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宣震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3,(收录汇总):73-74
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普通高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通过借助Google公司开发的App Inventor这一具有可视化功能的且无须记忆编程代码的移动应用开发平台工具,开发App Inventor校本课程,初步探索了在校本课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App Inventor是快速开发移动应用的设计工具,它通过积木式的堆叠法来完成Android程式,并支持NXT机器人。通过分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App Inventor的抛锚式教学模式,认为App Inventor可以有效地培养中小学生的算法思想,并结合STEAM思想阐述了其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意义以及注意事项,以期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计算思维自2017年起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关键词,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文章通过分析目前国内计算思维课程现状及AppInventor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面向计算思维的App Inventor课程建设方案:以App Inventor图形化编程软件为载体,从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内容、课程考核方案、课程实施方法四个方面,通过项目式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为在高中阶段系统地开设面向计算思维的App Inventor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嵌入式系统"实验课程要求,在Android编程环境下,基于App Inventor在线开发系统对蓝牙模块进行开发,建立蓝牙手机之间的通信,完成了蓝牙通信实验的开发。经反复实验测试,App蓝牙通信实验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蓝牙通信系统可靠性高,适合嵌入式系统的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5.
App Inventor属于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的一种编程系统,但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接受能力有所不同,针对计算机编程并没有较高的接受度。近年来,小学教育改革工作持续进行,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案逐渐得到普及应用,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思维培养方案变得更加多样化。本文以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对小学信息技术App Inventor编程的技术基础进行分析,论述了小学信息技术App Inventor编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实践表明,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的计算思维培养成效并不明显。App Inventor作为一种快速开发移动应用的设计工具,以其编辑界面直观简洁、编辑过程简单灵活、成果易于实现的优势而备受关注。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特点,将App Inventor引入信息技术课堂,通过分析发现,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及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笔者在开发“智能移动应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将人工智能与A pp Inventor融合创新,设计课程内容,构建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实践,从而探索出一条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App Inventor,设计开发了课堂点名系统。对现有课堂点名方式进行了介绍,通过业务分析、组件设计和逻辑设计,实现了课堂随机点名。实际使用验证了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梅岭小学STEAM校本主题课程《火星探秘》为例,探索基于项目学习的STEAM课程设计与实施。在智慧环境下,通过创设基于真实问题的项目主题,融合各科知识,开展基于小组合作的项目式学习和基于App的数字化多元评价等,带领学生在课程活动中自主学习,在研究和评价中反思学习,以此研究STEAM教育理念在课程中的实施,探索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人工智能背景下教与学的新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初中信息技术的App Inventor程序设计教学为例,从教与学的两个维度,对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案例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期通过项目学习的形式,让学生掌握App Inventor程序设计,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创客”指出于兴趣和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它是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在教育中利用 “创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促进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基于App Inventor的创客教育实践和项目教学的入门进行分析,从基础知识掌握,思维视野开拓和社会需求考虑三大方面入手,探究其创客教育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新形态,为学校科技社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培育学生科学核心素养提供了新的手段。作为新生事物,基于人工智能的科技社团活动在实践层面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活动内容呈现碎片化、松散化、阶段化,不利于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此,本文对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科技社团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课程作为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需要拓展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视野,提高学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高中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不仅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最近发展区,也需要考虑到课程的实施平台与落地方案.文章基于泰勒原理,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为例,从人工智能课程教育理念、人工智能课程设计思路、人工智能课程组织与人工智能课程效果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进行人工智能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获得运用所学前沿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期为普通高中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依托北京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开发的平台,创新课程教学思路,形成横向联系、纵向递进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并通过主题项目案例设计与深入课堂实践研究,推动顺义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为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进课堂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作为青岛市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先行实验区之一,在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系列探索。首先是基于区域教育实际和中小学生学习特点,制定并细化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目标,整体设计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框架。其次是基于学生年龄特点分类推进人工智能教学设计,在小学阶段实施基于案例学习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阶段实施基于学科整合与社团课程的项目实践。最后是基于区域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测评,提出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优化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人工智能》网络课程为教学內容提出了多维教育智能体的腜汀⒔峁辜捌涿庖咚惴ɑ?分析了利用多维教育智能体开发网络课程的特色和优势,最后以《人工智能》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为例介绍了多维教育智能体的编程应用及其结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起步不久,由于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性质与目标、教材开发和学业评价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理论与实践困难。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编写《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南》,从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要求、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实施建议等六个方面,构建一套科学开放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南,为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沈峥嵘 《江苏教育》2023,(13):69-72+92
在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实施中融入劳动教育理念,构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项目化情境,给学生鲜活的探索体验。融入劳动教育理念的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实施路径包括建构“人工智能+劳动”课程体系、开发“人工智能+劳动”教学资源、创新“人工智能+劳动”教学方式等。  相似文献   

19.
多维教育智能体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人工智能》网络课程为教学内容提出了多维教育智能体的模型、结构及其免疫算法机理,分析了利用多维教育智能全开发网络课程的特色和优势,最后以《人工智能》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为例介绍了多维教育智能体的编程应用及其结论。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方法,有助于为产业升级培养更多掌握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人才。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以培养“人工智能+X”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使用可视化理论教学与低代码开发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地降低课程难度,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确保学生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