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5.捺法:提按顿挫潇洒俊迈(1)捺画的基本写法《颜勤礼碑》中的"捺"特点鲜明,极具张力和气势。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厚重感。多数捺画都需要充分铺开笔锋书写,一般都比撇画粗壮有力,在一个字中显得较为突出。二是节奏感。对于比较长的捺画,起笔稍快,笔画中段行笔舒缓,收笔敛锋慢慢送出,形成尖利的出锋效果。一般藏锋起笔(如起笔与其它笔画衔接,可不藏锋),形成"蚕头",再转笔向右下;中锋行笔,逐渐铺开笔锋,使笔画渐粗壮;铺锋达到充分时,短暂停笔,迅速收拢笔锋,并顺势回笔轻压;最后,笔锋慢慢提起,适  相似文献   

2.
<正>一、笔锋杀尽中山兔——“笔锋”的界定1.毛笔的尖端。唐人方干《卢卓山人画水》诗云:“海色未将蓝汁染,笔锋犹傍墨花行。”古人常喜欢类比,“锋”字应该是类比“刀剑”的锋,演化成“笔锋”,说的是毛笔最尖端的部分。毛笔笔锋的优劣,直接决定书写者在书写过程中中锋、侧锋、露锋的表现,以及起承转合、使转等书写技法使用是否自如。笔尖制作的工艺是否精良是衡量一支毛笔好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3.
四、中锋和侧锋 中锋和侧锋,是用笔中最主要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片面和模糊认识最多,大有认真研究的必要. (一)中锋 中锋也称正锋,指毛笔在运行过程中笔管直立,笔锋(主毫)走笔画中路,副毫走笔画两侧,这样的运笔就叫中锋或中锋用笔.中锋用笔,笔锋(主毫)走笔画中路,笔画中路注墨最多;副毫在笔画两侧运行,笔画两侧注墨就少.这样,笔笔的中路和两侧墨的厚薄不一样,就有了立体感,线条浑圆饱满.如:图4-1“聖(圣)”字的平画、图4-2“樂(乐)”字的竖画、图4-3“稽”字的竖画,系中锋用笔,笔画浑圆遒劲、入木三分,就像从纸里长出来似的,立体感极强.  相似文献   

4.
三、波画的写法 隶书中将那些带波脚的长横称为波画,波画是非常优美和最能体现隶书特征的笔画. (一)书写步骤 如图8-1所示,波画的写法可分解为四个步骤: 1.向左下方逆入,下笔要比写平画重一些,以求与波脚对称,入笔更加靠右,逆势更大. 2.转锋或折锋向右行笔.转锋或折锋时笔管稍微向右倾斜,渐行渐将笔管竖直,并把入笔处笔锋藏住.笔锋至中腹轻轻上提,使波画中腹变轻上拱.波画的顶端可方可圆,可介于方圆之间.  相似文献   

5.
《礼器碑》的用笔
  用笔,又称运笔,简言之是指使用毛笔的方法。汉字是象形文字,由多种笔画组成。提笔写字,笔管或提或按、或直或斜、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支配和控制笔锋进行运转,从而写出千变万化形态各异的笔画。因此,用笔既是书写汉字时笔锋在纸面上活动的过程,也是用笔锋进行笔画造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1.中锋游戏练习法中锋用笔是书法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是书写各种笔画最为重要的要求。传统的书法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捻管的方式调整笔锋的方法书写中锋笔画,小学生初次接触书法,笔性差,难以控制毛笔,书写中锋笔画有比较大的难度。根据力学惯性的原理,笔杆与笔锋运行方向有着密切的关系。游戏中通过学生的自主  相似文献   

7.
正第二章《乙瑛碑》的用笔用笔,又称运笔,系指使用一定技法写出各种笔画的过程。汉字是由各种笔画构成的,提笔写字,手中的笔管或提或按,或前后左右运转,笔锋在运转过程中写出千变万化的笔画。因此,用笔既是书写汉字时笔锋运转的过程,也是用毛笔进行笔画造型的方法。用笔和执笔,都包括在笔法的范畴之中。元代书法家赵子昂在《兰亭  相似文献   

8.
正八、折画的写法折画,是隶书中既重要又复杂的笔画,也极易出现笔病。因此,学习和掌握折画的写法是学习隶书的重要一环。1.书写步骤以图20-1折画为例,可将折画的写法分解为以下四个步骤:(1)向左或左下方逆锋入纸,落笔如同写平画。(2)转锋右行,至尽处,将笔锋提至平画略高处,笔画末端出现上翘的比平画略高的小尾巴。  相似文献   

9.
正七、捺法作捺之法,一波三折,势宜开张。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说:"险横三过,而开揭其势力。"行笔宜抑扬顿挫,不徐不疾,从容不迫。收笔时,须提笔战行右出,意即写捺角时笔画满捺,已带侧势,须用腕法带动笔锋,逐步衄挫,边走边提,将锋提到离纸之时。唐太宗《笔法论》中说:"磔须战笔发外,得意徐乃出之。"所谓"得意",即收笔时能将笔锋收归画中。  相似文献   

10.
正2.竖书写时竖应挺拔、有力,切忌有肉无骨或僵直。标准竖写法要领:①左上藏锋起笔;②右下轻顿;③左下轻回;④中锋下行至竖底;⑤底部略向左膨出("膨出"是指运笔中,笔锋偏离中轴线至笔画边沿的距离。本书中所有点画"膨出"皆如所述);⑥右下轻行;⑦右上回锋。欧体的竖,起笔藏锋的笔画较少,多数为切笔入纸,右下略顿(即从图中的要领②开始)。  相似文献   

11.
运笔     
写毛笔字,要解决好笔法和结体两个问题。笔法,一般包括执笔、运笔和基本笔画的书写规律。执笔法前面已讲过,这里讲运笔法。书写行笔字的基本笔画,大都要经过起笔、行笔、收笔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统称为运笔。起笔又称落笔,它是笔锋开始下落到纸上时的  相似文献   

12.
正第七讲撇法撇画,是汉字书写中有一定难度的笔画。撇画行笔方向自右上而左下,由于左上入笔的限制,容易出现偏锋。无论是露锋还是藏锋,撇画书写时入笔后须调锋行笔,这是技法上的一个关键。露锋书写时,自撇画左上角入笔右行,在撇画顶端形成一个平头,然后令笔锋向着右上方向,中锋左下行笔;藏锋书写时,令笔锋内含,向右上方向逆起,翻毫后向左下徐徐  相似文献   

13.
米芾所说的"八面出锋"强调的是他自已能用笔锋在任意方向上进行使、转、提、按,擒纵随心,收放自如,充分发挥毛笔锋颖性能。而对中锋的辩证认识和对侧锋的巧妙运用则是米芾能够"八面出锋"的重要基础,并且米芾的"八面出锋"观念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三、重叠法 重叠法,基本是采用中锋、倒锋和侧锋用笔,要根据所画的物象对笔进行选择。如画树挂时,所用的笔应是带有弹性的长锋狼毫笔。这种笔画出的线,圆润而挺拔,符合树枝的特征。而画冰块、冰凌时,则要选用短锋阔笔,如提斗。  相似文献   

15.
提笔。笔锋在书写点画时不可能一样粗细,当点画要求变细时毛笔就要提起,这就是提笔。因此,提与顿是相对的,互为依存。提笔多用于横画的中间、转折连接处及露锋出锋时。顿笔。线条点画要求变粗变突出时用力下按,有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之说。字的收  相似文献   

16.
正3.点法:逆入回收,饱满有力《颜勤礼碑》中点的写法比较多样,如果按收笔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收笔回锋点和收笔出锋点两类。(1)收笔时出锋一般写法是藏锋起笔,自右下向左上逆笔蓄势,再向下按笔略顿,然后向左略顿或回锋收笔。收笔回锋(有时只需有回锋意识,未必有回锋动作)的点,笔锋藏在点中,含蓄凝练。(2)收笔时回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向右上出锋。书写技法是:藏锋起笔,略顿,向右下行笔,并回带蓄势,再向  相似文献   

17.
硬笔尖在纸上行进时。都有一个“提”,这个“提”是笔尖贴住纸面运动的一个快速滑行动作,不像毛笔的运行.是一个边挫边推的慢动作。这个快速滑行使硬笔充分展示了“爽利明快”的特性。这和毛笔写法有明显区别。如书写一个横画。整个过程为五步:(笔锋)逆起→(按下笔肚)直落→稍停驻→(提锋、转手腕)向右缓慢运行→(笔锋)提起→(用手腕带动笔锋向左内侧)回收。  相似文献   

18.
写字大课堂     
书写技法:先按写撇画的方法写一斜笔画,不可出锋,至转折处折笔向右行笔,折角在40度-45度之间。 书写技法:先写短撇,撇端转笔向右下行笔,逐渐加重力度,底部顿笔回收。注意作左偏旁时撇长点短以让右,作字底时撇短点长以让上。  相似文献   

19.
正陈家骅书友的楷书中堂,气息雄浑,笔致沉厚,点画线条饱满,具有较好的笔墨张力。其起收笔藏头护尾,笔画较少出锋,藏锋处多用圆笔,收笔处笔锋较为含蓄,如"厚""幼"二字竖钩的写法。另外,落款用笔追求颜体厚重自然的笔画特点,稍有何绍基轻松灵动的笔意,整体较为自然流畅。其不足之处在于字形结构的处理不够稳定,未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法,既是民族文化,又是中国国粹,博大精深,内涵丰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那么,怎样学习中国书法呢? 一要认识中国毛笔,科学运用毛笔.好的毛笔必须达到:笔杆要直,粗细适中,锋毫要尖,毫尖锋齐,中部略鼓,成橄榄状,且有弹性.笔毛部分包括毛根、毛肚、笔锋.笔根与笔锋相连,笔肚用来贮墨,笔锋用于书写.毛笔的选择必须遵循"大字用大笔,小字用小笔"的原则.毛笔每次用过之后,应顺着笔锋用清水洗净,恢复原状,尔后悬挂,以备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