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国白居易研究70年代为萌芽期,80年代为适应期,90年代为成长期。韩国白居易研究落后日本,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务之急,解决实际问题制定中长期规划,翻译注释白居易全部作品。  相似文献   

2.
韩国的韩满语比较语言学研究初衷始于韩语的语系归属问题。上世纪五十年代韩国掀起了满语研究的高潮,大部分学者对韩满语都归属于阿尔泰语系这一观点持肯定态度。本文将对韩国国内的部分韩满语语言学对比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的韩满语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两唐书《白居易传》差错较多,以《旧传》为甚,其中年代错误尤为明显。《新传》差错较少,这与《新传》后出,同时追求“文省”,省略了大部分记年有关,但《新传》对白居易卒年及年龄记载准确。新、旧《传》不能偏废,可互为印证、补充。  相似文献   

4.
从"平等"到"追求卓越"——浅析韩国义务教育理念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自20世纪40年代实施义务教育制度以来,一直将平等作为义务教育的实施理念。而进入21世纪,韩国两度颁布《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基本计划》,宣布要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其义务教育理念也随之改变。本文对韩国义务教育理念的变迁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义务教育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韩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又大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韩国的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经济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惊人的发展,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本文对韩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有益经验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科学教育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韩国人才回流的社会成因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国人才回流的社会成因及启示刘昌明陈昌贵研究韩国人才国际流动的演变过程,我们不难发现,80年代是其重要的转折时期。在此之前,韩国是典型的人才外流国,90%左右的留学生学成不归,而进入80年代以后,此种状况有了明显改观,人才回流开始出现;9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以白居易的闲适诗为研究对象.阐析白居易闲适诗的内涵,“闲适”包括闲境、身闲适、心闲适、忘适四个层次;将白居易的闲适诗分为“自适”与“适俗”两个方面的内容.从雅俗、世俗、庸俗三个角度解读白居易闲适诗中的“尚俗”问题;进一步解读闲适背后白居易思想内蕴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从1920年代开始,韩国知识界传播界即开始关注胡适和以他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运动。在此之后的90年时间里,韩国先后翻译了胡适一些有代表性的理论作品和文学作品,比较全面地研究了胡适在文学、历史、哲学、社会言论思想等领域内的主要思想,其中除了一般性的报刊文章,还有在韩国的胡适研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的学位论丈。这些研究,一方面表达出韩国对于胡适本人以及他所代表的中国思想与文化现代化运动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将上述信息传播到了韩国,从而构成了韩国与现代中国关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了韩国自身现代化运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奇迹般的起飞,到80年代初,韩美经贸位置发生实质性转移,美国为扭转经贸逆差的劣势,一方面频频向韩国施压,要求韩元升值,开放市场,一方面限制对韩国的进口,打破了以往韩美贸易秩序,严重损害了韩国的经济利益,激起了韩国民众对美国的严重不满,并引发了系列经济上的反美行动,成为20世纪80年代韩国反美主义高潮的重要一环。只要美国经济霸权主义的心态一日不变,韩美经贸关系就不可能正常化,经济上的反美主义就会始终与政治、文化、军事反美主义相互交织,成为韩国人反美主义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一生创作丰富,今存诗二千八百多首,是唐代存诗最多的诗人。因此历来对白居易诗歌研究者颇多,但大都集中于讽喻诗和闲适诗,忽略了白居易诗歌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白居易的题咏诗。白居易的题咏诗真实的反映了他的生活情趣和价值观,通过对白居易题咏诗创作成因、题咏诗的分类及题咏诗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研究,使我们更加的了解白居易的审美情趣及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木斋 《天中学刊》2023,(3):84-91
白居易年轻时与符离邻家女湘灵的独特恋爱经历,对其一生的思想及文学写作影响至深。以白居易讽喻诗中的代表性篇章《井底引银瓶》《续古诗十首》为线索,大抵可以勾勒出其恋情始末,从而也有利于白居易早期心路历程及其诗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中教育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以此为后盾,韩国在教育方面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国家的课程理论,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课程的课程模式,逐渐踏入教育强国的行列。韩国与我国同属于东亚儒家文化圈,两国有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这一层面说,具体了解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必然会为我国历史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往十二册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作者按出场顺序白居易曾排为第七,我们在了解唐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时,还要知道唐诗曾由初唐气象攀至盛唐巅峰后,却停滞不前,接着开始一场改弦易辙,重开新路的“元和新变”,这场新变,以韩孟的奇险,元白的通脱为代表,其中白居易的歌行体长诗在他所在的年代就已配合乐曲广为传唱。正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诗中的许多句子,后来又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被广为运用。白居易,字乐天,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他所生活的年代主要是建中、元和、长庆时期。唐朝在经过了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近邻——韩国国情的基本特点是国土狭小(全国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里平均450人),资源短缺。1960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06美元,尚属世界上最贫穷落后地区之一。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韩国抓住了国际上的有利契机,制定了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由进口替代型转向出口主导型——举国上下倾注全力发展出口贸易,促进了韩国的经济起飞和高速发展。1960年出口额仅有  相似文献   

15.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从而促进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同时,各类学校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也进一步推动了韩国经济的增长。研究和借鉴韩国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东明 《历史教学问题》2005,(1):108-109,46
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韩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伴随着韩国经济实力的增长,韩国政府开始关注韩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努力树立在东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努力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以提高自己的国际形象。对他国教科书中有关韩国内容的  相似文献   

17.
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基本完成了高中教育的普及,高中教育作为中等教育的高级阶段,为韩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大量的成熟劳动力和高技能人才。从"平准化"发展到建立科学英才高中,韩国政府越来越重视高中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向大学输送精英人才等方面的功能。今天的韩国高中教育愈发呈现出类型多样、培养目标多元、重视精英教育的特点。文章以国际化大都市首尔为案例,着重分析了韩国高中发展现状,并总结其特征以期为我国高中教育改革得出几点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在洛阳创作的诗歌,以纪年岁的方式纪年、以大和三年到洛阳为起点的方式纪年,纪年表现明显。洛诗纪年是白居易创作勤奋的结果、与白居易创作定势相关,是白居易时间观念浓重、热爱生命的表现,也是白居易喜欢洛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西方接受美学的传入,为古代文学接受史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古代文学的外传与接受研究在研究领域一直处于薄弱环节,本论文就白居易诗歌传入日本,以及在日本的接受情况做了梳理,意欲探求出白居易诗歌作品在日本被读者审美接受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为了解决工农差距过大和农村问题,组织实施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韩国新村运动。韩国新村运动实现了韩国农村的振兴,提高了韩国国民的生活伦理水平,为韩国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力图通过对韩国新村运动作全面的考察,总结新村运动的经验启示,从而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工程提供可以参照的理论资源和实际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