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对研究生体育与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最高环节,在研究生教育中增加体育课程,充分发掘体育课程在研究生健康上的护佑功能,以体育促进全面的“三维健康体系”,是实现研究生教育从单纯的学术培养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体育与健康的评价体系,更应该考虑到其身心特点,关照他们在课堂练习及课余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体育意识、体育品质和体育潜力。利用AHP方法和因果分析法,探讨了研究生体育与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指出这一指标体系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体育意识与行为、运动技术技能和社会适应性等几个一级指标构成,并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海天威 《体育风尚》2020,(1):297-297
体育教育硕士研究生自身所具备着多项能力,例如培育体育教育人才与体育管理人才,能够将体育教学与教学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通过对当下的体育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进行分析,发现当下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例如跨专业生源较多,导致人才的培养质量不高;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在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方面力度不足,另外教学的手段较为传统存在着单一的现象,没有办法更好更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南宁市全日制研究生高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调查,根据结果为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积累经验。结果显示:(1)5所研究生院校均未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生体育锻炼意识较薄弱。(2)研究生和各体育阶层管理者都认为有必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尽快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3)"学校课程培养方案没有明确要求"是阻碍开设该课程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体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领域的研究已成为体育高素质人才培养研究的重要课题来源。近10年涌现出大量关于体育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在体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培养模式方面形成了一批有意义的结果。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造成体育硕士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主要有硬件设施投入和利用不足、培养体系不完善、学生科研实践少和教学科研管理效果差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其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作为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现代体育高端人才的重要来源,也是人才培养质量高低和效果优劣的重要标志。在多年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基础上,依据现阶段研究生培养实际,提出体育学科研究生"一个平台三种模式"多层次学术交流体系和工作模式,旨在为体育学科研究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尚礼  龚坚  刘剑  郑亚森 《体育学刊》2007,14(3):142-144
对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年限、专业结构设置、课程设置、考核与评价标等6个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目标应更加明确、学科体系应更加健全、评价方法应更加科学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郭克军 《体育世界》2014,(11):119-120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校体育,肩负着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人格使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未来职业所需求的综合能力。为实现体育教育的多功能目标,发挥体育教育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独特作用,积极研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内涵及其本质规律,从而科学构建体育课程新体系,使学校体育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发挥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研究生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研究生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国家规定未被充分落实,研究生体育课程开设比例低;研究生体育态度与自身参与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师资及设施不足制约研究生体育教育的发展。建议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重视研究生体育课程建设;教学过程中应尊重研究生个体需求,促进学生运动参与;增加体育设施的数量,提高利用率,满足研究生体育需要。  相似文献   

9.
优化体育硕士培养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重要命题。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应创新培养模式,包括:构建KSD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行SIP项目制教学模式,形成SAR创新能力培养氛围,健全GOE协同实践体系,实施SEO过程控制管理,有效对接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课程—项目-创新-实践-过程”等过程要素“五位一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对“文武兼修”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专家调访及文献研究,认为目前大多数研究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并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一定不良影响。针对以上情况,利用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对研究生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构建,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体育项目所特有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价值,使之为研究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某高校538名在读研究生的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总体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身体状况表现最差,并随年级增长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男生的身体状况好于女生;经济来源是影响研究生生活方式水平的重要因素,全职工作经历对职业健康状况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以奖学金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研究生的生活方式水平最高,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健康生活方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议研究生教育增设体育课和增加体质测试,以保证研究生有一定的体育活动并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教育研究生养成正常作息习惯,以达到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体育研究生招生情况探讨学校田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了解到目前体育研究生招生情况及其就业的形式,由此引起对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学校田径教学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完善田径教材自身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在教学中突出田径运动的健身属性,建立更加符合田径内容考核与评价体系,提高田径研究生技术与理论水平,激励学生加入到田径运动中来。  相似文献   

14.
体育院校作为我国最早培养体育学研究生的单位,多年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一直是报考体育学专业研究生的首选。近年来,随着国家招生制度的调整和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录取的新生也逐年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选取对攻读武汉体育学院2008级、2009级硕士研究生生源的诸项指标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探析攻读体育院校研究生生源的特点,并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以26.9%的速度增长,2004年全国招生研究生的人数达到33万人,硕士研究生已成为发展迅速的群体,是高校体育教育中不可忽视群体,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对体育锻炼的投入,将影响着未来社会科技发展和进步。如果他们在学校进一步接受体育教育,可以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可以培养出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世界高科技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体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调查分析了研究生与本科生的生活事件、应付方式及体质健康等方面的现状,结果表明:(1)研究生生活事件的负性事件、总分等因子的频度和强度得分均高于本科生,且在婚姻和家庭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2)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而不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且其利用求助等应付方式的有效性比本科生高;(3)研究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都明显差于本科生;(4)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本科生,但其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症状、精神健康等均比本科生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山西省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采用SCL90量表及相关问卷对山西省部分高校的研究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15.0和Excel2003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研究生整体身心状况良好,但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及睡眠和饮食方面存在差异,研究生中体育人口的健康水平要明显高于非体育人口。  相似文献   

18.
在读高校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研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全国40所高等院校的在读研究生进行了体育锻炼现状调查.调查发现,在读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令人担忧,研究生体育锻炼的场地、经费、体育组织、体育知识和技能等问题亟待解决和加强.  相似文献   

19.
研究型大学与大学体育的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和对大学体育未来发展将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进程对大学体育的职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研究生体育教育、学校体育管理、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促进现代体育观念和体育文化的传播等方面将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同时,对现行大学体育制度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