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校体育院系设置老年体育类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国老龄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现有办学条件,认为高校体育院系增设老年体育类课程的时机已经成熟,并对老年体育类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课程设置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设置老年体育类课程的若干对策与建议,为我国老年体育服务人才的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设立老年体育专业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波特的"五力"分析法分析了体育类APP软件的概念、特征及分类,分析了体育类APP发展现状,以及体育类APP面临新进入者的威胁、买家力量受制约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体育类APP的发展对策:加大体育类APP的市场整合、合理配置各类体育资源;重视服务主体、提高用户体验;明确定位、注重合作;加大科技创新、提高专业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调整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3.
廉涛  刘圣阳 《体育世界》2009,(11):29-31
主要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9-2008年我国体育类核心期刊社区体育科研论文的载文情况和作者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科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今后广大学者对社区体育的研究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祝平 《精武》2012,(1):1-2,4
通过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叙述,以河南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案例,结合以往体育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学科对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成果基础,分析了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现状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对待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缺乏科学的态度;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工作落实不到位;外界环境的冲击和缺乏对体育类文化底蕴的深层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不足是当前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坚持政府主导,进一步完善工作机构和健全工作机制;认真开展普查工作,建立健全各类档案资料;建立切实可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等是有效推动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计量学等研究方法,对1983~2012年我国健美操研究情况进行回顾,结果表明:健美操研究总体呈三段式上升趋势发展,主要发表在体育类核心期刊和体育类一般期刊,研究质量和深度有待加强;文献的作者具有独立作者居多、合作团队构建不甚理想、高产活跃核心作者比例小等特  相似文献   

6.
体育精神培育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柱和灵魂,成为坚定信心、奋力拼搏、提高国家体育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出发,将体育精神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大学生体育类社团作为体育精神培育的载体切入,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大学生体育类社团建设和大学生体育精神培育的路径,为高校学生体育类社团建设发展及体育教学、体育精神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01—2005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目录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我国每年发表的体育科研论文呈增长态势;有关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生物科学与运动医学方面、学校体育学方面的论文数量存在差异,其中体育人文社会学一直占有很大比重。对上述结果进行了一些社会学分析,为体育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以及为体育科研工作起一定导向作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资料检索等方法,对到2013年为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软式排球运动的科研论文进行剖析,结果显示:我国软式排球科研经历了缓慢起步、快速发展和平稳发展三个阶段;体育类期刊与非体育类期刊刊载量之比为1:1.8,核心期刊与普通期刊之比为1:12;作者多以独著为主,跨专业合著成果极少;科研存在研究内容不均衡、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较少、创新性研究成果比较欠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韩丁 《中国体育科技》2007,43(2):113-119
运用文献综述、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概述了我国高等院校体育类研究生专业结构的学位制度背景,分析了体育类研究生专业的形式、布局、科类、地区和层次结构的状况,提出了体育类博硕士专业目录的分层化、体育类博士专业授权的迁移化和体育类硕士专业形式的多元化等专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江苏省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江苏省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非常丰富,但近年来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存和发展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传统体育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衰颓之势;大多数的江苏省居民对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的重要性有相当高的认知,但前景不容乐观;建议通过扩大政策空间、拓宽地理空间、提升文化空间等方式来保护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体育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服务业是构成体育产业的重要经济单位,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服务业已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服务业概念和内涵、当今国际体育服务业发展的特点以及我国体育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发展我国体育服务业的扶持、培育政策。  相似文献   

12.
研究审视公共体育服务总体状况和区域差异,揭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处于区域重点突破的发展阶段。研究采用实证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进行历时维度的梳理及简要评价;提出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路径、治理工具"转型逻辑问题;提出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从"指令与调控式的科层治理"向"合作与网络式的综合治理"转型;提出"一条主线、两个维度、三极互动、四大要素"构成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转型的综合治理体系框架。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有完整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具有中国话语体系的"综合治理"体系,是适合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智能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垂直应用场景的不断延伸,高校体育服务环境正发生重大改变,并由外而内对高校传统单一的体育服务方式、碎片化的体育服务功能、松散化的体育服务结构形成冲击,智慧体育服务孕育而生。高校智慧体育服务是兼具"技术智慧"与"人本智慧"的体育服务新模式,代表着智能时代高校体育创新发展方向。围绕新时期高校体育改革创新现实诉求与工作重点,建构"供给、需求、环境"三维分析的SSS框架体系,尝试探究高校智慧体育服务体系"目标导向-动力整合-利益协调-共享发展"的运行逻辑,提出高校智慧体育服务体系运行保障路径:(1)凝聚合力,探索建立"政府支持、市场参与、多方筹措"经费支持通路;(2)固本强基,夯实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体育服务平台建设基石;(3)正向推进,引导学生共创共享智能信息时代高校智慧体育成果;(4)主动对标,实现高校体育教师智慧素养与智慧能力集成;(5)精准适切,整体性绩效评价引领提升高校智慧体育服务管理效能;(6)风险防控,全力保障高校智慧体育服务信息系统与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务院"46号文件"的出台以及当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快速发展,中国的体育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基于传媒视角,综合分析当前体育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发展,认为中国体育产业在传媒领域:多渠道、高效率、有偿化等发展模式逐渐成为趋势,以享受体育服务的消费者为本,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体育的多元化发展,将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5.
探讨报纸中的体育新闻,将群众体育新闻的数量和竞技体育新闻的数量进行比较,发现群众体育新闻在广州日报中的缺失。为正确的把握好体育报道的内容和方向,更好的利用体育新闻报道为广大的受众服务,推动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本论文以《广州日报》为例,研究群众体育在广州日报中所占的比例,群众体育新闻在广州日报中缺失的原因、缺失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发展尚未到达"刘易斯转折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仍将继续向城市流动,而且呈增长趋势;我国城市化发展已由原来的"自上而下"政府管制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市场经济主导模式,市场经济继续推动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发展。农村人口的继续流动和迁移将对输入地、输出地和流动迁移人群自身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鉴于对我国农村人口流动的现状和未来迁移趋势考虑,我国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战略应将重点放在城市中农民工、农村留守人群、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的内涵及发展的契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林匹克运动(作为西方体育标志)在全球化过程中,在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影响下,呈现出文化的单一化倾向,这种文化的单一化倾向威胁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的思想无疑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及不同文化共存提供了思想源泉,并以此为契机,实现我们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在简述了体育会所的经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之后,指出体育会所所有权模糊是影响体育会所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体育会所首先应以《物权法》为基本依据,在明晰会所所有权的基础上,建立会所所有权的共享机制,进而确立会所的服务性质。其次,在具体的运营方式上,体育会所可在“泛会所”、连锁式、专业机构运营、社区服务等方面寻求适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和案例比较,在探讨我国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考证实现两大产业融合的市场关系和经营模式。结果显示:1)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是服务运营商通过对体育消费产品和养老消费产品的特色内容进行集成开发,进而打造促成"体育+养老"消费新业态的产业创新过程;2)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依托体育产品经营布局增强养老市场活力、依托养老市场黏度提高体育产品经营实力,有利于形成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的联动关系;3)"体育+养老"跨界经营新模式源于需求指引式融合、服务重组式融合、资源互享式融合、市场共拓式融合、功能延伸式融合、技术渗透式融合;4)做实做活细分型老年体育消费市场、加快健全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着力分类推进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是支持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抓手。  相似文献   

20.
围绕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学界主流观点是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的占比。但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结构演进,还是我国后工业化时期的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并不意味着体育用品制造业向体育服务业转移。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值比重下降是创新的结果,产生包默尔悖论现象。体育产业结构赶超型发展战略实施,过度强调体育服务业产值比重的多寡,不利于体育市场繁荣,弱化体育主导产业的优势作用,助推了生产要素"脱实向虚"的风险,促使服务业的自我循环,出现"结构性陷阱",这不利于贯彻中央提出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十四五"期间,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重点还应是体育服务业,特别是本体产业的发展,但继续增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实力并无异议,硬性提出"着力提升服务比重"会造成体育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