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为了支持发展和评价学校综合健康课程,由美国癌症协会发起,美国高等健康教育协会、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美国学校健康协会以及美国健康、体育和娱乐联盟等组织的代表成立了美国健康标准联合委员会,于1995年发布了《国家健康教育标准》(以下称《标准》)。《标准》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概述,主要向家长和教育行政人员说明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核心部分,主要由“健康教育标准”、“每一条标准的解释”和“学生在四年级、八年级和十一年级期终应达到的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水平”构成。《标准》含有10个方面的健康内容,根据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美国爱达荷州新近颁布的体育教师标准的分析与归纳,阐述了美国基础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和管理的专业标准以及基础体育教育领域的新思想、新观念,以求对我国在基础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美国体育管理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博 《体育学刊》2005,12(2):127-129
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体育管理教育的5个特点:人才培养紧跟市场需求;体育管理教育的规范化;课程设置的标准化;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阐述了美国体育管理教育对我国体育管理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美国基于国家标准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雷 《体育与科学》2006,27(5):90-93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法、因素分析等方法,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对《美国国家健康教育标准》及基于国家标准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模式进行了论述,探寻其共同点及差异;并对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新标准实行的是目标管理,既不管学校怎样开展体育运动,只要达到标准就合格,因此浅谈实现学生体质健康目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个别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体卫融合视域下老年健康管理引人育才进行理论分析,痛点思考,并给予范式转变。痛点思考:人才培养理念落后,体卫学科交叉未受重视;人才培养模式固化,老年方向个性教育缺失;人才岗位设置失当,老年健康管理职能欠缺;人才资源管理失位,行业发展缺乏蓬勃朝气。范式转变:体卫融合融入学科建设,培养时代所需健康人才;创新实施个性培养模式,打造老年健康管理专职人才;健全老年健康管理机制,搭建行业岗位职能框架;完善市场人才资源管理,推动行业持续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最高环节,在研究生教育中增加体育课程,充分发掘体育课程在研究生健康上的护佑功能,以体育促进全面的“三维健康体系”,是实现研究生教育从单纯的学术培养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利用基于因果分析的AHP方法,构建了研究生体育与健康的指标体系,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研制了研究生体育与健康的计算机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8.
对普通高校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及其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行研究,根据各自不同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在普通高校健康教育应与体育教育相结合,并相互促进与影响,为培养新时期合格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对现阶段中美两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进行比较,试图厘清两国内容标准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其历史和现实原因,找寻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的可借鉴性,以促进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发达国家学校体质健康教育的相同点归之于以施教模式重在学生身心健康至上、管理体制重在保障健康教育权利、传授内容重在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和测试标准重在提供科学依据为主旨的一致性上,其不同点则归结于以综合设定模式与分设模式及分合不统一模式、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与各州教育管理体制、侧重健康知识技能与侧重健康生活方式、侧重隐性测试标准划分与侧重显性测试标准划分为主的差异性上.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体质研究发展的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参考了大量美国有关体质研究的文献,从发展简史、测试指标体系的演变和评价方法的革新三个方面,大致勾勒出美国体质研究的发展过程及现状,重点介绍了健康体质的概念和健康标准的建立和使用,经比较研究后发现我国的体质研究中测试指标的有效性尚待进一步明确与提高,而且应考虑建立适合中国青少年的健康体质标准。  相似文献   

12.
卢伯春 《体育教学》2008,(11):41-41
第八次课程改革至今,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名称及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分设”或“合设”的争论已非常之多,然而我们在研究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体育课程、健康课程时却发现,在基础教育阶段,两门课程采取“合设”或“分设”课程模式的现象同时存在。其中,美国的新泽西州、纽约州等10州设置体育与健康教育综合课程;尤他州、夏威夷、罗德兰岛等32州单独设置体育课程和健康教育课程。2002年美国全国青少年健康纵向调查结果证明,学校健康教育对学生健康行为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美、日三国青少年健康标准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文献、访谈和比较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美国和日本等三国青少年健康标准的新旧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我国现代体育锻炼效果与传统评价作了详尽探讨,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作了阐述。结果表明,三国青少年健康标准指标符合各国实际,并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14.
美国青少年健康体适能教育计划开发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健康体适能教育计划的开发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认为:美国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重心从"提高体力"转向"增加身体活动"、确立"HELP"健身教育理念以及体适能教育计划开发类型的多样化等,推动美国学校健康体适能教育实践的发展.我国应重视学生健康体适能培养的教育实证研究,增加体育教学的运动学习时间.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本文以校园网络和INTERNET网为基础,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管理,构建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网络管理模式,并通过模式搭载体育课件和其它相关体育信息,从而使体育教学和管理量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了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旨在探讨未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的发展思路。结论认为:目前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存在着评价目的不够明确和指标体系不够完善两个问题。提出明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目的、完善指标体系的途径和全面推进学校健康教育,形成学校健康教育、学生体检和学校体育教育三者相结合的学校健康促进模式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江苏省南通地区的100所农村中学的100名体育教师进行了学校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如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师、影响学校健康教育的因素、学校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卫生环境和学校健康教育管理等,为改善农村中学健康教育的现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谦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2,15(3):85-85,88
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制订的,为了新的教学大纲更好的实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需要重新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重新建立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问题仍是我国高校体育工作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2014年修订以来,仍未有效解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体质下滑情况。综述政策学、管理学、体育学相关文献和实地考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高校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壁垒与障碍,尤其高校各部门间的联动协作工作格局尚未有效建立,导致运行不畅、协调不力、权责不清等现实问题。究其执行障碍原因是教育环境钳制、政策执行者素养缺失、政策对象(目标群体)意识淡薄、政策文本自身缺陷等影响。为此,需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教育生态,构建“四位一体”模式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明确《标准》执行主体的联动协作及权责划分;引导大学生角色与行为转变,提升体质健康管理意识;强化协同治理合力,落实《标准》理念和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九月一日推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7月4日印发教体艺(2002)12号文件,就贯彻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发出通知(以下简称《标准》)。通知要求:一、《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把《标准》的实施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宣传、加强管理、认真施行。二、《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