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粗盐提纯是中学化学的一个基本实验.该实验不仅涉及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如药品的取用、托盘天平的使用、物质的溶解、过滤、蒸发等,还可以把与之有关的很多实验知识点融合起来.例如,如何加快溶解速率?为什么有时要趁热过滤?关于洗涤的四个问题:为什么要洗涤?用什么洗涤?怎样洗涤?怎样证明已经洗干净?干燥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有时要真空干燥?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有哪些?等等,真可谓小实验孕育大融合.下面结合粗盐提纯的几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化学高考试题中,经常涉及对所得晶体或固体残渣进行洗涤的相关问题,洗涤大有讲究,要考虑几个方面,如:为什么要洗涤?用什么洗涤?怎样洗涤?怎样证明已经洗涤干净?等等。1关于洗涤的目的1.1除去杂质除去晶体表面的可溶性杂质。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思考题(第七章) 1.什么是劳动定额?2.劳动定额的种类有哪些?3.劳动定额工作的内容包括哪些?4.什么是工时消耗,工时消耗怎样进行分类?5.什么是工作日写实,为什么要进行工作日写实?工作日写实的类型有哪些?6.什么是测时,为什么要进行测时?7.什么是定时点,应如何选择定时点? 8.测时的方法有哪些?9.什么是工时评定,什么是综合评定法?10.什么是工时抽样,工时抽样的步骤是什么?1 1.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 12.什么是劳动定额水平.为什么说定额水平是定额管理的核心间题?13.确定劳动定额水平的基…  相似文献   

4.
一、思考题: 1.什么实验事实说明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微粒性?如何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间的联系? 2.电子的波动性可用什么实验来证实?这是不是说电子是以波浪式前进的?为什么?宏观物体有没有波动性? 3.怎样描述微观质点的运动状态?为什么?波函数有哪些重要性质?为什么? 4.什么是定态(即稳定态)?能否说定态波函数是不随时间变化的? 5.何谓波函数的正交归一性?何谓波函数的标准条件? 6.定态薛定谔方程的算符表达式的意义是什么? 7.量子力学中的算符和力学量的关系怎样? 8.既然一维势箱体系是实际体系的理想化,为什么还要讨论它?它能给出哪些重要结论。 9.量子数n,l、m各是在解什么方程中得到的及怎样得到的.它们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简并度g=n~2是如何求出来的? 10.怎样根据波函数的形式讨论“轨道”和电子云图象?为什么不能说P_(+1)和P_(-1)就是分别代表P_x和P_v? 11.怎样来研究多电子原于的结构?作过哪些近似?用过哪些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讨论定量问题时,不同问题对精度的要求不一样,有时要求比较高,有时则不然。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时应遵循哪些教学原则?有哪些教学策略?有哪些比较合适的教学素材?这些问题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进行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实验预习进行指导和检查外,还要做好实验后的讲评工作.教师指导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方法和步骤.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对要做的探究性实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实验是怎样设计的.在此基础上考虑应该测量哪些物理量、记录哪些数据,要选用哪些实验器材,怎样操作,怎样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如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或图像以及实验应注意的其他事项.最后,指导学生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除按教材规定进行课堂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课外进行以下“开放实验”。一、加强训练基本操作的开放实验学生对基本操作未掌握好,我们用开放实验补课。俐如,天平的使用,固液体药品的取用以及加热、溶解、搅拌、过滤、蒸发、结晶等等,利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分别对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在此过程中由辅导教师提出有关问题,如为什么拿试管要用三指法?为什么往试管里装固体颗粒药品时,试管要倾斜?为什么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手心对着标签?为什么过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约5毫米?为什么漏斗管要紧靠烧杯内壁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从而加深学生对仪器的基本性能、使用原理的理解,并逐步使操作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十三、应该怎样看待社会规范? (一)教师提问: 1.为什么要制定《小学生行为规范》? 2.如果学生都不执行《小学生行为规范》,我们的校园将会怎样? 3.你知道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对每一个成员有哪些行为规范? 4.你认为是否应该遵守社会规范? 5.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制定一系列的禁毒法规? (二)讨论与发言(方法和要求同前) (三)教师系统讲解 1.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每个社会都对其成员制定了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9.
1、溶解法如果混合物中的杂质能和某种试剂反应而被"溶解"掉,而"主成分"却不反应,则可采用溶解法除杂。例1 要除去银粉中的少量铁粉,可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解析把混合物放入一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充分反应至不再冒气泡, 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即可得到纯净的银粉,化学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10.
[总体阅读思考] 这是一篇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通讯,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阅读时,可围绕下面几个问题。一、通讯的开篇为什么要写出冯参谋长的报告?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二、通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英雄人物形象的?着重写了哪些事实?这说明了什么? 三、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在经受特殊考验时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 四、通讯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绾合衔接起来的?分段为什么要加小标题?各段小标题为什么要标明具体时间?有什么现实意义? 五,通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语言有什么特色?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风起云涌,同课异构就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有专家亲临一线的辩课和磨课,有名师大家的率先垂范,更有青年教师的沉醉其中。可同课异构的宗旨是什么?其核心价值是什么?其现实意义何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误区?同课异构应该遵循怎样的同?怎样科学解读文本并将文本转变为学本?为什么要求异?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科学课本中设置了<衣服的科学>、<水的净化>、<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溶解、怎样加快溶解>、<生锈和防锈>、<二氧化碳>、<氧气>、<燃烧和灭火>、<物质在变化>等内容.这些内容中蕴含着许多简单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变化及问题,例如:铁为什么会生锈?怎样防锈?物体为什么能燃烧?怎样灭火?当我们掰开一个刚出锅的馒头时,为什么会看到很多小孔?它们是怎样产生的?……这也正是初中化学教材的部分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为学生以后学习初中化学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于2004年2月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刘东生为什么会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他到底有哪些突出的贡献和成就?这些贡献将为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他为什么会走上黄土研究之路?他童年的理想是什么?他在工作中是怎样的表现?他的同事和学生眼中的他是怎样一个人?在他的夫人眼里,他是怎样一个老公?在他女儿心中,他是怎样的一个父亲?他平时有哪些爱好和习惯?  相似文献   

14.
1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中化学是初三开设的一门课程,初学时学生对化学实验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不知如何观察,更不知怎样通过观察、描述完整的实验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提出有关实验问题,观察的目的和重点,学会怎样观察,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教师的演示实验应做到正确示范,现象明显,帮助学生形成条理化的思维方式.培养观察素质,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的指向性,突出观察对象,排除次要因素干扰.训练学生观察的全面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思路,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善于察觉条件差异和结果差异的联系.如氢气的可燃性实验,可提出以下问题:①为什么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氢气,氢气必须是纯净的?②为什么在火焰的上方罩个冷却干燥的烧杯?③此实验产生哪些现象?讨论后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在欢快的实验中获取了知识.  相似文献   

15.
胡振凯 《今日教育》2012,(Z1):48-49
思考如下四个问题:一是教什么,要分清教材中哪些是基本事实,哪些是基本的结论,隐含了什么研究问题的方法,经过了怎样的研究历程等。二是为什么教,要明确所教的目的,学习这些内容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什么能力等。三是怎么教,根据学生思维的线索设计什么样的程序,提出什么样的导学性问题,怎样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怎样进行反馈矫正等。四是教的结果怎么样。  相似文献   

16.
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有什么区别?分别有哪些方法?1.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的各种物质分开的过程,分开以后的各物质应该尽量减少损失,而且是比较纯净的.(1)物理方法有:过滤、重结晶、升华、蒸发、蒸馏、分馏、液化、分液、萃取、渗析、溶解、盐析、汽化、洗气等.(2)化学方法有:加热分解、氧化还原转化、生成沉淀、酸碱溶解或中和、络合、水解、化学方法洗气等.2.物质的提纯将某物质中的杂质,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姚维纲 《甘肃教育》2005,(1):116-116
教材里安排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课任教师上课前一定要把握好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以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如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盛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后再加热?怎样进行加热?实验现象如何?反应停止为什么撤去酒精灯后还要继续通人氢气至试管冷却?在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8.
一、明确实验的目的性教材里安排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课任教师上课前一定要把握好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以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如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盛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后再加热?怎样进行加热?实验现象如何?反应停止为什么撤去酒精灯后还要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在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进行实验,既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现象,又能够突出实验重点,分析实验现象,讲清实验原理,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实验操作规律。二、重视实验的启发性教师演示实验不能…  相似文献   

19.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成为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为什么要整合?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和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改善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一、整体感知 ,提出问题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大家知道《春天的雨点》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 ,文章写了哪几个人 ?哪几件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相继形成如下板书 :乌汉娜 补 课送她回家 达丽玛2 .同学们的发言 ,说明大家对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有所了解 ,这并不表明读懂了课文。课文的很多地方值得你们去研究。谁能根据板书 ,联系课文 ,还想进一步知道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1乌汉娜老师为什么要给达丽玛补课 ?怎样补课 ?2乌汉娜老师为什么要送达丽玛回家 ?怎样送她回家 ?3达丽玛对乌老师的帮助有什么反应 ?4乌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