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者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相互渗透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任何语言的学习者必不可少的的能力.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听和读是领会和理解别人表达的思想,是从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说和写是用语言表达思想,是从内部到外部语言的转化过程.在语言学习和言语交际过程中,听、说、读、写四者的关系是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听和读虽然是接受性的技能,但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  相似文献   

2.
闫赤兵 《中国教师》2013,(15):21-24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儿童英语学习的基本思路。听和读属于语言输入,说和写是语言输出。本文中,笔者基于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围绕英语教学中如何借助读的输入,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一、借助阅读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可行性1.小学阶段英语听、说、读、写技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高考命题来看,书面表达在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为了让学生尽可能高的拿到书面表达分数,我们必须认真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可以说是英语学科的四字方针,其中的听和读是领会和理解别人思想的的手段,是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过程,说和写则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手段,是内部语言到外部语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当然其它学科教学亦如此),听和读是接受、输人外部语言的重要形式,说和写是输出内部语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外部语言的主要形式,而听和说则是由思维“对接”组成的“双向”交流。在听说训练中,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对接”达到“完美”的境地,要把思维训练作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一、思维的敏捷性口头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在遣词组句方面有充分的酝酿思索时间;而口头语言从内部语言转化为口语,不但时间短促,而且一旦形成就不能改动,要求说话人迅速进行语言“编码”。语言学家曾把语言称为传递信息的“…  相似文献   

5.
李红 《湖南教育》2003,(13):50-50
1.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从学生在听、说、读、写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来看,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的相互转换关系上。听是听到的声音(外部言语)到默读出来的声音(内部语言)的转换过程;说是默读出来的声音(内部语言)到说出的声音(外部言语)的转换过程;读是看到的文字符号转化成声音符号(外部言语)到默读出来的声音(内部言语)的转换过程;写是读出来的声音(内部言语)到看出来的声音符号(外部言语)的转换过程。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提高。2.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生理学告诉我们,大脑皮质上主管听、说、读、写…  相似文献   

6.
微电脑语言学习机初中英语教学效用试验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语言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有口语和书面语两个方面,在英语学习中口语具...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美国口语专家罗斯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表明,在语言交流活动中,听说方面所占比重很大,听是获得信息、摄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说是输出信息,用口语表达形式表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想。由此看来,听说是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听说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8.
税红 《教学月刊》2014,(11):11-13
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听、说、读、写四大语言技能是语言能力的主要内容。其中,听、读属于输入技能,说、写属于输出技能。学生只有通过听、读等语言输入,才会有相应的说、写等语言输出。由此可见语言输入的重要性。而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一种主要途径,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输入,从而影响着语言的输出,最终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故历来英语教学对阅读尤为重视。  相似文献   

9.
英语是一种语言技能。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而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四种技能象四块木板组成一个水桶,水桶的装水量就是学生的语言技能水平,装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学生的口语能力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因此,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也就成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从人类学习语言的历史看,是先有口语的听和说。然后才有书面语言的读和写。不难看出,学习语言一般应从听开始,再学习说,然后进一步学习读和写。学习说英语、学习英语发音都离不开听。因此,要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必须对听力培养加以重视。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我认为在平常的训练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1.
英语听说读写循环教学法是指日常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每节课的听、说、读、写教学活动循环进行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迅速转化为技能,进而使学生尽快具备听、说、读、写等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一种英语教学方法。建构英语听、说、读、写循环教学法的理论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素质和学生长期进行英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孟宇龙 《上海电教》2002,(4):28-29,21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训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要不断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和掌握好英语。“听”不仅是基础语言技能,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还是基本的学习能力。学生不可能不听而说,不读而写。  相似文献   

13.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听、说、读、写。这些能力如何形成?首先是听,听是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没有听,就不可能会读;不会读,就不可能会说、会写;所以,要解决学习英语难的问题,首要解决的就是听的问题;解决听,就能读;能读,就能说;能说,就能写。当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听说读写后,学习英语和学习汉语一样容易。  相似文献   

14.
王保红 《成才之路》2014,(15):26-26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根基的训练,最终达到学生在口语上和书写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的关键是要学会开口说!新课程把听和说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这顺应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因此,在英语课上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5.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的五项基本技能。其中听、读属于输入活动;而说、写、译属于输出行为,该行为反映了一个人的实际语言应用水平。听力理解是一种复杂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进行足够的听和读的练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听力水平呢?  相似文献   

16.
苏婕 《考试周刊》2012,(94):101-101
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语言基本功能。但长期以来.老师和学生几年来关注读和写两方面的训练,忽视听、说的培养.被认为是“哑巴”英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大家逐步意识到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因此,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到:说是表达的技能,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才能为真实的语言交际打好基础,可见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7.
高中英语是英语教学体系中的最后一个必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优劣直接关系着人生的重要转折。英语是一门课程,但同时也是一门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是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只重视读与写两部分,忽视了听和说,并不能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甚至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重要性。因此,将对口语交际教学在高中英语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听力是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外部语言转换为内部语言的一种主要方式。语言习得的方式是输入大量的信息,当信息的输入达到一定的标准和程度时,才可以进行语言的输出。笔者通过分析目前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探索研究有效的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方法和实例,提出了较为合理科学的英语听力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中克服障碍,提高听力水平,促进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汉语是藏族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对于藏族学生来说,他们平时接触的汉语很少,学习汉语存在很多困难。藏族学生汉语教学要有别于汉族学生,应把重点放在读和说上。由于口语具有迅速、便捷、使用广泛等优点,它又是听、读、写的基础,可以说口语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个环节。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听、说、读、写四个字中,‘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  相似文献   

20.
<正>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英语写作是听、说、读、写这四个语言技能之一,是英语学习进步过程中看得见的记录。提高英语写作水平不容忽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英语写作融入课堂教学,以说带写,以写促说,通过英语写作训练使说的训练得到进一步升华,实现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转化,从而增强小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有效提高英语水平。一、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大部分英语老师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听、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