常理、常情"和"这些,和课堂有关"五个部分,王老师说,一位教师的职业生涯可能要上一万多节课,怎样对待每一天的每节课,既是我们的职业态度,也体现出我们的人生态度,前提是我们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职趣     
面试官:“你还有其他特长吗?” 应聘者:“有,我去年写了两篇小说都登在某知名杂志上了,我还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 面试官:“真不简单。不过,你有哪些能在办公室里运用的特长?” 应聘者:“哦,这些都是我在办公时间完成的呀。”  相似文献   

8.
投入与产出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有一次被问道:"我如何才能成功?"德鲁克回答说:"如果你不改变你提问的方式,那么你注定不会成功。"那人又问:"我该如何提问呢?"德鲁克说:"只有先问‘我该如何贡献’或‘我要怎样付出’你才能获得成功。"曾看到一篇关于一个琴童在国际大奖赛中摘得桂冠的报道。报道中所提的两个问题给人留下深刻的  相似文献   

9.
怎样学好英语是中学生经常请教的一个问题,这实际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怎样学好英语,一个是怎样会学英语.如果后一个问题解决了,也就为前一个问题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0.
胡敏 《生活教育》2012,(1):33-34
曾经读到一篇文章说某大学生去一家英国公司面试,面试官给每人发了一张纸,上面只有一道简单的题目:英国每年买多少高尔夫球?没有其他数据,要求在40分钟内完成。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内容设计“风筝”信息大搜索。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的考虑: 1.学生需要:前两个星期,四年级组举行了“放风筝擂台赛”活动深深吸引了学生,也吸引了我。在比赛过程后,学生产生了很多问题,有的学生还跑过来向我询问。于是我想,我何不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来帮助学生自行找到答案,帮助他们实现放好风筝的愿望呢?  相似文献   

12.
在天堂里     
1.高尔夫球一天,哈里与凯瑟琳去打高尔夫球,在打完第五洞后.哈里说:如果我少一杆,而你多一杆的话,我们就会平分这个洞.凯瑟琳说:是呀.或者说如果我少一杆,你多一杆的话,你将是我两倍的杆数.问题:两人各打了几杆?答案:根据简单的计算,可以知道,哈里打了7杆,凯瑟琳打了5杆.善良的  相似文献   

13.
正到了招工、应聘时节,面试是少不了的。许多应聘者对面试有恐惧感,倒不是丑媳妇怕见公婆,而是因为现在不少面试官所问的问题很不上规矩,有的甚至问女性应聘者是否是处女,是否有性经验这些"题外话"。其实作为应聘者,什么年代都可能遇到老板提出的尴尬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用方程解决问题"中,有这样一道例题:"某小组计划做一批‘中国结',如果每人做5个,那么比计划多做了9个,如果每人做4个,那么比计划少了5个,问小组成员共有多少名?他们计划做多少个‘中国结"'?  相似文献   

15.
开怀大笑     
招聘会上邮局招聘邮递员,主考官问应聘者:"请问珠穆朗玛峰海拔有多少米?"应聘者很惊讶,张大嘴巴问道:"怎么,你们想让我跑这趟线路吗?"  相似文献   

16.
每月作文题     
刘玉辉 《语文教学之友》2013,(11):F0004-F0004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写道:“大人们对数字情有独钟。如果你向他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们会问:‘他多少岁了?有多少个兄弟?体重多少?他的父亲挣了多少钱?’他们认为了解了这些情况,就了解了一个人。如果你告诉大人:‘我看见一幢漂亮的红砖房子,窗前摆着天竺葵,鸽子在屋顶栖息……’他们便无法想象这是一幢怎样的房子。  相似文献   

17.
一、缘起在四年级教学数学时,笔者曾给学生练习过一道"租船方案"题:王老师带着17名学生一起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租金6元,限乘4人;小船每条租金5元,限乘3人。如果你是王老师,准备怎样租船?哪种租船方法最合算?当时学生还没有学习枚举的策略,这道题目是有挑战性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基本上能找到其中一种合理答案(用算式呈现);第二个问题,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也能找到答案。笔者接着问学生:如果让你独立找最省钱的方案,你准备怎么办?学生讨论后认为可以列举所有答案后进行选择,但对解题过程深感麻烦。五年级学过"一一列举"的策略后,旧题重温,再次让学生解决"租船方案"题,毫无悬念,学  相似文献   

18.
几周前,我参加了一个家庭聚会。参加聚会的孩子大多在10~18岁之间。当我们谈论一部电影时,每个孩子马上拿出一部智能手机,30秒后他们都有了答案。有些孩子是直接到网上电影库找到这个电影(当然是用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两个孩子用雅虎快速搜索出电影评论。其他人到他们最喜欢的网站中做意见调查,以此得出答案。  相似文献   

19.
一代文学巨匠、语言大师老舍在谈写作时说过:"说得多而冗一定不如说得少而精。""我有个意见,就是要少用‘然而’、‘所以’、‘但是’,不要老用这些字转来转去。你要是一会儿‘然而’,一会儿‘但是’,一会儿‘所以’,老这样绕弯子,不但减弱了文章的力量,读者还要问你:‘你到底要怎样?你能不能直截了当地说?’"这些鞭辟入里的经验之谈确实是指导写作的金玉良言。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堂普通的数学课,内容是《年、月、日》。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有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把2月份定为平月呢?把1月份定为平月不是好记一些吗?”授课教师回忆道——当时这一问题难住了我和其他同学,我说:“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也很难!现在老师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同学们,这个问题留待你们课后去研究,看谁最先能找到答案告诉老师。”第二天有十余位学生兴致勃勃地找到我,急不可待地告诉我问题的答案。该教师描述的教学场景在最近两年常见,一点都不新鲜,这可算作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对问题延时处理”。通过教师假设自己“不知”来鼓励学生去求知,本无可厚非,但是该教师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